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阿坝州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社会稳定推动长途贸易发展

  • 2、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缫丝技术

    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 3、下侧是一本隋唐史著作的目录(部分),下列该书其他章节的标题中,最适宜第七章的是(     

    A.三百年分裂后的重新统一

    B.经营西域和安抚吐蕃

    C.宽容而灿烂的精神世界

    D.玄宗改革与中古贵族政治的终结

  • 4、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大纲的颁布施行(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B.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到来

    C.改变了解放区农村的社会面貌

    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 5、《宋书》中关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有这样的描述:“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东晋南朝时期开发江南地区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产品增加

    B.纺织、矿冶、陶瓷等手工行业有明显进步

    C.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

    D.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6、贞观初年,三省间的纠纷即已出现。为避免中书、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协调三省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就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并有尚书长官和各种名号宰相参与。为此,唐朝设立了(     

    A.尚书台

    B.中书省

    C.政事堂

    D.军机处

  • 7、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 8、如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朝

    B.汉朝

    C.西晋

    D.唐朝

  • 9、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其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     

    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元朝

  • 10、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 11、下图所示为1959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东汉合葬墓中的“司禾府印”,它是一枚汉代西域屯田官员印。“司禾府印”可以用来印证(     

    A.汉代西域农业发展情况

    B.汉代对西域的民族政策

    C.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汉代对西域的管理开发

  • 12、“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这反映出毛泽东(     

    A.认识到农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B.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担忧

    C.已经产生明确的工农联盟思想

    D.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 13、有学者认为,西周赋予了天下之国的民族性,使天下之国成为一种超越城邑之国的华夏国家形态。这一转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世袭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完善

    D.礼乐制的崩溃

  • 14、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 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

    A.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

    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

    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

    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

  • 15、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社会风气走向颓废

    B.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士族生活腐朽奢靡

    D.佛教文化成为主流

  • 16、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

    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 17、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西晋灭亡,王室东迁。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分别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四个国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可以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

    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斗争激烈征战频繁

    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 18、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说明五四运动(     

    A.加速了清朝灭亡

    B.推动抗战胜利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促进了思想启蒙

  • 19、春秋时吴国贵族虽自称是太伯之后,但在西周之后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则并非偶然。吴国毗临楚国,通过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吴国获得了华夏(如晋国)的支持,增强了吴国与楚国等同抗衡的实力。由此可见(     

    A.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

    B.血缘联系保证华夏认同

    C.接受华夏文化推动融合

    D.楚国排斥在华夏族以外

  • 20、论及近代某一思想,有学者指出:“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这一思想指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托古改制

    D.三民主义

  • 21、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打破了闭关自守政策

    C.拓展了海外市场

    D.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22、976年,宋太祖有意迁都于洛阳或长安。大臣李怀忠对此提出反对意见,他指出:“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据此判断,北宋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是(       

    A.水陆交通的改变

    B.历史传统的影响

    C.南方经济的发展

    D.政治中心的东移

  • 23、下图是郑和下西洋示意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西亚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据此可知此时(     

    A.中国社会正处封建盛世

    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C.中国主导东西方商业贸易

    D.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 24、下表是《礼记》与魏晋时期天师道《老君说一百八十戒》部分内容的比较。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礼记》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第95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男女不杂坐、不同桃枷、不同巾带、不亲授叔嫂不通问

    第164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饮、交手授受。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第157-159戒:若入他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之,不得自负;若入它处,必先问其国所禁忌;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A.儒学走向了世俗化转型之路

    B.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思想出现了一定的融合

    D.儒道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分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北洋水师在战斗中全军覆没。

  • 26、由于________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________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 27、1937年9月________发表,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_______。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28、________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

  • 29、原始社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_______已经产生,_______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 30、填空题:

    (1)商王直接控制王機地区,王畿四周由附属国控制,商朝的这一制度名称是_____

    (2)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个选官制度的名称是_____;隋朝建立后废除此选官制度,开始采用_____方式选拔官员,后来发展为科举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__________

  • 31、近代葡萄牙人形成以__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将大量中国生丝、瓷器经印度果阿运往欧洲,除此之外也参与到中国和________之间的贸易中。这些贸易让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3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_______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_______解放区和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______________主动撤出_______,转战_______

    (2)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______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华东野战军在______________指挥下在山东_______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34、参加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

    (2)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答: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分别简要概括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36、鸦片战争前,世界形势和中国的社会状况?

  • 3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国共合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又是怎样破裂的?中共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

    (2)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 38、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历史上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对我们有何启示?

     

  • 39、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流,土地肥美,先后出现过古老的人类文明。

    (1)任意举出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有哪三条大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

    (2)按照上题所写出的三条大河的顺序,你能依次说出它们各自拥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的名称吗?

    (3)对于“人类早期文明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于大河流域”的这一规律,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