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 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C.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学生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D.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在于险远②素善留侯张良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嬴粮而景从
⑤小学而大遗⑥正襟危坐⑦故木受绳则直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②⑤⑥/④⑨/③/⑦⑧
B.①⑤⑧/②⑥⑦/③/④⑨
C.①⑤/⑥⑦/③⑧/②④⑨
D.①⑤/②⑥⑦⑧/③/④⑨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悼念(dào) 空白(kōng) 坍圮(pǐ) 虔敬(qián)
B.惩罚(chěng) 木讷(nè) 罹难(lí) 造诣(yì)
C.敕造(chì) 朱拓(tuò) 抚恤(xù) 吞噬(shì)
D.挑剔(tì) 强颜(qiǎng) 修葺(qì) 粗糙(cāo)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两年的任期内,为发展民族实业,张謇________、呕心沥血,起草了多项法令、条例,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实业发展计划。
②该公司违法手段隐蔽,不易被发现,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该公司________挽救,但终究难逃被查处的命运。
③王勇在看望慰问“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受伤人员时强调,有关方面要________救治受伤人员,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的情况。
A. 千方百计 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B. 殚精竭虑 千方百计 处心积虑
C.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
D. 处心积虑 千方百计 殚精竭虑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书是最聪明的、最可靠的朋友。
B.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
C.思想史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则是打开的绣毯。
D.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B.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C.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文章以批判为主,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
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
【4】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
【5】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六国统治者所作的假设,指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的仁政思想。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二人婚前占卜没有不吉利的征兆。
(3)李煜《虞美人》中,表达回首故国、感慨物是人非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5)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诛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反复剖白心志:这是我内心所追求的东西,“_______________”;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无穷无尽的,是他和朋友可以共同享受的。
(3)“燕然”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如“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诗句均含有该典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蚯蚓的“_______”和螃蟹的“______”揭示了二者不同生活处境的原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苏轼《赤壁赋》结尾段落的“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客在游赏之乐后的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心境。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生动描绘出茅草飞往树梢、沉落池塘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士大夫们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向宠的能力曾得到先皇刘备认可,跟他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局面。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恐惧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红林擒近[注]
周邦彦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注】这首词是周邦彦被贬为溧水县令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在写冬梅之前,先写春日高柳,这样处理有以春天之温暖衬托冬天之寒冷的作用。
B.上片第三、四句写暮雪像玉尘一样散到林间和池塘,助长了冬天清冷峭厉的“脾性”。
C.上片以“故遣”一句将视角由户外转到室内,接着写女子呵手驱寒,突出天气寒冷。
D.上片侧重于描写冬季景象;下片侧重于写词人自身,末尾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皆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 “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C. “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4】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一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文段二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5分)
文段三
(3)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文段四
(4)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运动”口号,北京高校学生,1919年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改革开放口号,清华大学学生,1979年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北大校庆讲话,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