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各划线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 。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了山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种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 。这种人类共有的情感,在诗人笔下化为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 。
A.天南地北 忘怀 感慨系之 B.大江南北 释怀 感慨系之
C.大江南北 忘怀 感同身受 D.天南地北 释怀 感同身受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C.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4、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陌生(mò) 羁鸟(jī) 嫉恨(jì) 自诩(xǔ)
B. 狐肷(qiǎn) 玉砌(qì) 媲美(bì) 栖居(qī)
C. 蔚蓝(wèi) 肩荷(hé) 憎恨(zèng) 机杼(zhù)
D. 梁枋(fāng) 炽热(chì) 安谧(mì) 甲烷(wán)
5、“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孙武、孙膑、孙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谎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
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遇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
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
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
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
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
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
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
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
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
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刷,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村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
B.“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这一语言描写表达了女人们对陈铁匠父子连累到他们一家的愤懑和不满,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女人们的同情。
C.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
D.小说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形象,彰显了文章主题。
【2】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设计得很成功,出人意料,你同意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现象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面对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不禁回想起当年刘裕北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
(3)韩愈在《师说》中讨论择师的态度和标准,得出无论贵贱长少,“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时序交替之理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天地万物都各有自己的归属,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诗人以复关指代男子,通过“____”“____”“____”三个动作神态表现出热恋中女子的痴情。
(2)《离骚》中,屈原后悔以往的选择,经过反省后决定“____”。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的评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景。
(3)《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③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⑥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汤之问棘也是已”,“是”代指“商汤问棘”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的情况。
(2)荀子《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成为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的君子;君子的本性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普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 “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义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 “闻道”“更言”表明了当时形势紧急,战斗激烈,朝廷已派大军去征讨北虏,又在南河会集了诸路将领。
D. 颈联实写了塞外的景象,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
E. 尾联借众人之口写孔巢父才华,相信他会顺利建立功名,一反上文低沉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 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如《陈情表》中的“当侍东宫”。
C. 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 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 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 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 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都晚报》报道:近日,四川某地的李大爷为了看病,和老伴转了好几趟车终于赶到某知名医院,却被告知医院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需要“网上预约”。“网上预约”对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取消现场挂号让一些老人求医问药很是受阻,带来看病难的烦恼。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发热议,针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有何见解?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