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______和制造_______,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
3、Ⅰ.燃料电池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池工作时,A极区 NaOH浓度不变,则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_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电极 B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参加反应的=___________(整数比)。
Ⅱ.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弃去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H2SO4 b.CH3CH2OH c.Na2SO4 d.NaOH
(2)电解过程中,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为2H2O-4e-=O2↑+4H+,则另一个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熔融盐燃料电池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惰性材料为电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若在阴极产生了44.8L(标准状况)气体,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H4体积___________L。
4、近年来甲醇用途日益广泛,越来越引起商家的关注。工业上甲醇的合成途径多种多样。现在实验室中模向2 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 pC(g)+qD(g)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1/2vA;反应2 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1/3,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a/2 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 min内,vA=___________,vB=___________;
(2)反应平衡时,D为2a mol,则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 mol,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0(填“>”、“<” 或“=”);
(4)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 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使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
溶液中,如图:
(1)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将___________。
(2)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电子的流向是由___________(填“”或“
”)。
(3)乙中负极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如果甲同学和乙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的金属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5)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B.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C.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上述实验证明了“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这种做法不可靠
6、实验室需要用烧碱固体配制1mol/L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操作中,题中所给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可以配制480ml的溶液
D.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计算结果:需要称取NaOH固体___________g;
(4)实验配置溶液操作过程中溶解、转移步骤均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下列编号)
①容量瓶实验前用水洗干净,但未烘干②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③配制过程中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④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填写下列空白。
(1)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写元素符号)。
(2)J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D、E、F、K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按碱性依次减弱顺序排列为(写化学式)____。
(4)比较G、H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比较C、G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现有下列物质:①固体;②
;③Cu;④
固体;⑤石墨;⑥蔗糖;⑦熔融NaOH;⑧
固体;⑨氨水;⑩四氯化碳
。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其中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对人体产生伤害。请根据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活泼金属反应
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81g某金属氯化物含有1.2mol氯离子,则金属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萃取和分液实验时,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漏斗中的液体分为清晰的两层,但打开分液漏斗下面的旋塞后,并没有液体流下,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5)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常温下它不仅能和一定浓度的盐酸反应,还能和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请写出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科学家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请简要的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时常用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 C、E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
①分离酒精(沸点 78.5℃)和乙醚(沸点 34.6℃)混合液________________,②花生油和水___________。
(3)若向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 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现象是:C 内液体分两层,___________ (填“上层”或“下层”)液体是紫红色。
10、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氯气可以用于制备漂白粉,写出工业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向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1、按要求答题
(1)CH3C(CH3)2CH2CH3的命名:_______;
(2)10mL某气态烷烃,在50mL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mL的混合气体(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该气态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
(3)将丙烯(CH3CH=CH2)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4)写出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现有CH4、C2H4、C2H6、C4H8四种烃:
①若其中两种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燃烧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就一定,则这两种烃是_______;
②若其中两种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消耗氧气的质量就一定,则这两种烃是_______;
(6)乙烷与一定量氯气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有_______种。
12、小明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结合图2溶液pH的变化,可以判断图1烧杯中最初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请写出图1容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图2中的___________ (填 “6”、“12”或“16”),说明中和反应伴随___________ (填 “吸收”或“放出”)热量。
(3)综合整个过程,图2中b点溶液显___________性,滴加酚酞,溶液变___________ ; 图2中d点溶液所含Ca2+和Cl-个数之比___________。1:2 (填“>”、“=”或“<”)。
(4)从图4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5)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可以设计以下实验。
(已知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请回答。
①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小明认为以上操作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___________。
13、已知铜和铁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1)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
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③若19.2g铜与足量硝酸完全反应,被还原的硝酸为______mol,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溶液少量Fe3+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海带具有从海水中富集碘的能力,下面是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以海带为原料提取碘单质的流程:
试回答: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若海带中的碘以碘化钠形式存在,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⑤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乙醇 B.苯 C.四氯化碳 D.NaOH溶液
(5)步骤⑥的操作是分液,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I)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与Y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Na2SO3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
(4)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甲、乙两位同学用铜和硫酸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硫酸铜的方案。
方案甲: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Cu→CuSO4
方案乙:由Cu→CuO→CuSO4
①方案甲中,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_性。
②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II)氨和硝酸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如图是工业合成氨及制备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1)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氨分离器中压强约为15MPa,温度约为-20°C,分离氨应用了氨的________性质。
(3)氧化炉中,NH3转化为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标准状况下,5.6LNH3被氧化为NO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①吸收塔中主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吸收塔中出来的尾气可用Na2CO3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a.2NO2 + Na2CO3 = NaNO3 +NaNO2 +CO2
b.NO+NO2 + Na2CO3 = 2NaNO2+CO2
根据反应b,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______g。
(5)写出铜分别于稀HNO3、浓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