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共产党第95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B.近日,调查机构发布了针对家庭用户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高居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
C.在公共场合,如果你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D.对于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一位老农看似无心地回答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理解还是肤浅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 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 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 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文艺繁荣的角度来看,许多地方将晚会办得越来越奢华,甚至盖过艺术本身,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不利于文艺的真正繁荣。
B.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的设计者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以运动员为中心,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
C. 《渴望现场》首次在音乐类节目中引入人工智能评分系统,这种方式不仅探索了一条电视音乐节目的创新路径,而且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D. 第四届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和建议。
4、下列表格内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 “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 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 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结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
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 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过激地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 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 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 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 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礼记•中庸》讲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 并行而不悖”,《论语·子路》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因而具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
C. 在笔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
D. 结尾提及《礼记》《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说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B. 文章具体阐述文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
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
D. 文章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和策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能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
B.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其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
C. 汉字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平衡等特点。
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的个性和特点为前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是古诗常用手法,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况在《劝学》中以蚯蚓例,说明“积”的关键,然后又以“螃蟹”作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回忆自己年幼家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手誊写,按时归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使用互文的手法,以将士们的感受侧面描写了边地天气的苦寒。
(2)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
(3)在《离骚》中,屈原面对国君昏庸,奸侫当道,小人竞相取悦于人的社会现实以这一句“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烦闷失意。
10、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①《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记》中渔人回答完桃花源人关于当今何世等问题之后,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氓》中强烈地抒发一腔怨愤,诉说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的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
⑴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⑵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天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夜雨寄北》中,诗人通过虚写想象来日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苏子与朋友乘坐小舟举酒互劝的场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叹惋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已荡然无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郑谷(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 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 (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绾,字文约,成都双流人。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稍迁职方员外郎。熙宁三年冬,通判宁州。时王安石得君专政,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又上书言:“陛下得伊、吕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明年,迁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
时常平、水利、免役、保甲之政,皆出司农,故安石藉绾以威众。绾请先行免役于府界,次及诸道。利州路岁用钱九万六千缗,而转运使李瑜率三十万,绾言:“均役本以裕民,今乃务聚敛,积宽余,宜加重黜。”富弼在亳,不散青苗钱,绾请付吏究治。畿县民诉助役,诏询其便否两行之,绾与曾布辄上还堂帖。中丞杨绘言未闻司农得缴奏者,不报。凡吕公著、谢景温所置推直官、主簿,悉罢去之,而引蔡确、唐坰为御史。
五年春, 辽人来理边地屯兵境上声言将用师于是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绾曰非徒无益且大扰费帝从其言而止。又言:“辽妄为地讼,意在窥我。去冬聚兵累月,逡巡自罢,其情伪可见。今当御之以坚强,则不渝二国之平,平则彼不我疑,而我得以远虑。苟先之以畏屈,彼或将力争,则大为中国之耻。”帝览疏嘉之。
安石去位,绾颇附吕惠卿。及安石复相,绾欲弥前迹,乃发惠卿置田华亭事,出知陈州。又论三司使章惇协济其奸,出知湖州。元丰中,知荆南府,历知陈、陕、永兴、青、邓诸州军。元祐初卒,年五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辽人来理/边地屯兵境上/声言将用师/于是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绾曰/非徒无益/且大扰费/
B. 辽人来理/边地屯兵境上/声言将用师/于是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绾曰/非徒无益/且大扰费/
C. 辽人来理边地/屯兵境上/声言将用师/于是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绾曰/非徒无益/且大扰费/
D. 辽人来理边地/屯兵境上/声言将用师/于是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绾曰/非徒无益/且大扰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是古代中国的区域规划。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是最高行政区划。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 保甲,古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C. 司农,上古时代是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在汉朝是九卿之一,掌钱谷之事,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
D. 疏,分条说明的文字,亦指上奏章。上疏是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绾为人直率,敢于直言。在王安石得到皇帝的特权主张改革的时候,他上书说希望改革不要流于肤浅的议论,要落到实处。
B. 邓绾善待百姓,为民谋利。平均徭役本来是使百姓富裕的,如今部分官吏却几近横征暴敛,为自己积累财富。他认为应该加重处罚。
C. 邓绾智慧机敏,善于观察。辽人骚扰宋边境,邓绾上书,皇上由此清醒地认识到辽人的所为目的在于窥视大宋,应该坚决抵抗。
D. 邓绾处事圆滑,得到重用。在王安石离任时,依附吕惠卿;而在王安石复任后,又揭发吕惠卿的不轨之事。因此获得朝廷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王安石得君专政,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
(2)辽妄为地讼,意在窥我。去冬聚兵累月,逡巡自罢,其情伪可见。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