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2、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与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正如著名的罗马法学家保罗所说:“当涉及胎儿的利益时,母体中的胎儿像活人一样被看待,尽管在它出生以前这对他人毫无裨益。”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蕴含了对平等的朴素追求
D.充分保护平民的正当权益
3、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 明初 | 明末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 72.32 | 60.73%% |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 92.13% | 83.71% |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4、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表明,中共( )
A.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团结各社会阶层抗日力量
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 1858—1894年 | 1895—1911年 | ||
总数 | 年均 | 总数 | 年均 | |
家数 | 153 | 4.14 | 800 | 47.06 |
资本数 | 3803 | 102.78 | 16578 | 975.18 |
每家资本 | 24.86 |
| 20.72 |
|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下面为1978年和1987年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和方式的情况对照表。表中种类和占比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
| 国家计委计划管理的工业品种类 | 国家统配物资种类 | 国家计划管理商品种类 | 全国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 | |
财政筹集占比 | 银行筹集占比 | ||||
1978年 | 120种 | 259种 | 188种 | 76.6% | 23.4% |
1987年 | 60种 | 26种 | 23种 | 31.2% | 68.8% |
A.社会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B.国民经济结构持续变化
C.城乡居民生活同步改善
D.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
7、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A.殖民国家都主动放弃了殖民地
B.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C.发展中国家完成了现代化建设
D.平等观念已经遍布世界
8、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
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9、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10、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下列属于绥靖政策的典型代表的是( )
A.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B.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C.巴黎和会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D.1939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1、张海鹏在《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一文中列举了关于“洋务”一词的较早出处
1866年 | 曾国藩 | 目下中外之患,自以洋务为最巨 。 |
1867年 | 奕䜣 | 溯自洋务之兴,迄今二三十年矣。 |
1874年 | 李鸿章 | 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 |
1880年 | 左宗棠 | 自洋务兴,中国为岛族所轻侮。 |
这表明,部分开明官僚( )
A.积极探求富国强兵之道
B.认识到官办工业的弊端
C.力图维护国家主权独立
D.重新审视中国的外交处境
1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14、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有六朝定都于南京。三国东吴时,南京已有宫廷和少数富贵人家在重要节庆张灯结彩的现象,彩灯多山织锦制成。南朝时,南京每逢岁时节庆便呈现“灯火满市井”的盛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贫富差距的缩小
C.纸张用途的扩展
D.市坊格局的改变
15、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
A.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
B.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
C.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D.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
16、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情逆侮老”的“蛮夷之性”。但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这一变化表明( )
A.边疆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
D.地方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17、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
18、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
技击观一 |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
健身观 |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
意境观 |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
抱拳礼 |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19、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20、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21、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
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进一步确立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22、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C.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D.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23、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24、公元前445年,罗马的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公元前326年,彼特留法案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罗马的这些法案
A.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B.有助于缓和共和国的矛盾
C.保护了广大奴隶的利益
D.促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25、背景【知识点157】
(1)____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____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经济和阶级基础)
(3)____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4)____为五四运动指明了方向
(5)导火线:1919年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6、经济与政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请将有关欧洲的历史事件依例填入时间轴。
27、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点155】
(1)报刊业:维新派(《____》《国闻报》)、革命派(《____》)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电影:____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28、指导思想:“____”【知识点113】
(1)含义:在坚持中国的____制度和传统的____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____,以求富国强兵。
(2)特点:学习西方的____。以西方先进技术为武器,维护____,挽救民族危机。
(3)评价
①将____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____历程的第一步
②只学____不学____,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9、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0、失败原因【知识点173】
(1)客观原因:____背叛革命。
(2)主观原因:中共____的错误。
31、经过【知识点158】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青年学生,高呼“____,内除国贼”、“废除____”等口号,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高潮: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中国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____;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____。
32、(一)地方与中央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设立的制度和机构:
A.郡县制B.刺史制C.行省制D.内阁
E.三省六部制F.枢密院G.军机处
问题:
(1)从历史看,其设立之初主要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为了强化君主权力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结合上述选项,完成下列填空。
(2)其基本架构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是______________。
(3)由中央派遣官员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_。
(4)由少数民族政权继承和创新出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
(5)由军事需要增设的战时机构演变而来是______________。
33、时间: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____—____年)
34、物质生活的变化【知识点152】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____”,并改变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____”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____,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5、东北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它何时成为工业基地?当时取得了哪些工业成就。
3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37、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发展是各方势力不断较量的进程,如同其它事物一样经历了孕育、壮大和成熟等各个时期。跨越了中世纪、近代早期和近代后期数个世纪。各国、各地区间存在中心、边缘乃至半边缘之分的等级制依附关系,也有着均衡、倾斜、称霸的演变。叙述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38、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 东汉后期 | 唐朝前期 |
黄河流域 | 765 | 669 |
长江流域 | 342 | 611 |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39、产生于西欧的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理论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革命者斗争的思想武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进行了充分的舆论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将其思想理念变成了现实。以英国、美国为例,《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反映了启蒙思想的哪些原则?这些原则能够变为现实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启蒙思想思想为武器,领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在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方面,中国与英国、美国有什么相似之处?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成功完成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到现实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