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南信阳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节日的步行街,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B.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否认“阳光体育”活动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时代经典,振奋民族精神,是我国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D.2019年9月,景苑中学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如期举行,开幕式既体现了我校文化特色,彰显了体育新理念,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潮。

  •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B.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壮飞,是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著作有《少年中国说》《谭嗣同》。

    C.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D. 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吴承恩。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B.《说和做》的作者是诗人减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C.《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

    D.“从悲剧中发现喜剧”,在《儒林外史》中,喜剧性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悲剧性的特点,悲喜结合是本书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 4、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写于1926年,共12篇。《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C. 王安石,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半山,号介甫,人称“临川先生”。《伤仲永》选自《王临川集》。

    D. 中共重庆市委委员江姐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 “沙坪书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出师表》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点同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

    (3)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  

    (4)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第一段加粗字的句子断句。

    3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4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5请你用白话文(翻译)写出第二段画线句子的意思。

    6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8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题文)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九年级(1)班围绕“自强不息”举办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委想邀请语文科任刘老师做“自强不息”的内涵主讲,下面是班长代表班委拟写的一则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经班委研究决定,于2022年10月20日在九年级(1)班教室举行“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特邀请您参加,请您务必按时到会。

    九年级(1)班班委

    2022年10月15日

    ①这则邀请函内容上有一处表达不明确,请找出并修改。

    ②这则邀请函画线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则邀请函语言上有一处不得体,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活动会上,同学们就在新时代该不该“自强不息”的话题各抒己见。李岚同学认为,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庭条件优渥,上下学都是轿车接送,没必要太过于自强不息,应该享受生活。你作为班长,应该怎样劝说他?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题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最前面的两道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选答题

     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山高月小,   。(苏轼《后赤壁赋》)

     绳锯木断, 。(罗大经《鹤林玉露》)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中国神药——青蒿素》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被誉为“中国神药”。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②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被感染(多数在非洲),非洲每2年有100万人死于疟疾。

    ③如何治疗疟疾?人类对付疟疾最有力的药物,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极不乐观。1971年,屠呦呦受到中医药典籍启发,带领她的团队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即青蒿素),并且报告了青蒿素的抗疟效果。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有明显的退烧功效。2004 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英国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的统计显示,青蒿素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

    ④屠呦呦等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疾寄生虫的机理。她的研究团队部分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疟疾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治疗疟疾的常见药物之一)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疟疾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⑤近年来,人类对青蒿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疟疾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他们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更好的溶解性意味着这种药物能够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稳定性意味着在这种药物到达寄生虫所在的血浆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化合物会分解。而且这种新药疗效更强,当被感染的小鼠服用这种新药后,4天之中95%~100%的寄生虫都消失了,而传统的青蒿素药物需要服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清除95%的寄生虫。

     ⑥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生命,对世界抗疟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1文章依次介绍了“青蒿素”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2(1)第⑤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疟疾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也是人类目前最大的杀手之一。

    3人类治疗疟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联系上文,并结合下面这则材料,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科学精神?

    材料: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 10、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A就忠义堂上与众弟兄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吴用便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其余众弟兄各依旧位。”A道:“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仇雪恨,正当为尊,不必多说。"卢俊义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当此位I若得居末,尚自过分。”A道:“非我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第一件,A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件,A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然有些凶险,累蒙天佑,以免此祸。第三件,A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尊兄有如此才德,正当为山寨之主。他时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官爵升迁,能使弟兄们尽生光彩。A主张已定,休得推托。”卢俊义拜于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劝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湖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我!”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他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都散开!”

