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2升及以下瓶装的葡萄酒对华出口量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两倍多。澳国内有评论指出,美澳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是竞争关系。
B.奥运会男篮半决赛落下帷幕,法国男篮以1分险胜斯洛文尼亚男篮,成功晋级决赛,之后将与美国男篮争夺冠亚军。
C.80年代西方步入后现代社会,个性化的“记忆”逐渐成为涵盖诸多领域的重要主题时,《追忆似水年华》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甚至一跃成为了好坏的标准。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检索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查询史籍数据库,这无疑给史学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 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 在2015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 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地了解。
3、将下列各词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①提高 ②缓解 ③促进 ④增强 ⑤调节 ⑥改善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每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 新陈代谢、血液循环, 精神活动, 大脑氧和糖的供应, 大脑疲劳, 脑力劳动的效率, 记忆力。
A.③⑤⑥②①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⑥③④⑤②①
D.②③⑤⑥①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候,拜访
会论虞常,欲因此降武 论,讨论
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属,连缀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幽,杰闭
C.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按照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仔细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辞让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献礼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毫无演技的“小鲜肉”,俨然已经成了荧幕毒瘤。越来越多的“老戏骨”开始对他们口诛笔伐,近年来,“老戏骨”怒怼(duǐ)“小鲜肉”的新闻层出不穷。
B.有关部门坦承,一场(cháng)突如其来的大雨的确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好在各部门紧急部署工作,市排水公司全员出动排涝排险,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C.评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教师要增强评价意识,切实剔(tī)除评价语言存在的空泛单调、言过其实等积弊。
D.作者积多年之功写成的著作,是迄今首部熔校(xiào)勘、考辨、汇评于一炉的“唐人选唐传奇”整理本。该书致力于在考证中解决文学问题,并批驳了前人的诸多谬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实和虚伪的问题,是刘再复对鲁迅悲剧美学分析的切入点。在“真实论”的标题下,鲁迅悲剧观的精神,聚焦真实美感和虚饰之间的鸿沟,透视现实的悲剧真实,摒弃弥漫于文化和意识中的虚幻的雅乐。
刘再复引用鲁迅著名的悲剧定义:“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呢,鲁迅没有阐明,刘再复也没直接解释。但刘再复根据鲁迅的说法,暗示理解悲剧就要学会触摸现实人生的底线,必须了解最起码的“人的价格”,这就是鲁迅的“立人”说提出的“被压抑的人性”。悲剧意味发生暴力摧毁人的身心的完整性、圆满性,剥夺人生尊严和权益。刘再复分析重心放在主流文化传统如何排除,粉饰,回避,“救赎”悲剧的社会现实,以虚文掩盖真实上。
鲁迅评杭州西湖名胜雷峰塔的倒塌可为一例。不少文人墨客哀叹如此美妙的景致居然一夜间丧失了,西湖十景少了一景,定要补足十景而后已。鲁迅不以雷峰塔倒塌为悲哀,却倡导在毁灭和灾祸降临时毫不退却、不求慰籍。刘再复解释道,悲剧事件和冲突是人生常态,是真实的底线,人生社会本有缺陷。悲剧真实,是虚伪欺瞒的“十景病的仇敌”。悲剧拒绝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审美趣味,拒斥对灾难置若罔闻的濡弱心态。在雷峰塔倒塌中,鲁迅抨击文人和史家醉心于重写灾难的过去或史迹,使之可观赏可忍受,他们粉饰灾难,“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
“在瓦砾上修补老例”精辟地概括了传统历史书写中自我欺骗的文化心理,这是长期形成,代代相传的一种审美范式和心态。鲁迅不仅批评廉价的情感满足,抨击回避现实的十景病,还用悲剧美学钩沉、透视中国历史上的悲惨事件。其历史观与悲剧观是望远镜瞭望真实世界的两个镜片。
