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纳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其他所得。该法的出台( )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B.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C.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
D.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较大
2、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提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他没有坚持把满族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
A.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发展
B.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精神
C.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
D.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
3、唐朝中期,商人在户籍管理上已经成为良人,开始脱离贱籍;两宋时期,商人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被编入坊郭户的户籍,商人开始取得了国家“编户齐民”的资格。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
B.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C.政府对坊市管理日益严密
D.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4、“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
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
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
5、马克思所描述的未来理想中,社会广大劳动者共同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大家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没有了,国家没有了,人与人关系的阶级划分也随之消失了,人是有着独立性和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是完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一设想( )
A.弱化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深刻反思了现存的社会制度
C.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兴起
D.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空想性
6、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下列相关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间形成契约关系
C.农奴必须向领主交纳什一税
D.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7、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8、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由自然法体系出发,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人生而平等 ②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③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④以法律科学和各种具体法为指导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9、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他认为1861年改革主要是由于
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B.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调动农奴生产积极性
D.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10、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所建立,其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
A.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
B.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
C.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
11、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的帝国是( )
A.孔雀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
12、据下图可知,周朝( )
A.疆域面积日益扩大
B.政治构建受到社会转型影响
C.贵族统治趋于瓦解
D.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3、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战争与和平法》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14、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B.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C.推翻了独裁统治
D.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5、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 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 )
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
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6、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
B.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
C.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
D.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17、《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18、《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D.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19、在英国19世纪的小说中,工厂的烟囱是财富的象征,是受人们欢迎的事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意识到农村的环境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搬到乡下居住,并在那里萌生了新的荒野观。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B.政府加强对污染的治理
C.民众把健康放在首位
D.民众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20、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
A.增强了领主力量
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
C.壮大了割据势力
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21、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22、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3、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 )
A.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
B.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
C.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D.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
24、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两幅宣传画。它们主要反映出“选好人办好事”“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参加选举去!”
A.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B.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C.“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5、《九国公约》的实质是________。
26、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________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________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________,具有________;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________④历代统治者采取________,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
2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 | 法律文件 | 政体 | 国家元首 |
英国 | ① | 君主立宪制 | 国王 |
② | 1787年宪法 | 民主共和制 | 总统 |
法国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民主共和制 | ③ |
德国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④ | 皇帝 |
(1)西方近代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很多法律条文,形成了近代民主国家,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次填充表格。
① ② ③ ④ .
材料二
条约名称 | 条约内容(节选) |
A |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
B |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
C |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
(2)根据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30、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________和尊严,肯定人的欲望,反对教会的________,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________,追求知识。
31、一战期间,代表中国参战的政府是________。
3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33、“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洋务运动时期。
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多极格局。
3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20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什么地方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
(3)请列举在长征中四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4)在长征胜利84周年之际,许多人重走长征路。你认为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6、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后期台湾被迫离开祖国怀抱源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请指出1945年台湾光复的主要原因。
(2)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构想?
(3)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概括其内容。两岸“三通”完全实现于哪一年?
(4)综上所述,请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37、新航路的开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简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38、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作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回答:
(1)改革开放新时期祖国统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引领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3)祖国统一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39、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一朝代?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意义?
(2)有人说:现行高考制度任然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