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刘邦称帝有关的是
A.揭竿而起 B.卧薪尝胆 C.问鼎中原 D.约法三章
2、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下列现象能够体现农业技术不断改进,推广的生产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3、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南朝叛乱
4、后世的统治者都以秦朝的短暂存亡作为教训。秦朝灭亡于:( )
A.公元前207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5、春秋时,最早称霸的是 ,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始皇
6、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2008年
B.2001年
C.1997年
D.2003年
7、华佗再造丸为纪念东汉名医华佗而取名的中成药。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名医成就的是( )
A.发明“麻沸散”
B.创编“五禽戏”
C.能实施外科手术
D.写成《伤寒杂病论》
8、“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如下图),其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黄河流域
C.江南地区
D.长江流域
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牧野大战 ②盘庚迁殷 ③“国人暴动” ④周平王迁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11、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 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2、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已学会用火 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③能够直立行走 ④使用磨制石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宋真宗的《劝学篇》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中可以了解到的史实有(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科举制产生深远影响 ③宋朝开启“偃武兴文”的风尚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4、“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为此,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主要措施是( )
①劝课农桑 ②建立行省制度 ③编辑《农桑辑要》 ④设立“司农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八王之乱”爆发的主要目的是
A.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B.为了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C.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
D.为了巩固西晋王朝的统治
16、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下列史实发生于隋炀帝统治时期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南下灭陈,统一南北
C.采取措施发展经济
D.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17、假如穿越时空后,你生活在半坡聚落里,你能体验到的是( )
A. 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B. 彩陶技术成就高
C. 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D. 气候潮湿、闷热
18、下列关于大运河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D.是隋文帝在位时期修建的
19、两宋时期,对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权有( )
①辽②西夏③元④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段材料说明了元朝时我国( )
A.元朝疆域辽阔
B.大规模人口流动
C.科学技术先进
D.中外交通发达
2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集中体现在城市经济的繁荣,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是____,元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
22、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确立。
23、元朝时,________令人开凿了两段新运河,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24、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它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5、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其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运。
26、【书写·世界贡献】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制作出更为物美价廉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7、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中国已发现了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秦统一后制定了笔画规整的_______,作为统一文字颁行全国,实现了文字统一,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28、唐朝灭亡后,我国北方和南方出现分裂割据的政权,这一时期被称为是(_______)
29、唐朝时期,_____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北宋司马光主编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0、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31、连线题
A.晋文公 卧薪尝胆
B.楚庄王 尊王攘夷
C.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
D.周幽王 问鼎中原
E.齐桓公 烽火戏诸侯
32、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1)__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2)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明朝时,科举考试只能在________的范围内命题。
33、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二“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材料三“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三字经》
请思考回答:
(1)材料一说明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下被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2)材料二中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七雄”指的是那七个诸侯国?其中的哪三个国家是由瓜分晋国而来的(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