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呼吁下,2021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完成了升级和扩容,从采用单一的钢琴比赛为主扩展到弦乐、管乐等各类乐器的综合比赛。
B.量子力学是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进行重构的技术体系。
C.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突出“政论情怀、故事表达”的风格,运用宏大叙事与微观刻画相结合的手法,注重挖掘新鲜素材和感人故事,展现百年教越壮丽画卷。
D.三星堆遗址神秘,瑰丽,蕴藏着解读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历史密码”。它不仅拓展了人们对世界古文明的看法,也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文明的认识。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 今者项庄拔剑舞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 言之,貌若甚戚者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D. 客有吹洞箫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现代艺术气息浓厚、广受时尚青年推崇的蓝顶美术馆,民间艺人无与伦比的沙画表演让展览会富有了浓郁的怀旧情调。
B.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那种听风就是雨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C.汪涵是近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巧言令色,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
D.别看他是个半路出家的木匠,他的手艺好得很,他所设计制造的红木家具曾经获过省级大奖。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词,“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词,“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词,“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 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D.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①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②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 ③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④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⑤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⑥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都
| 也
| 但
| 所以
| 即使
| 还
|
B
| 总
| 却
| /
| 那么
| 虽然
| 也
|
C
| 也
| /
| 但
| 所以
| 由于
| 更
|
D
| 常
| 仍
| 而且
| /
| 一旦
| 甚至
|
A. A B. B C. C D. D
6、论述类文本阅读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_” 一句将描写的视线由帐外转到帐内。场景再次移到帐外时,作者用“____________” 一句表明将视线延伸至广阔的沙漠。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人生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 _____,_____"化用秦惠王灭古蜀国时“五丁开山”的神话,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_____,_____描绘出中国古代筑群内各建筑物间的联系方式和屋顶的特征性装饰形态。
(3)《静女》中,女子与男子有约却“_____”,这令男子“_____”通过描写人物的特征性动作,刻画出热恋中女子的调皮和男子的痴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了早莺和新燕在春日里欢快忙碌的情景,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感受着江上微拂的清风,看着眼前平静的江面,不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以蚯蚓为例说明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论证用心浮躁的危害。
12、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当中表达意思与含义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九仙山①
苏轼
风流王谢②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③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注)①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时所作。九仙山相传是东晋葛洪、许迈等炼丹成仙之处。诗人于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②风流王谢:指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谢安。③玉室金堂:指华美的道观,这里指佛寺无量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九仙山的往昔。自从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风度翩翩的游山客王导、谢安逝世之后,名山空闻五百年,难有知音。
B.“桃花流水失秦人”一句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九仙山景色虽如桃花源般清静幽美,却难以寻觅九仙的遗迹。
C.颈联中的“冷逼身”一笔兼写虚实二境。实者,“冷通身”是诗人梦中所感;虚者,诗人夜宿山上,深夜凉意传导入梦,梦中人便觉得“冷逼身”了。
D.“云峰缺处涌冰轮”一句诗人将月喻为冰轮,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一轮明月从云峰中跃出的奇丽景象。
【2】与作者在1075年创作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相比,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而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起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次也。”
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人[1]问其名,曰:“卫侯辟疆。”周行人还之,曰:“启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煅”,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
古者周礼,天子葬用隧,诸侯悬下。周襄王出逃伯斗,晋文公率师诛贼,定周国之乱,复襄王之位。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请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礼,天子之乐宫悬[2],诸侯之乐轩悬,大夫直悬,士有琴瑟。叔孙于奚者,卫之大夫也。轩悬者,卫君之乐体也。繁缨者,君之驾饰也。齐人攻卫,叔孙于奚率师逆之,大败齐师。卫于是赏以温。叔孙于奚辞温而请轩悬,繁缨以朝,卫君许之。孔子闻之,曰:“惜乎! 不如多与之邑。夫乐者,所以载国,国者,所以载君。彼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亡而君从之。惜乎!不如多与之邑。”
宓子治亶父[3]。于是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负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资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 民乎,寒耕熟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故邪不前达。
(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
[1]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2](宫、轩、直)悬:钟磬等乐器挂在架子上的形制。四面挂,如宫室,称“宫悬”;去其南面,挂三面,称“轩悬”;挂两面为“判悬”;挂一面为“直悬”。[3]亶父:地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子民者谨焉 谨:小心
B.余请益之 益:增加
C.于是齐人攻鲁,道亶父 道:取道
D.麦毕资乎齐寇 毕:完成
【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 以:认为
B.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 以:把
C.以地为少 以:因为
D.繁缨以朝 以:表修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小小的火苗不扑灭,到了熊熊烈火时就没办法了;萌芽时不砍除,等到长成后再砍伐将会折断斧柄
B.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
因此善于恪守上下名分的人,即使是空名也不允许超越规定
C.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
周国虽然微小,未来或许是可以替代的
D.民人出,自刈负郭者归
百姓出城,自行把城郭附近的麦子收割回来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视事情的开端,忽视事物细节,会渐渐地形成大错。
B.登高则自然望远,临渊就向下看,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C.起初卫侯僭越天子名号,因此周行人拒绝了他的朝见。
D.孔子认为如果礼乐崩坏就会导致国家灭亡、国君身死。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
【6】第六段中季孙对宓子的态度先愤怒后惭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
15、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事被我们忽略,有些忽略或许应该,有些忽略或许不应该……请以“忽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