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生活不自觉地受哲学影响
②哲学是一门爱智之学,追求智慧的学问
③哲学源自于惊讶、惊奇,来源于对外在世界的质疑、思考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当下,网络流行热词层出不穷,如“特种兵式旅游”“泰裤辣”“显眼包”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热词背后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充分说明( )
①热词都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
②多彩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热词的渲染
③丰富的社会生活为热词诞生提供土壤
④热词是人脑对社会生活进行能动反映的外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长三角数字化水平在全国各个城市群是最高的。数据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增速接近20%、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30%数字经济直接推动了长三角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商业和产业协同一体化、居民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一体化发展。这告诉我们(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④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这启示我们(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
②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理解
③要加强文明交流对话,促进不同民族文化融合
④文化交流互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课上探究活动中围绕文化自信同学们展开讨论,大家的发言中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③文化自信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
④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严格公正司法”,对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等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严格公正司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公正司法,必须( )
①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
②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③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半夜楼上的“哐当”声,窗外店铺大喇叭的吆喝声,不远处建筑工地的轰隆声……不论工作学习还是居家生活,很多人都遭受过噪声的侵扰,“想静静”不容易。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夜间施工噪音等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该法颁布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公民道德规范,健全社会法治体系
B.强化监管主体责任,提高政府服务意识
C.发挥法律在噪声污染防治中的强制作用,保障公众健康
D.发挥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政治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党对发展的认识,从过去的“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高质量发展”,认识水平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一认识过程说明( )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们的认识向前发展了,原来的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④有不同的认识,就肯定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年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
①换一种方式学习诗词,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用科技手段重塑传统表达,打造文化传承新思路
③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全部继承即可
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2年8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底夸克实验”与“紧凑缪子线圈实验”分别发现了4种和1种新的复合粒子。至此,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探测到的复合粒子数量已达到67个。这些新粒子的发现不断丰富着人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和探索。材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C.真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演变为谬误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1、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8月6日H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对地震的预测一直是世界难题,主要原因是科学家穷其一生也难以积累足够多的破坏性地震案例来形成统计,并验证预测方法和理论。此外,现有技术手段很难探知从震源到地表的情况。由此可见( )
①并非所有事物都是人能够认识和把握的
②地震预测的准确性需要实践的反复验证
③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的影响
④只有积极地作为,才能积累预测地震的经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9月1日起施行,为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法治保障。本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或者其他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该法出台的依据是(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坚持预防为主、非诉优先,在社区建立了“社区法苑”,借助该平台深化法治宣传、强化各项法律服务,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由此可见,建立“社区法苑”( )
①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②使社会各个领域全面依法运行
③能够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没有房子就住山洞、睡席棚,没有锅灶就啃冷窝头、喝山泉水,没有机械就用锤子、铁钎、双手……苦战10个春秋,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体现了( )
①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驾驭自然的强大动力
②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③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
④红旗渠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浙江H村村民茶余饭后总爱走到村里的一棵大樟树下,议一议发展的难题,以协商凝聚合力。经营民宿、开农家乐…这些百姓致富的金点子都是在樟树下议出来的。H村这一议事形式( )
①方便了村民有序参与政治协商活动
②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③提高了党支部办理村公共事务的效率
④有助于村民直接行使法定的民主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总结了新时代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实践经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立法”“立什么法”和“怎么立法”的问题。立法法的修改表明( )
①社会意识变化的根源在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调整生产关系可以更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③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④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锻造了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等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构建起了绚烂夺目的精神谱系,谱写出一系列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伟大建党精神( )
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心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发挥意识的直接现实性创造出符合目的的客观事物
③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认识和改造世界我们要积极的改变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俄乌局势虽未明朗,但已推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虽未直接参战,但俄乌冲突争端加剧美国难辞其咎。美国看似扮演着置身事外的离岸平衡角色,但却为坐收渔利,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及石油天然气等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在俄乌战争中不断“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矛盾是基于( )
①国体决定于政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美国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
③政府与利益集团已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④利益集团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 )
①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公信力
②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渗透力
③建设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④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和科学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90后香港青年罗伟特大学毕业后到广东省创业。当初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广东省江门市政府提供了一个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让他们做前期研究。如今,他和几个香港青年成为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鱼菜共生项目负责人。这个创业团队每年大米产量有90万斤,蔬菜产量超过百吨。罗伟特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价值观对实现人生价值起着推动作用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③社会对个体的肯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②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书籍实现的
③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可以涵养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
④文化塑造着人,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20年10月27日,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科学家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典范。这说明( )
①科学家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奋斗者”号海试成功离不开前人的实践
④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其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在新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一个国家技术开发能力的强弱以及将技术成果在短时期内商品化的能力的大小,已成为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能否求得生存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球成为地球村,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成为提高产品和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力。对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新科技浪潮是引发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②新科技浪潮下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③新科技浪潮使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④新科技浪潮有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16年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
乡愁,是每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共同的精神寄托。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来我们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吗?如果你有同感,请加入讨论吧。
讨论一: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讨论二:目前,我国虽然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实际上仍然有17%的常住人口没有城镇户籍,他们面临的“进城易、落户难,同工易、同权难,生存易、过好难,共存易、融入难”等问题,亟需解决。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从国家角度,就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几条建议。
讨论三:“记得住乡愁”,给城镇化规划者、建设者提了个醒。“要高楼大厦更要青山绿水,看得见过去才能摸得着未来,乡愁是真正营养”。各级政府决策部门更应在科学合理规划时,多听百姓意见,多听专家建议。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应“多听”的依据。
26、发展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 ( )
27、改革开放以来,Z省发展成为“零资源经济”强省,这与政府的开明政策分不开:一是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允许小商品生产贸易的政策和“八八战略”等;二是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规范了市场的发展;四是率先提出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述Z省政府在“零资源经济”强省发展中履行了哪些职能?
28、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精准扶贫必须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
材料二:近年来,广东省某市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将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来抓,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经济,形成了东部高新技术、北部传统优势工业、南部加工出口工业的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政府发挥科技、资金等资源的优势,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是如何进行精准扶贫的?
(2)结合材料二,从“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分析广东省某市是如何开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
29、材料 2 016年9月1 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了国民对中国航天的关注和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自201 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