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虚词“且”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B.无不活,且硕茂
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D.故病且怠
2、对下列各文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有什么受伤的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戴帽子的有五六个人,未戴帽子的有六七个人。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又是谁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等到)及三年
B. 迨诸父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余自束发(表示男子初成年,20岁以上)读书轩中
C. 与(结交,亲附)赢而不助五国也
宗庙之事,如会(诸侯相见)同
D. 其言不让(谦让)
杳(深远)不知其所之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范增数目项王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引相如
B.决负约不偿城
C.欲因此时降武
D.衡下车,治威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乡简史
范小青
自清喜欢买书。买书是好事,可是到后来就渐渐地有了许多不便之处,书太多了,挤占了人的空间。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有了去处,捆扎了几麻袋,雇了人力车,拖到扶贫办公室去,领回了一张荣誉证书。
时隔不久,自清发现他的一个账本不见了。
自清有记账的习惯,从很早时候就开始了,许多年坚持下来,每年都有一本账本。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账本的内容,他不仅像大家一样记下购买的东西和价钱,记下日期,还会详细写下购买这件东西的前因后果,时代背景,周边的环境,当时的心情……自清的初衷,许是想用记账的形式来约束自己的开销,因为早些年大家经济都比较拮据,总是要想尽办法节约用钱,记账就是办法之一,许多人家都这么办。后来条件好起来,没有必要再记账,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他做不到停止记账。一想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账本了,心里就立刻觉得空荡荡的,好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无依无靠了,自清知道,这是习惯成自然。
自清坐不住了,他要找回那本丢失的账本。他想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于是第二天就到扶贫办公室去,但是书已经送走了。在甘肃省西部,小王庄小学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拿到了自清的账本,带回家去了。
账本是黑色的硬纸封皮,谁也没有发现这不是一本书,一直到王小才高高兴兴地把账本带回家去,王才翻开来一看,说,错了,这不是书。王小才知道自己犯了错,垂落着脑袋,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但却不知其意的词:香薰精油。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他也看到了那个词:香薰精油。
这是2004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午饭后毓秀说她皮肤干燥,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7毫升,价格:679元。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为475元。拿回来一看,是拇指大的一瓶东西,应该是洗过脸后滴几滴出来按在脸上,能保湿,滋润皮肤。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这件事情。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他是人民币吗?王小才说,475块钱,你和妈妈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去生活,他决定要做城里人了。
说起来也太不可思议,就是因为账本上的那四个字“香薰精油”,王才想,贼日的,我枉做了半辈子的人,连什么叫“香薰精油”都不知道,我要到城里去看一看“香薰精油”。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门上就上了把大锁,还贴了张纸条,欠谁谁谁3块钱,欠谁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如数加倍奉还,至于谁谁谁欠王才的几块钱,就一笔勾销,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
其实自清最后还是去了一趟甘肃。可是他来晚了一步,王小才的父亲带着他们全家进城去了。他们坐的开往火车站的汽车与自清坐的开往乡下的汽车,擦肩而过。
自清最终也没找回自己丢失的账本,但是他失落的心情却在长途的艰难的旅行中渐渐地排除掉了,当他站到那座低矮的土屋前,看到“一笔勾消”这四个字的时候,他的心情忽然就开朗起来,所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间就被勾销掉了。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他家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这个农民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他和小区里的人很快就熟悉起来。
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收购来的旧货,满头大汗,破衣烂衫都湿透了。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王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呼呼作响。王才说,这我拣来的,到底还是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拣。自清从他们说话的口音中,感觉出他们是西部的人,但他没有问他们是哪里人。他只是在想,从前老话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但是现在的人不这么想了,现在背井离乡的人越来越多了。
王才也渐渐地养成了记账的习惯。王才记道:“收旧书35斤,净赚14元整。到底城里比乡下好。这些旧书是住在楼上那个戴眼镜的人卖的,听说他家的书多得都放不下了,肯定还会再卖。我要跟他搞好关系,下次把秤打得高一点。”
一个星期天,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他们经过一家美容店,在玻璃橱窗里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这瓶10毫升的,是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别从城里人自清进入乡下,乡下人王才进入城市两个视角,展现了城里人的心灵史和乡下人的奋斗史。
B. 自清在生活条件好起来后,仍然继续记账,并且觉得少了账本心里空荡荡的、没有依靠,是因为多年来记账养成了习惯。
C.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去生活,离开之时,在大门上贴上纸条表明不会忘记还债,说明他是一个淳朴、有责任感的人。
D.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乡下人对生活艰辛的不满,而是写他们进城后对底层贫苦生活的小小满足,读来能感受到温情背后的淡淡辛酸。
【2】小说以“账本”为媒介,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香薰精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有什么作用?
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一人之心,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3)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杜牧《阿房宫赋》中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逍遥游》中所阐释的真正的逍遥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车怎么能走呢?”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同褒子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的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视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来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选自《庄子•秋水篇•东海之大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B.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C.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D.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龙,战国时期赵国人,是名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名家有两个基本派别,惠子代表的是“合同异”一派,公孙龙代表的是“离坚白”一派。
B.东海,古时东海之名,所指因时而异。先秦古籍中的东海,相当于今之黄海。
C.玄冥,表示冬天光照不足、天气晦暗的特点。起源于中国夏朝商族先人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要指神的名字,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等。
D.寿陵,是燕国的城邑。余子,表示无父无母的幼年的男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庄子学派奇特的艺术世界。坎井之蛙、东海之鳖作为寓言的主体形象,映衬着虷蟹与蝌蚪,传达着庄子对社会人生睿智而深刻的思考。
B.坎井之蛙占一沟之水,跳跃于井口栏圈之上,休息于井壁残砖破瓦之间,认为这就是天下至乐。这种偏狭的心态,说明了井蛙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又没有清醒地认识世界。
C.这则寓言还用了别具匠心的比喻。用蚊子不能负山、商蚷不能驰河,来比喻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是不能观于庄子之言。
D.作者用坎井之蛙听了东海之大乐“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等很少的文字,写出了事物的情态,使事物的形象活灵活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2)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15、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请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你熟悉的一个同学,要写出人物的特点。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