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劳动人民对耕作工具进行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之后最先进的工具,它是
A.直辕犁
B.二牛抬杠
C.曲辕犁
D.郑国渠
2、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 )
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
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
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
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
3、周王室的常备军队有两支,即西周金文常提到的“西六师”和“成周八师”。西六师驻扎在都城镐京,宿卫宗周;成周八师也称“殷八师”,驻扎在成周洛邑,以震慑被强行迁移到洛邑一带的殷遗民。这种部署( )
A.是为了实现对地方辖区的直接统管
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说明王室从军事上加强对诸侯管控
D.与周初的形势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4、下面是元朝(1260~1340年)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据此可知,元朝( )
A.货币政策调整追求灵活实用
B.货币政策演变与时局变化密切相关
C.商品流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D.货币结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5、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尧禅位于舜时,就举行了隆重的黄河、洛水祭祀仪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商指定的国家祭典中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黄河祭祀日期和祭祀地点。这反映了黄河祭祀( )
A.宣示统治合法性
B.祈求农业风调雨顺
C.有悠久历史传统
D.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6、《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法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订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发展了民族经济
B.使民族关系和谐
C.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D.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8、2003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的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一个逨盘,据逨盘铭文显示,此青铜器属于西周晚期的单氏贵族。以前的铭文先突出文王至恭王等历代周王的成绩,尔后才讲到自己的家族。而该逨盘铭文则历叙高祖单公至逨盘世代的政绩。这说明西周晚期( )
A.分封宗法体制瓦解
B.铭文内容更趋丰富
C.家国观念受到推崇
D.王室权威遭到挑战
9、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0、至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年的7.88亿人增加到10.21亿人,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00元左右,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686元提高到1506元,保障水平得到稳步提高。此外,我国还为6098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我国这些社会保障成果的取得( )
A.得益于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B.以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为出现点
C.标志着我国社会救济屏障已建成
D.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强化
11、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 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具,可以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铸铁技术领先世界
B.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南方耕作技术发达
D.冶铁业取代了青铜业
12、据英国学者的统计:1760年时,伦敦居民每年用来工作的时间大致是2300小时;到183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300小时。同一时间段,北部农业区居民每年工作的时间也从2800小时增加到3300小时。可见,工业革命( )
A.加大了人们的压力
B.改变了民众的生活空间
C.增强了社会流动性
D.制约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13、有学者认为,“官僚政治制度不是静止的政府型态与组织法,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本身是一动态的历史过程,有‘运作’、有‘过程’才有‘制度’,不处于过程之中也就无所谓‘制度’”。该学者主张研究制度史必须( )
A.探讨现实政治中实际运作的“活”的制度史
B.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社会历史变迁
C.基于人类学对作为基调的日常统治加以研究
D.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14、下图是2011—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增长率统计图。这可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城市化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B.城乡发展实现了一体化
C.农民创收方式趋于多元化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速
15、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行政级别 | 财政来源 |
中央 | 州上供 |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 | 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 |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
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
16、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分别设置。”这表明,公务员考核制度( )
A.保证了行政运行的廉洁和高效
B.体现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
C.加强了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
D.杜绝了政治上的腐败现象
17、《魏书》载:“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杂)官,一同四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 )
A.平息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借助宗法观念整顿社会风俗
C.清除了封建政治统治祸根
D.参照门阀制度吸取政治经验
18、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领土与主权,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这一规定反映了( )
A.欧洲走向联合发展
B.国际法体系的形成
C.专制王权国家巩固
D.主权国家平等原则
19、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
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
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
20、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唐代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这反映出两税法( )
A.相对合理的税收理念
B.以资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C.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D.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21、公元188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并由中央的九卿出任这一职务。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如并州牧董卓、荆州牧刘表等。由此可知,这一改制( )
A.助推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
B.增强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C.旨在消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D.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22、如图为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图。这反映( )
A.地理环境决定人才分布
B.北方人口数量日益下降
C.政治中心出现区域转移
D.经济水平影响教育程度
2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书中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
A.五口通商
B.关税协定
C.领事裁判权
D.公使驻京
24、如图为唐代前期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门阀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朝廷通过均田制直接控制农民人身
C.科举制更新了统治基础
D.朝廷采用全新的手段直接控制农民
25、朱熹认为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王阳明的认识论主张致良知和________。
26、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以德服人。
27、________年,我国第一部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
28、________年,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29、意义
(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动力机的采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0、牛顿创建了_________________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____________,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1、________首创私人讲学,__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2、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是《________》;有“东方药物巨典”之称的名著是《________》
3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齐家: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4、古代中国教育____与____是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35、一百多年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地追求。中国人在追梦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革命理论是什么?该革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探索,他又进行了哪些理论创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它系统回答了什么问题?
36、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37、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历了从“产生”到“创新”的过程,请指出“造纸术”和“印刷术”“创新”的表现。着重说明了中国两大发明传到西方后发挥了何重要作用?
(2)“托古改制”是康有为理论创新和宣传的特点。列举体现这一特点的康有为的两部著作。康有为学习西方的何种政治制度?
(3)17世纪80年代,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是什么?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成果有哪些?
38、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指出儒、墨、道三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3)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4)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道家学派继承人是谁?其学说最突出的是什么?
(5)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政府的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请说出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