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设计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U”为基础形态,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的中国元素,以曲线切割的方式将“U”分割成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并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该设计( )
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运用流行元素对传统文化重新阐释
④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安理会的问题必须得到正视,最根本问题就是组成不公、结构不合理,单一阵营长期主导安理会事务。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改革才能有的放矢。下列改革建议符合中国主张的是( )
①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②各理事国的投票权是平等的、无差别的
③改革必须真正体现国际公平正义
④改革要得到联合国各会员国授权同意才能生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大田尧的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
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④我们应该按规律办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加紧完善本组织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拓展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外空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要继续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等领域合作。由此可见( )
①中国加强与新兴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发展
②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中国通过区域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来自7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参会。与会各国政党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致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发展成就。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指导各国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
③只有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才能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民主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制度,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社会理念,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现代国家中,民主一般分为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两种。下列关于两种民主制度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民主都是统治阶级享有的,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在选举中都坚持少数服从多数,都具有全民性
③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专制,必然被社会主义民主取代
④民主制国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导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国际社会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救援、加大外交斡旋、通过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政治解决等五方面工作原则和重点。这一立场( )
①符合联合国宗旨,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能够根除巴以矛盾,维护中东长久和平稳定大局
③契合了巴以根本利益,旨在助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④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资源、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监管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这项重大举措有利于( )
①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
②降低市场准入,促进要素流动
③减少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市场的割裂
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漫画《徘徊》(作者:尹正义)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理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实践活动
②不知道向专家咨询而一味困惑
③不理解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
④不懂得从生活中体味和感悟哲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古代有“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一致的(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当地时间2023年5月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典礼。加冕典礼当天,伦敦街头发生反君主制游行,抗议者要求进行共和制改革并制定新宪法。下列对英国的政体认识正确的是( )
①英国实行单一制,中央监督地方依法自主行使职权
②英国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
③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④英国政府掌握行政权力,首相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制造的,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生产的……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存在的
C.生产力水平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
D.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13、下列关于国家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是为了调和阶级矛盾而建立的
B.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C.国家是为了维护全民的利益而设立的
D.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4、习近平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强调,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从法律角度看,下列对案例解读正确的是( )
A.小李受雇于某公司,入职前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一年后发生工伤不能向用人单位索赔
B.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继承是因其尽了抚养义务,是基于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
C.黄某某和杨某在结婚7年后离婚,但在财产分割上发生争议,双方可通过仲裁解决争议
D.通过“信用炒作”方式获得商品销量、店铺评分等不当利益行为是不正当竞争,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15、暖冬之上,信手翻开,诗如广告,广告如诗,给繁忙的生活一份静谧,给拼搏的勇士无限动力。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又促进经济发展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影响着人
④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
17、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默默奉献、周到服务,杭州亚运会的志愿者们用贴心的服务让八方来客感受到了东道主的热情和温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这体现了( )
A.人的价值就是对社会的奉献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C.社会条件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D.应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18、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取得丰硕成果。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②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的发展是一个推翻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为实践服务才不失实际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指出“物是观念的集合”。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两人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两人在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23年2月11日,某省启动“垦地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致力解决垦区居民报建难等系列问题,通过开展“垦地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垦地融合”是基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晤金砖国家领导人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并发表重要讲话。金砖国家领导人称谓不同是因为( )
①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②世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完全一样
③政体由国体决定并体现服务于国体 ④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政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是他生命的基石,他后来的人生怎么走,一般都能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找到源头。小时候培养了什么爱好,树立了什么理想,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如果有机会,他就会去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理想信念赋予了个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③人的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会保持稳定不变
④价值观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部分地区出现罕见强降雨。当地水利部门第一时间分析研判汛情,盯紧防汛重点,科学统筹外洪和内涝防御,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当地水利部门的做法表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人能够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③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④看问题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材料: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
3
| 文艺市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
4
|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
5
|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
结合材料,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6、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27、2016年9月20日是全国第14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某地举办了“公民道德知识竞赛”。围绕“践行公民道德,从身边事做起”这一主题,要求市民对新形势下公民道德建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目的是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努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公民道德建设“大厦”的建造中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的原因。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身体力行。请你为同学们策划两个行动方案。
2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请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来分析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29、英国生物学家霍尔敦,在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启发下,用数学方法表达了变异和选择之间差不多平衡状态的规律性,他说:“几年来我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在我的意识中促进了一条新的原则的结晶……我不认为不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得不出这个结果,我只想强调指出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恩格斯。”
据此有人认为,哲学是智慧的学问,离开哲学,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一事无成。请你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