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这表明当时( )
A.我党致力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B.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C.工业反哺农业成为当务之急
D.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2、如表为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会子)情况(节选),据如表可知( )
发行年份 | 乾道四年 (1168年) | 乾道七年 (1171年) | 淳熙十一年 (1184年) | 嘉定二年 (1209年) | 嘉熙四年 (1240年) |
发行额 | 1000万 | 1800万 | 2323万 | 11263万 | 50000万 |
流通期限 | 3年 | 6年 | 9年 | 22年 | 无 |
A.金属货币被纸币所取代
B.纸币流通造成通货膨胀
C.政府行为影响会子信用
D.纸币发行利于经济稳定
3、出土于埃及的《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下图),见证了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文字发展中“以字注画”的阶段。重大事件是以图画形式完成,其中人物、地点等重要信息标注文字。据学者研究,这种形式最初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据此可知当时的埃及( )
(正面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王冠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
A.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楔形文字体系
B.在与西亚文明的交流中受其影响
C.在王的领导下进行统一埃及的战争
D.通过艺术作品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4、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B.农民努力克服地形制约
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5、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6、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8、196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兔子,跑吧》细腻刻画了一个美国青年在他一生的平庸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主人公“兔子”如同作者的影子,见证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敌对的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的命运。该作品( )
A.表明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B.折射出冷战下美国人的生存状态
C.源于美国经济危机时社会福利的减少
D.证明美国社会存在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9、《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10、《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中记载:这一蓝图提出了一个与市场资本主义不同的大胆选择。斯大林不断强调这一非常行为的紧迫性,他告诫他的人民:“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下列项中符合“这一非常行为”的是( )
①实施“农业集体化” 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12、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为此,汉政府( )
A.实行里甲制
B.创设义田
C.设立养济院
D.建立常平仓
13、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14、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15、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普遍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16、中国古代,“衣服有制”。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一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17、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B.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
D.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18、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194亿美元,两者大体相当;1967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约为331亿美元。这一情况的发展( )
A.不利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B.导致了欧洲经济崛起赶超美国
C.标志着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终结
D.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濒临瘫痪
19、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20、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 | 条约 |
1963年 |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
1967年 |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
1968年 | 《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
1971年 | 《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
1972年 | 《西方—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21、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22、我国传统观点认为,1950年中苏同盟条约由中国起草,苏方同意后形成最终文本,依据的是中方的电报档案。我国学者在俄国的档案馆中查找了大量的条约文本,其中包括1950年1月6日至22日共7次起草和修改的关于该条约的俄文文本、23日苏方交中方的俄文文本、24日中方经修改后退还苏方的译本以及31日周恩来与米高扬商议条约的报告。这些文本都证明了条约最初应该是由苏方起草的,中方只是做了简单的文字性修改。由此可见( )
A.进行历史研究,不能简单孤立地使用单一类型史料
B.史学的宏观研究需要以微观研究为前提,以小见大
C.档案具有较大的真实性,是历史研究的第--手史料
D.史学研究要坚持精密求证的学风,保持谨慎的态度
23、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
24、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5、日本侵华日军侵华罪行
①在军事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蹂躏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____和毒气战;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②在占领区进行残暴统治:实行____政策,利用汉奸,扶持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实行____,进行经济掠夺;推行____
26、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知识点135】
提出: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____”、“____”、“____”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7、过程【知识点161】
(1)第一阶段:初步介绍
①1918年,____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深入传播
①____: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②思想论战:1919年李大战和胡适展开了____的讨论;1920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____问题的讨论,同____进行了激烈交锋。这三次思想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③____: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④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了一些____
28、中共“二大”召开:____年,上海【知识点165】
(1)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____纲领,是打倒____,推翻____,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这是中国近代____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
29、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对中国____,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____的限制
(3)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____”。
30、史籍与史实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繁荣,大量的史籍中保留了丰富的史实可供后世研究。其中《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尤为重要。
A.《史记》B.《资治通鉴》C.《宋史》D.《明史》
(1)请将以上史籍按照体例分类(填写字母)
编年体: 纪传体:
(2)请将以上史籍与其记载的史实进行配对(填写字母)
史实 | 史籍 | 史实 | 史籍 |
秦灭六国 |
| 废中书省 |
|
绍兴和议 |
| 陈桥兵变 |
|
赤壁之战 |
| 武王伐商 |
|
31、维新变法的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____”,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知识点128】
32、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知识点136】
①时间:____年10月10日 ②革命后形势: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____、____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137】
①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成立,定都____,以____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____年为民国元年
②政权性质:____政府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点138】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____,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B.规定了国民的____权利一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确立了____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实行____制——限制____权利,防止专制独裁②性质:中国第一部____性质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制度的灭亡和____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4)清帝退位: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知识点139】
(5)失败:1912年3月,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
33、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4、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____。【知识点174】
35、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被称为“美国之父”,他在领导美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 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1)材料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 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7、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说:我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大学生,这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重大转变,高考拯救了我们这一批人和我们这一代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8、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