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适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讲座时,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以理性对抗传统,以自由对抗权威,张扬生命和人之价值对抗压制生命和人之价值的运动。他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开始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
A.改良与暴力革命问题之争
B.责任内阁与总统权力之争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
D.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4、1999年,在学术界的努力下,学者们成功释读了大多数二里头陶文中的刻画符号,其中绝大多数与其后的甲骨文相对应(如表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二里头陶文与甲骨文对照表
A.夏朝文化的历史遗存甚为丰富
B.二里头陶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C.二里头陶文是中国文字的源头
D.甲骨文是文字衍化发展的结果
5、据明末学者张夑在《东西洋考·序》中记载当时福建月港:“隆庆元年,准贩东西二洋……(海)澄,水国也,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酌皆夷产。”这说明( )
A.明朝对外政策调整推动海外贸易
B.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C.海关税收成为明朝重要财政来源
D.西学东渐丰富了沿海居民的生活
6、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7、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康熙时朝廷在湖南苗族聚居区开始设立义学,到清末已经达到139所;在甘青川滇藏地区,清代共设义学和社学104所。这一做法( )
A.扩大了政府选拔官员的途径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8、下表是某学者对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所作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
来源 | 买办 | 商人 | 官僚、地主 |
占比 | 23.8% | 16.4% | 59.8% |
A.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艰难
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9、根据统计,在元朝时期蒙古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占总人数的68.2%,妻子为汉族者更高达71.4%;色目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为54.5%,妻子为汉族者则为50%。这体现出元代( )
A.四等人制对婚姻没有束缚
B.国家统一使民族隔阂消解
C.民族交融推动文化的延伸
D.科举制度受到统治者重视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
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
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11、乾隆帝写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这体现了(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多
B.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
D.清朝政府缺乏主权意识
1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13、20世纪30年代,描绘福建龙岩县一位老婆婆拿到政府颁发的“耕田证书”后喜悦心情的民谣广为流传。其内容为:“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一民谣的传播( )
A.有利于中共土地革命的开展
B.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壮大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14、如图所示革命歌曲,它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土地革命的完成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发展
15、唐太宗整顿国家机构,建立起“皇权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结合的中央集权新体制,将君主个人专制与宰相集体议决这种对立面的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由此可知( )
A.专制皇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B.君相矛盾得到了真正解决
C.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D.形成了权力交锋的缓冲区
16、下表为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1937年 | 16% | 4.4% | 7.3% |
1942年 | 58% | 78% | 49% |
该表所示国民政府旨在( )
A.调整工业结构
B.赢得抗战胜利
C.巩固官僚资本
D.积蓄剿共力量
17、周恩来总理经常讲,搞外交“远亲不如近邻”,考虑国际关系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把左邻右舍的关系搞好,也就是要亲善四邻、安定友邦。下列外交活动或政策符合上述言论的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乒乓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清道光时,魏源说:“康熙中,收西藏,东西南北各五六千里,是已周二万余里。又收青海,收喀尔喀,青海东西南北各二千余里,咯部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余里,其周又逾二万里。”由此可知( )
A.盛世局面出现
B.清代疆域扩大
C.边疆危机突出
D.中央集权强化
19、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关于该中央官僚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省最早出现于隋朝
B.中书省负责审核政令
C.门下省负责草拟诏令
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20、下图所示的作品( )
1958年出版的俞微波画作《拖拉机》
A.揭示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新方向
B.证实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C.展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新气象
D.表达出民众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
21、北宋初期,统治者在地方设包括转运使在内的四个平行路级机构——“四监司”,州一级除设知州(或知府等),又在州一级增设通判。这样做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少决策失误
C.节约财政开支
D.提高行政效率
22、1937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题为“共赴国难”的宣言,其中提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这说明( )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中共依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政策
D.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23、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24、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
A.使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说明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使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
25、在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在_______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_______的汪洋大海中。
26、中国坚持________道路,推动构建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
27、1969年4月,中共________召开。1971年9月,________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28、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
29、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建立___________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可入选;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他建立十个___________,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30、秦朝地方推行________制。
31、在这种背景下,_______年8月,_______接连三次电邀_______到_______举行和平谈判。
32、___年6月,国民党围攻 ___,全面内战爆发。
33、秦朝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4、《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35、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请回答:
(1)面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形势,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针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哪次会议表明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打开建国以来的外交僵局,说出70年代前期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4)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什么政策?
36、“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概述唐朝和北宋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
37、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如何?(从制瓷业、矿冶业和印刷业等部门思考概括)
3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目的?确立了什么制度?地位?
39、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