鲁迅在《病后杂谈》和《病后杂谈之余》两篇杂文中列举了几个历史上的悲惨事件,要在官方历史中寻找直言不讳的记录是很难的。但悲剧观察者,就是要为受创的身体,为撕裂创痛的体验作真切的记录。《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就具备这种穿透力。文人伪士也会接触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但他们立即编造华丽转身救赎故事。经典的例子是明朝永乐皇帝如何处置忠臣景清和铁玄,永乐诏令将景清剥皮,将铁玄油炸。铁玄的两个女儿被发送妓院,沦为娼妓。这些残忍旧事众人皆知,但更令人作呕的是文人和史家想方设法重写这些残酷的事件。铁玄的两个名门闺媛贬为娼妓,而文人却在两人的遭遇上编了一个动人圆满的故事:让她们与官宦仕人完婚。
针对这种自欺欺人、沉浸于心地晶莹的审美幻象和心满意足的表达,鲁迅的悲剧反其道而行之。悲剧观执意滞留在痛苦和受难的体验和记录中,眼光投向旧中国历史和生存状况,对历史浩劫毫不退避,毫不眨眼地直面相对,拒绝编织宣泄情感的拯救图景。
(摘自王斑《“后真实时代”的悲剧观》)
材料二:
鲁迅的悲剧观是独特的,在美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悲剧思想的形成自有一定原因。
在鲁迅的幼年时代,曾家道中落,家庭的变故随之带来的人情冷暖,给鲁迅幼小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加深了他对人生痛苦的深刻体验,以至于多年后他仍然忘不了这种世态炎凉给他的刺激。鲁迅生活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正面临着亡国的危险。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幻灯片事件”深深地刺激了他,使他坚信,改变人的精神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文艺。通过“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样的文艺,就是悲剧创作。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广泛接受了西方作家的思想,这其中,挪威作家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十分深远。鲁迅借助易卜生的社会批判武器和思考方式,把批判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解剖现实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思想,通过悲剧创作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作品,深化了人们对悲剧本质的认识。
鲁迅悲剧观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对中国悲剧的批判。我们知道,鲁迅对中国古典悲剧基本持否定的态度。鲁迅为什么否定中国古典悲剧呢?其原因在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悲剧的真实性,将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遮蔽了,因而形成了“瞒”和“骗”的文艺。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直接地表达了悲剧的本质就在于毁灭:在文学创作中,鲁迅塑造了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毁灭”的形象,孔乙己、祥林嫂、华小栓、阿Q……这些有价值的人物形象,生动阐释了“毁灭”的美学内涵。鲁迅的“毁灭式”悲剧观明显有着尼采悲剧观影响的痕迹。
(摘自罗永祥《鲁迅悲剧观成因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中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包含身心的完整性、圆满性,人生的尊严和权益,
B.鲁迅先生悲剧美学是独特的,他的悲剧观执意滞留在痛苦和受难的体验和记录中,主张透视现实的悲剧真实。
C.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尾削弱了悲剧的真实性,遮蔽了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这是中国古典悲剧最大的缺陷。
D.鲁迅先生认为,哀叹雷峰塔倒掉的文人和传统历史书写中都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文化心理,这是长期形成的心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重在谈论鲁迅先生的悲剧美学,材料二重在探究其悲剧观形成的原因。
B.举“鲁迅评雷峰塔倒塌”事例,论证文人粉饰太平,追求廉价情感满足的本质。
C.狂人是作者满怀悲痛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生的悲惨,抚慰人们撕裂的创痛。
D.材料一运用了事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突出了鲁迅先生悲剧观与古典悲剧观的不同。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古典悲剧观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化鸳鸯。
B.《诗经∙氓》中采桑女毅然离婚的果敢与决绝。
C.《长恨歌》中临邛道士作为使者与太真相见。
D.《窦娥冤》中窦娥父亲中举,沉冤得雪。
【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鲁迅悲剧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祥林嫂(《祝福》的主人公)是鲁迅作品中最悲剧的人物之一。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祥林嫂是怎样体现鲁迅先生的悲剧观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而用山泉制作的美酒,也别有风味,所谓“_______ ,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状写蜀道之险,说“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由眼前山水环绕、林木苍翠的自然美景发问,追思三国时代英雄人物曹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 ,_______”两句写江上行船,描绘出一幅恢弘阔大的景象。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渔父》
