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曲靖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祖冲之

    B.王蕃

    C.郦道元

    D.曹操

  • 2、梁启超曾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为此,他主张(       

    A.变革中国政治体制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维护清廷君主专制

    D.宣传经世致用思想

  •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秦废分封行郡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北宋文官任知州并设通判,元朝实行行省制。这反映了(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5、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以皇家龙旗为图样,制定出海军旗(图1),后逐渐演变为国旗(图2),最终成为国家礼仪和政权的象征,显示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A.试图融入国际社会

    B.全面接受西方外交理念

    C.外交环境明显改善

    D.对外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 6、宋朝的城市中出现了比较发达的劳动力市场,“邛州村民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工,凡有钱者,皆可雇其充使令担负也”“汴京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这说明宋代(     

    A.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B.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农业劳动力受到保护

    D.商业时空限制已打破

  • 7、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衙、知州、汝窑、《四书章句集注》

    政事堂、藩镇、吴道子、《千金方》

    票拟、倭患、白银货币化、《西游记》

    宣政院、青花瓷、八思巴字、《农书》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 8、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全国普及雇佣劳动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 9、“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见戊戌维新运动(     

    A.在社会层面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主张博采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管理

    C.在“中体西用”框架下难以根本变革

    D.彻底改变过去清政府空疏迂谬之弊

  • 10、十六国讲究服饰之美。《抱朴子》曾说,当时冠履衣服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高忽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经常突破等级限制。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

    B.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C.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D.南方有胡风化趋势

  • 11、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

    这幅画讽刺了当时(       

    A.蒋介石一方面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另一方面却准备发动内战

    B.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不断壮大,获得国际力量的支持

    C.国民党独裁专政,失去民心注定失败

    D.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商讨”和平建国的尝试

  • 12、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中期安史之乱后

    D.元朝统一时期

  • 13、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

  • 14、北宋时期,妇女离婚改嫁时有所见,尚没有被世人视为丢人现眼、有辱家门的羞耻之事,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因为家贫而改嫁,范仲淹本人还主动将守寡的儿媳妇续嫁与学生王淘为妻,并在《田约》中同意资助其再嫁的费用。王安石的儿媳妇也是对“从二夫并不忌讳的”。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B.社会风气的相对开放

    C.传统伦理观念的强化

    D.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

  • 15、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及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B.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军队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C.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D.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6、如表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表,通过此表所示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项目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139.8万贯

    1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615.7万石

    215.7万石

    1400万石

    合计

    4755.5万贯石

    1305.5万贯石

    3450万贯石

    A.税法改革成效巨大

    B.唐朝政府名存实亡

    C.地方财权显著增强

    D.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 17、青铜时代,指的是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重要原料的阶段。中国青铜时代,涵盖于夏商周三代之中,与中国王朝的诞生几乎同步。下列有关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农具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具

    B.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和臣民

    C.各级贵族可以随意买卖土地和奴隶

    D.井田制是这一时期土地经营的方式

  • 18、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说明五四运动(     

    A.加速了清朝灭亡

    B.推动抗战胜利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促进了思想启蒙

  • 1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战国末期出现了综合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吕氏春秋》。这一转变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

    B.诸子百家的思想渐趋雷同

    C.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D.儒家思想完全失去统治地位

  • 20、我们常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有学者认为,长江、辽河、珠江等也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     

    A.多样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开放性

  • 21、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陈公博当年写的游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中用隐晦的语言记述了这次会议,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游记和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要多元互证

    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 22、某同学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图所示,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B.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C.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D.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 23、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来,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表明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

    C.表明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

    D.成为后世制定法律制度的重要典范

  • 24、1960年,广东农民人均食用油月消费1.5两。洲心公社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率先实行“超产奖励责任制”,被称为“洲心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上报中央。这种探索是为了(     

    A.全面推行农业合作社

    B.打破人民公社化体制

    C.解决农村的经济困难

    D.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_______,飞夺_______,翻_______,过_______,10月到达陕北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

  • 26、边疆危机

    (1)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背景:1864年,新疆地区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_______趁机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②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③结果: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

    (2)中法战争

    ①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②经过: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被击退;1885年3月,清军在________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③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④影响:________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军遭到拒绝后,日军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抗战由此开始。

  • 28、城市: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________,它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 29、将下表补充完整。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

    河西四郡

    西域都护府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清朝

    西藏

    元朝

    驻藏大臣

    台湾

    澎湖巡检司

    清朝

    台湾府

     

  • 30、宁汉合流: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 3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_______石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______石器。

  • 32、提出“八字”方针

    (1)时间:________年冬。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4)成效: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 33、悠悠史事

    历史的发展由众多史事构成,把握关键史事才能对历史有整体性的认识

    A.朝鲜战争  B.“南方谈话”  C.香港回归  D.中共八大

    E.重返联合国  F.十一届三中全会  G.加入世贸组织

    (1)请将以上史事对应填入表格中(填写序号)。

    时期

    史事

    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

     

    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以上史事发生在北京的是       。(填写序号)

    (3)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是       (填写文字)

  • 34、徐继畲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八字”方针提出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

    因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材料三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请完成:(1材料一和三说明了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说明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 3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分别指出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 38、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东北人民革命军是怎样抗日的?

    (2)什么叫一二·九运动?

  • 39、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过很多措施。按照下表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并完成该表。

    A.征伐匈奴    B.西域都护府    C.宋辽夏金政权对峙  D.文成公主进藏    E.榷场    

    F.澎湖巡检司   G.昭君出塞  H.宣政院    I.开通丝绸之路   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1)战争

     

     

    2)和亲

     

     

    3)机构

     

     

    4)互市

     

     

    5)共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