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2017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事。
②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现实和文艺领域就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数不胜数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
③从《哈利·波特》系列的《纳尼亚传奇》系列,再到《魔戒》三部曲,好莱坞魔幻电影以行云流水的想象力和强大的电脑物质支撑,影响着世界魔幻电影创作的发展走向。
④2017年的文化金融将呈现“马太效应”,那些不会运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业,难以驾驭资本,而在市场长袖善舞的文化企业将越来越好。
⑤此番教材修改要求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⑥从久负盛名的梅花山,到古朴厚重的鸡鸣寺,再到有美丽传说的莫愁湖,每年来南京赏花旅游的各地朋友不绝如缕。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吾妻死之年的手植也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六王毕,四海一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如何微信
姜 赟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2日05 版,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写阿房宫的规模,既言其占地之广,又言其楼阁之高。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语意双关,前者象征自己的出仕生涯,后者则是辞官归隐的形象写照。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峻,谷深水急,一仰一俯,拉开了纵向的空间。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是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塞外雄浑壮美的风光。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警示当朝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切勿重蹈覆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孔子认为,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里仁》中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游褒禅山记》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所说“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的意思基本相同。
(2)古代诗人经常在诗词中用杜鹃(又名子规)意象表达情感,如“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杜鹃无语已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类似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小船在广阔的江面上任意漂荡的情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杜甫《蜀相》)
(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____”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4)《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10、水龙吟·春恨
陈亮①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②茸嫩,垂杨金浅③。迟日④催花,淡云阁雨⑤,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⑥,青丝勒马⑦,风流云散。罗绶分香⑧,翠绡⑨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②平莎:平原。③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④迟日:长日。⑤阁雨:停雨。阁,犹搁,停止。⑥斗草:古代女子况采百草嬉戏。⑦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⑧罗绶分香:指离别。秦观《满庭芳》词:“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罗绶,罗带。分香:指解罗带散发出香气。分,散。⑨翠绡:翠绿的丝巾。封泪:指丝巾裹着的泪痕。
【1】本词上阕中作者描写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本词儿女情长,也有人说“不作一妖语媚语”,别有寄托。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乙]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①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②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善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宋元《封建论》)
[注]①封建:指三代和以后曾实行过的“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领主制度。②生人:生民,这里指人类;以“人”代“民”。系避唐太宗李世民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B.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C.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D.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C.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贿:财物
D.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 委:委托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战国、秦汉时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韩、赵、魏、齐、楚、燕在太行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B.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以六合为家”是说秦始皇把天下当成了世袭的私有财产。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地孕育五谷,古时帝王都祭祀“社”和“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禄邑: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禄邑犹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给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赋税的权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用铺排的手法,通过夸张和比较写修建阿房宫的巨大的耗费,把始皇帝的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形象地描绘出来。
B.[乙]文叙中带议,议中兼叙,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借“陈涉之微”表现秦朝的不堪一击,点明秦之过在“仁义不施”。
C.[丙]文认为,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发了老百姓的怨恨,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D.[丙]文认为,分封制使思想难以统一,世袭大夫世世代代统治他们的封地,占尽国土,即使有圣人出现,也无法立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