(4)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_______,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______。(韦庄《菩萨蛮》)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竟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 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愁眉舒展,可以安心生活,不要再想着农事。
D.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为人谨重寡言,好学,为古文。沧州节度使卢彦威以愚为安陵主薄,丁忧解去。后游关中,刘季述幽昭宗于东内,愚以书说韩建,使图兴复,其言甚壮。建不能用,乃去之洛阳。举进士、宏词,为河南府参军。梁末帝时,拜左拾遗、崇政院直学士。衡王友谅,末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独愚长揖,末帝以责愚曰:“衡王肤拜之,卿独揖,可乎?”愚曰:“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坐言事件旨,罢为邓州观察判官。唐庄宗灭梁,愚朝京师,唐诸公卿素闻愚学古,重之,拜主客郎中、翰林学士。魏王继岌伐蜀,辟愚都统判官。蜀道阻险,议者以谓宜缓师以待变而进,招讨使郭崇韬以决于愚,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反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承旨。任圆罢相,乃拜愚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愚为相,不治第宅,借延宾馆以居。愚有疾,明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毡敞席,四壁萧然,明宗暖叹,命以供帐物赐之。潞王反,兵犯京师,憨帝夜出奔。明日,愚与冯道至端门,闻帝已出,而朱弘昭、冯誉皆已死,愚欲至中书候太后进止,道曰:“潞王已处处张榜招安,今即至矣,何可侯太后旨也?”乃相与出迎。废帝入立。是时,兵革方兴,天下多事,而愚为相,欲依古以创理,乃谱表颁唐六典示百司,使各举其职,州县贡士,作乡饮酒礼,时以其迂阔不用。愍帝即位,有意于治,数召学士,问以时事,而以愚为迂,未尝有所问。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尔!”以谓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民也。清泰二年,以疾卒
(欧阳修《新五代史·李愚传》有删节)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B. 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C. 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D. 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忧,古时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原则上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B. 宏词,又称“博学宏词科”。始于唐玄宗时,尤其是唐后期,此科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
C. 翰林学士,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后来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掌制浩,常常能升为宰相。五代至两宋翰林学士承唐制。
D. 中书,既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又可指中书省。三省六部中的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隶属中书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愚好学善文。他曾经游学关中,还写信劝说韩建兴复李唐王朝大业,所写文章很有气概。
B. 李愚刚毅正直,清廉俭朴。皇兄衡王人朝,他人都行跪拜礼,只有李愚作长揖。李愚为官不置房宅,做了宰相,还借馆骤居住。
C. 李愚果断有远见。随魏王伐蜀时,很多人都认为蜀地险要,不可轻易进军;而李愚则认为应趁蜀地人少,急速攻击,一定会取得全胜。
D. 李愚谨重好古。后唐时,受诸公卿推重。明宗时任宰相,想照古法治理国家,颁布了唐六典给各部门示范。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
(2)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日:“此粥饭僧尔!”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虽然有时代赋予的局限性,但在智商、情商、逆商方面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知识储备上,宝钗几乎是个万事通,不只是文学才能可以媲美林黛玉、史湘云等,更是“杂学旁收”;人际关系上,她广结善缘、几乎团结了大观园中所有的人,连最底层的小丫头们也多爱和她亲近;家庭生活中,她历经了家道中落、体验过世态炎凉,所以能居安思危,对待任何变化都能淡然处之、从容应对。
薛宝钗拥有的智商、情商、逆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