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在①178O、②188O、③2311Na、④2412Mg、⑤146C、⑥147N中:
(1) 和 互为同位素(填序号,下同);
(2) 和 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3、化学反应与能量,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原理的重要内容。
(1)氢气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由此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氧气、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
填“
”、“
”或“
”
水的总能量。
(2)将氢气与氧气的反应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b为多孔碳棒
其中________
填A或
处电极入口通氢气,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当消耗标准状况下氢气
时,假设能量转化率为
,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
,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
①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__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
(2)X与Y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
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
(4)已知能被酸性
氧化为
,则
的
溶液与
的
溶液恰好反应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过二硫酸钠有强氧化性,在碱性条件下
溶液能将
氧化成
,且反应后的溶液滴入
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雌黄和雄黄
在自然界中共生且可以相互转化(两者的硫元素价态均为-2价)。
①和
在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
和
并放出
气体。则参加反应的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②和
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存在如图所示的步骤。若
参加反应时,转移
电子,则物质
为______,消耗氧气______mol。
5、(1)有下列各组物质:
A.金刚石和足球烯(C60);
B.168O和188O;
C.CH3(CH2)3CH3和C(CH3)4;
D.冰醋酸和乙酸;
E.丙烷和壬烷;
F.蔗糖和葡萄糖。
① 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
② 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 组两物质属于同系物;
④ 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 组是同一物质。
(2)请将下列物质的转化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一项只填写一种方法)。
a、蒸馏 b、裂解 c、过滤 d、裂化 e、干馏 f、分馏 g、电解 h、皂化
①将海水淡化 ;②从海水得到的无水MgCl2中制取金属镁 ;
③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 ;
④将重油转化为轻质汽油 ;
⑤从原油中分离出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
6、下表是一种加碘食盐的配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 精制海盐、碘酸钾 |
含碘量 | |
储藏方法 | 密封避光、防潮 |
使用方法 |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 |
(1)碘酸钾和氯化钠在分类上都属于_______,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根据含碘盐的使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已知碘酸钾与氯化钠不反应):碘酸钾在受热时易发生_______反应,若产物中有KI,则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3)已知电解饱和NaCl溶液可以制取和
。
,若电解时生成20g NaOH,则同时能得到
和
的总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L。
(4)每千克该加碘食盐中含碘酸钾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mg。
7、如图是钠与水反应及产物验证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向管内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使水位至B端管口,如图所示,关闭活塞a后,迅速塞紧橡胶塞,反应开始,块脱离大头针。请回答: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氧化剂的化学式为____。
(2)该反应中涉及的强电解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3)能证明有碱性物质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
(4)能证明有气体产生的现象是:B端液面________,A端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8、现有以下物质:①Na2O2固体、②液氨、③NaOH、④熔融KHSO4、⑤Fe(OH)3胶体、⑥铜、⑦CO2、⑧CH3COOH、⑨蔗糖。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
(2)制备⑤时,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入过量盐酸,实验现象为_______。
(3)写出①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③的溶液不能装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
9、氮气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图所示:
请回答:
(1)用NH3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NO2易溶于水,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①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请将方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___
③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用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④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10、在中学化学中,KMnO4是常见的氧化剂之一。某实验小组收集整理了相关知识:
(1) 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
(2) 实验室中可以加热分解KMnO4制取O2,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 实验中常在KMnO4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增加KMnO4的氧化性,但不宜用盐酸酸化,因为浓度较大时,KMnO4可能将Cl-氧化成Cl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比较以下两种物质的氧化性:KMnO4_____________于Cl2(填“强”或“弱”)
(4) H2C2O4(草酸)是生物体的一种代谢产物,生活中常用作还原剂、除锈剂,将H2C2O4溶液滴入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当KMnO4被完全还原时,溶液颜色由_______变成无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将KMnO4溶液加入H2O2溶液,却忘记了滴入稀硫酸,片刻后,有气泡产生,且出现黑色沉淀。该沉淀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 L,质量为20 g,该混合气体中,碳与氧两种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个同温同体积的容器中,分别充入等质量的 ①H2 ②CO2 ③O2三种气体,则容器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3)19 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 mol Cl−,则ACl2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某物质A加热时按下式分解:2A═2B+C+3D(产物均为气体),现测得由生成物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密度是H2密度的23倍,则反应物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
12、某研究小组将V1mL 1.0mol/L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该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_____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0H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__mol/L。
13、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实验室可用该反应制取氯气:,若有
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是___,被氧化的
的物质的量是__,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
(2)酸性溶液可与
发生反应,已知
被还原为
,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3)已知:,
。
①向含有和
的溶液中通入
,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__。
②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
,若向
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溶液中
、
、
的物质的量与通入
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 |||
0 | 0 |
原溶液中、
、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
14、海洋是一个远未充分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是海水的综合利用示意图,请回答:
(1)I是海水的淡化,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等。
(2)II是海水提镁,流程如下:
参考下表中三种试剂的信息,步骤①最好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
试剂 | 氢氧化钾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钙 |
价格(元/吨) | 6160 | 2300 | 580 |
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III可以通过侯氏制碱法实现,其中使用的原料有氨气,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氯化铁 FeCl3是一种化学常用试剂,在化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用途。
(1)实验室常用饱和FeCl3溶液来制备Fe(OH)3胶体。
已知:在25℃时,FeCl3的溶解度为90g/100g水。
实验Ⅰ:配置20.0g饱和FeCl3溶液。
①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
②该实验需称量FeCl3固体___________g。
实验Ⅱ:制备Fe(OH)3胶体。
甲同学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③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④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化铁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过滤 B.渗析 C.蒸发
(2)工业上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FeCl3溶液做“腐蚀液”,原理为利用FeCl3溶液将Cu溶解。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此原理在覆铜板上制作“化学”字样的图案。
实验Ⅲ: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
实验原理 | 利用FeCl3溶液做“腐蚀液”,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 |
实验操作 | 1.取一小块覆铜板,用油性笔在覆铜板画上设计好的“化学”图案; 2.浸入盛有FeCl3溶液的小烧杯中; 3.一段时间后,取出覆铜板并用水清洗干净; 4.观察实验现象,并展示制作的图案。 |
实验现象 | 用油性笔画出的图案处不被腐蚀,洗净后板上留下设计的“化学”图案。 |
离子方程式 |
|
实验结论 | 铜可以被FeCl3溶液腐蚀。 |
①写出制作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使用过的“腐蚀液”会失效,但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有一步反应需要将Fe2+转化为Fe3+,下列试剂能实现上述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氯气 B.铁 C.酸性KMnO4溶液 D.稀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