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以由乙烯得到有机高分子材料、药物等成千上万种有用的物质。
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预测:试管①中装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试管①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②中装有溴水,则试管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2)试管③中装有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试管③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
(3)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做乙烯燃烧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乙烯燃烧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①聚乙烯(PE) ②光导纤维 ③聚四氟乙烯(PTFE) ④聚丙烯(PP) ⑤聚氯乙烯(PVC) ⑥石墨纤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3、将Cu放入盛有稀HNO3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Cu+8HNO3(稀)=3Cu(NO3)2 + 2x↑+4H2O,则x为无色的____(填化学式)气体,遇空气后迅速变为____色的NO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还原剂是_____。
4、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起始时X的浓度为c(X)=________;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Y的转化率为α(Y)=________;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_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I.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_。
(2)正极上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3)若转移1mol电子,则生成银___________g。
II.某温度下,在一个10L的恒容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消耗1molY的同时消耗2molZ
b.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e.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4)将amolX与bmol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则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
6、硫和硒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均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1)含价硫元素的化合物有
,
和
等。
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②已知属于钠盐。写出
转化为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从下列试剂中任选一种试剂:浓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硫化钠溶液,设计实验证明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变化,填写表格(写出一种方案即可)。
选择的试剂 | 转化后的含硫微粒 | 预期现象 |
____ | ____ | ____ |
(2)以工业硒为原料制备高纯硒时的主要物质转化如图。
工业硒(Se)SeO2
H2SeO3
Se
高纯硒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硒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
b.硒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
c.属于酸性氧化物
d.过程ⅰ中硒被氧化
②过程ⅲ中使用的还原剂为,对应产物是
。理论上,过程ⅰ消耗的
与过程ⅲ消耗的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工业硒中杂质与
的反应可忽略)。
7、1.4 克 C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L,与____克 CO2 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8、采用双催化剂,可实现用
消除酸性废水中的
和
,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
中
和
分别用
(II)、
(III)表示。
(1)用该法处理废水后,溶液的_______(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2)写出过程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反应历程中虚线方框内生成
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_。
9、下表是一种加碘食盐的配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 精制海盐、碘酸钾 |
含碘量 | |
储藏方法 | 密封避光、防潮 |
使用方法 |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 |
(1)碘酸钾和氯化钠在分类上都属于_______,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根据含碘盐的使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已知碘酸钾与氯化钠不反应):碘酸钾在受热时易发生_______反应,若产物中有KI,则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3)已知电解饱和NaCl溶液可以制取和
。
,若电解时生成20g NaOH,则同时能得到
和
的总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L。
(4)每千克该加碘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mg。
10、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①
2NO2+2NaOH=NaNO2+NaNO3+H2O ②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_。在反应②中,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
11、储氢纳米碳管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3CO2↑+2K2SO4+2Cr2(SO4) 3+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线桥法标明上述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酸性 B.氧化性 C.氧化性和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4)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____Fe2++____H++_____=_____Fe3++_____N2O↑+____H2O____
12、(1)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为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__(填“高”或“低”)。
③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2)已知:H2(g)+1/2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①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用字母表示)
13、在一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3C(g)。反应过程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mol) 时间(min) | n(A) | n(B) | n(C) |
0 | 2.0 | 2.4 | 0 |
2 | 1.6 |
|
|
4 |
| 1.2 |
|
6 |
|
| 1.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0~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2)4 min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此时,容器内气体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倍。
(3)6 min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理由是_______。
14、过氧化钙(CaO2)微溶于水,能与水缓慢反应,常用作医用消毒剂和供氧剂。以某地大理石(含Al2O3)为原料制备CaO2的一种方法以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NaOH溶液除去大理石中的Al2O3,对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碱浸前需对大理石进行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
(2)步骤Ⅱ中制备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在冰水浴中进行,目的有:防止NH3·H2O挥发、_______(任答一点)。
(3)洗涤操作中,检验CaO2·8H2O是否洗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现象,则沉淀未洗净。
(4)CaO2用作长途运输鱼苗的供氧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不使用Na2O2的原因是_______(任答一点)。
15、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和少量
、
,是工业制备铝单质的原料。模拟铝土矿制备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可知:难溶于酸和水。
(1)溶液1中的金属阳离子包括______和______。
(2)写出向溶液1中加入过量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试剂X可以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稀 b.氨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