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宜宾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句分别写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B. 葬花吟中诗句“一朝春尽红颜老”下句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C. 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D. 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凤姐弄权是在水月庵。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漏(bǐ)            热(zhì)       步(ɡuǐ)   (xǔ)

    B.苗助长(yàn)   (miǎn)   悔(chàn)   (gēng)

    C.引(qínɡ)        进(bié)     (cuì)     挟制(xié)

    D.浅(fú)            (pò)       如(pì)       咄逼人(du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的价值之一是合知行,即知行合一。它是认知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既是知,也是行。一般而言,理论家认为知难行易,实践家认为知易行难,虽然侧重不同,但都各执一面。于中国梦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难行亦难,都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割裂了知与行的关系,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是正确主张。

    在中国哲学史上,古代哲学家对知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知之明也,因知进行;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知行并进,相资为用;等等。朱熹强调知难行易、知先行后,而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行没有先后轻重之分。站在今人的立场来看,知行观的要点就是“知行合一”。 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离。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归根结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觉与行的坚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启发意义。中国梦既不是纯粹的观念,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是时间的观念形态。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的统一。因此,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从认识到行动的自觉和践履。从实践观念看中国梦,其运思与实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它全然摒弃了空想家无限的主观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有限的权宜考量,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随处可见。从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多做打基础、做长远的事”,到重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再到强调尊重劳动、劳动光荣,以及“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等,无不如此。中国梦无疑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扎实努力,久久为功。

    (摘编自康健《中国梦的意义与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核心的国家理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现实可行性。

    B.实现中国梦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人们要能自觉而扎实的行动起来。

    C.知不能和行紧密结合,行也不能和知紧密结合,都是人们在追求中国梦的征程中应该避免的。

    D.中国梦摒弃了空想家的主观臆想,是一个正不断实施的、可能变为现实的国家宏伟蓝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古代哲学思想中错误的知行观进行了介绍,从而引出了今人的“知行合一”思想。

    B.文章从哲学观点“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中国梦,视角独特而内涵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C.文章开篇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其奋斗目标,然后阐述了中国梦“合知行”思想。

    D.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因果论证法来论证“知行合一”思想对中国梦有重要意义,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是古代的理论家,还是古代的实践家,他们对知行关系的认识都是失之偏颇的。

    B.朱熹和王守仁有关知行关系的观点虽然相左,但都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意义。

    C.只要扎实工作,长期努力,就一定能完成“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D.中国梦设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步骤清晰,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他植者通过伤害自己所种的树来验看其是否成活的行为。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运》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常用“鸥”这一意象表达闲居或自在之意,诗人杜甫和黄庭坚就分别写过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阐释为“_______________” 。

    (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自勉。

    (3)孔子警醒我们在跟人相处时“__________”,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跟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严已宽人。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蜀山之高险,真可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表现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

    (4)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l)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趵突泉水一年四季都清澈见底,水中鱼儿仿佛在空中嬉戏,正像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不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说理,最后指出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道理。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异曲同工之妙。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形。

  • 9、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4)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西晋张翰因秋风起思念故乡的莼菜鲈鱼,便弃官回家。②南冠,楚冠,后指囚徒。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简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本诗与杜甫《登高》同是写秋的诗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情感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85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二:2021715日,某网红博主在新疆和田地区康西瓦烈士陵园内,到英雄陈祥榕烈士墓前,满脸嬉笑,脚踩墓碑底座,用手比作手枪状对着墓碑摆拍,并将上述照片在微信朋友圈(5000余名微信好友)公开发布。

    材料三:2023513日,某脱口秀演员在两场脱口秀演出中,讲一段严重侮辱人民解放军和革命英雄的笑话,引发广泛热议。

    无数英雄以其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高尚的品格光耀千古。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理解英雄的内涵?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英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