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绥化高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

    D.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 2、《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 3、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 4、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 5、《民法大全》中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可通过拷问迫使其供出同谋与罪行;如王侯涉及叛国罪,需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同样需接受拷问。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具有合理与节制的特点

    B.承认刑讯逼供的合理性

    C.旨在维护贵族特权统治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6、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A.制度自信

    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

    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 7、下表为《1978-1988年中国工业化指数(部分)》:

    项目

    变化状况

    乡镇企业数量

    从150万个到1890万个

    农村工业总产值

    从515亿元到7020亿元

    农村工业就业人数

    从2800万人到9500万人

    农民总收入

    从87亿元到963亿元

    村镇企业总资本存量

    从230亿元到2100亿元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积极性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 8、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

    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

    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 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 10、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长沙、南昌等地的画家们走出画室,走上十字街头,把"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转变为"宣传工具"。这种“十字街头”美术以独特的形式被广泛地高悬于中国的城市和乡镇。画家们的义举旨在

    A.激扬民除斗志凝聚民族力量

    B.清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

    C.提议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

    D.动员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 11、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进一步确立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 12、《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过着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它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教会束缚的启蒙思想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 13、1921 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 14、一战后,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工农业损失严重;德国战败,陷入经济困境。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发展。材料反映了一战

    A.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动摇了欧洲的经济优势地位

    C.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D.彻底瓦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 15、1905年,张謇向清政府上奏:“窃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驳驳(迅速)为文明之先导矣。揮(探摸)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张謇旨在强调(     

    A.公共教育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学校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近代中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

    D.图书馆、博物院比学校更重要

  • 16、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B.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D.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 17、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研究者立场影响了对王安石的评价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 18、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铢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扩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扩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 19、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如此说道“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格雷此话一定程度上预见了

    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

    D.殖民地半殖民掀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

  • 20、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茶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

    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 22、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23、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24、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

     

    论据

    论证

    A

    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

    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

    B

    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

    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

    C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

    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

    D

    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

    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国共合作

    (1)条件【知识点166】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战线;②国民党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____

    ____的指导

    (2)标志: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知识点167】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知识点168】

    (4)新三民主义【知识点169】

    ①背景:孙中山从____的胜利中看到希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②内容

    A.____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____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____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③评价

    A.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的革命目标基本相同,成为国共合作的________时期的旗帜

    B.局限性:仍然没有超出____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 26、经过【知识点158】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青年学生,高呼“____,内除国贼”、“废除____”等口号,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高潮: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中国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____;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____

  • 27、主要活动【知识点114】

    (1)创办____: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

    ________、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2)创办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旗号,创办____、开平煤矿、

    ____

    (3)创办近代____:先后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____,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 28、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________嘉兴南湖游船【知识点164】

    (1)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29、交通事业的进步【知识点153】

    (1)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____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1909年,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 30、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____。【知识点174】

  • 31、指导思想:“____”【知识点113】

    (1)含义:在坚持中国的____制度和传统的____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____,以求富国强兵。

    (2)特点:学习西方的____。以西方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____,挽救民族危机。

    (3)评价

    ①将____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____历程的第一步

    ②只学____不学____,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32、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 33、功绩:基本上推翻了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____的侵略势力。【知识点172】

  • 34、历史意义【知识点159】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___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____运动。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促进了____在中国的传播和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____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有形疆界与无形疆界

    美国“边疆学派”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8~l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问题:请从现代化的角度对中英疆界观进行评析。

     

  •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3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

    ——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

  • 38、理想与现实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在美国的建国史上,有三份文件堪称伟大,这就是《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独立宣言》提出了美国的理想,开始了她的独立;《邦联条例》规定了美国的国名,开始了她的联合;《联邦宪法》则使理想成为现实……不过在178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之前,很少有人认为还有制定第三份文件的必要。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问题:

    请以“从理想到现实”为主题,叙述美国建国的历史进程。

     

  • 39、【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 弹(330 万吨 TNT 当量)实验爆炸成功。一向被认为贫穷落后的中国,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 了 2 年零 8 个月,比美国少用 4 年半,不仅在全世界时间最短,而且赶在法国前面。

    于敏,1926 年生,中科院院士。1949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任助教,1960 年 开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突破中,率队提出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形的完整设计,起了关键 作用,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2015 年 1 月 9 日,获得 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 500 万元。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展核武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于敏院士颁奖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