    (乙)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孩子,别烦恼。我前信把心里话和你说了,精神上如释重负。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里斯朵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可以增加你的勇气,使你更镇静。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或是裤袋里。这两个习惯都不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会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1】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水浒传》,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讲述了这支起义队伍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甲)文中A是宋江,他的绰号是“及时雨”,其它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有:私放晁盖、浔阳楼题反诗、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夜打曾头市等等。

    C.(乙)文段选自《傅雷家书》,这本书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和艺术修养。

    D.从(乙)文段中,我们可以明白怎样做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人。比如:加强学习,多读书,多听音乐,使自己精神上充盈平静;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等等。

    【2】(1)(甲)文段写众好汉议立梁山之主,主要是通过____描写来描写人物的。

    (2)(甲)文段中人物个性突出,吴用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这一特点是通过_______两点做法表现出来的。

    【3】在(乙)文段中,傅雷分别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请简要概括。

  •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说“俗话说得好”

    人常说:“俗话说得好。”这不仅仅是引用或生发某一句俗话时所使用的语辞和套话,同时也是对俗话本身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中肯评价。俗话亦称俗谚、谚语。它该是传統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言简意深,直指人心,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真。《韩非子》有言:“古无虚谚。”由于谚语是我们的先民通过口耳相传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真实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不然,進会将一句套话、假话抑或虚与委蛇的话,一代又一代“义务”地接力传递下来呢?谚语之天然本真,诚如唐诗所谓“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完全是通过不加修饰地自然呈现出来的。俗谚是真言,也是箴言,但箴言首先必须是真言。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善,有道是,“知行合一是善”善是人心的指归。谚语的善,在于它的益世功能和实用价值。千百年来,谚语保留着许多对生产生活颇有用处,对世道人心颇有教益的东西。譬如,“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生产),“凡人败德坏名,钱财占了八分”(警世),等等。

    谚语虽是黎民百姓的家常话,但在家长里短中却包含着生活哲理与人生哲学。谚语的内容内涵,几乎都是向上向善的;纵使伤时骂世,也是从反面来隐喻劝善的。古往今来,谚语始终“自觉地”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如知时节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即使是从未上过学的人之父母,亦可用谚语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谚语是人世间最宝贵的“经验之谈”。

    俗话说得好,好就好在它的美。俗话说:“养儿不用屙金尿银,但能见景生情。”生活中常见的这种其乐融融的骨肉亲情,体现的即是天伦之乐,人伦之美。俗话又说:“人是正月正,景是九月九。”老百姓讲究,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正月正"乃大年初一,这一天,每一个人都有钱有闲有精神!“九月九”已入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橙黄橘绿,美景无限。此类俗谚,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美美与共。

    可以说,所有的谚语都似比喻,所有的比喻都是诗文。诗意是美,隽永是美,幽默是美, 思想是美,物我交融、情景合一是真美,朴素自然、俗中见雅是大美。

    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话所关注的从来是大地和人民,所深入的永远是生活与心灵。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朴实,深刻,精辟!形式上的大白话、大实话,内容上的乡土气、泥土味,正是它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的真谛所在;也是它称之为文化、融心化人的根本所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门见山,先提出“俗话说得好”的观点,接着先后从俗语具有的“真”、“善”“美”等特点来说理,结尾重述观点,结构严谨。

    B. 文章善于运用引用材料的方法来论证观点,如名人名言、诗文诗句、日常的俗语,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加强了论述的力度。

    C. 因为俗语通俗易懂,父母可以用来教育子女,引导他们知行合一,崇善向上,长大成人,故而,很多俗语都可以作为人性向善的向导。

    D. 文章告诉我们,俗语(俗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所以,俗语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

    2根据文意,下列对俗语(谚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舌尖儿上挂着上帝,心窝儿里藏着魔鬼”(西谚)说的口是心非、言清行浊的恶人恶行,这俗语不能证明俗话“好在它的善”。

    B. 俗话“千两纹银万两金,难抵父母在世恩”说的人生事也是世俗事,是俗语真诚与真实的体现,所以俗语是真言,也是箴言。

    C.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句俗语,可谓是俗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名副其实的活的哲学。

    D. “春捂秋冻”、“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等谚语对生活、对世道人心起到教益之用。

    3为什么俗语(谚语)能够“深入人心、流布广远”?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青年突击队,聚集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跟探测器和火箭打交道,他们追逐星星和月亮,他们胸怀牧星耕宇的凌云壮志,坚信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的人生信条,敢于逐梦、勇往直前。青年突击队永远冲在最艰难的一线。2020年,当嫦娥五号任务进入发射实施的关键期,这些青年突击队员们上塔架、下厂房,干通宵是家常便饭。他们用一个月完成了以往近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为准时实施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5)不少于500字。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