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于上青天 仕宦于台阁
B.化为狼与豺 君既为府吏
C.府吏得闻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D.开国何茫然 青泥何盘盘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出”字使用绝妙,含义丰富。青山原是静止的,怎能“出”呢?此两句用“出”字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更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想象,_____________,从而衬托出行船之人在特定环境之中豪放畅快的情感,为此诗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与韵味。
A.在行船中使人产生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B.仿佛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使人在行船中产生
C.使人产生仿佛在行船中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
D.使人突然看到青山的感觉仿佛在行船中产生
3、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马之千里者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B.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一小时。
D.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商)→金文(西周、春秋)→小篆(战国)→大篆(秦朝)→隶书(汉朝)→楷、草、行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及革命实践极其广泛,恩格斯却用短小的篇幅将其表现出来。
B.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之本,国家应当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
C.作为汉剧艺术的代表人物,陈伯华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并对汉剧唱腔艺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D.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其实是国内某些人臆想的“洋规矩”。对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常常是国内热火朝天,而国外莫名其妙。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朝的瓦”, 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戋。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它们承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现在出土的泰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的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运动与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
(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
【1】下列关于“秦砖汉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砖汉瓦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秦代制陶技艺高超,秦砖汉瓦多印有图案,或刻文字,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与美好愿景。
B. 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的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C. 汉代,在砖上印画、施彩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画像”的内容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
D. 汉代“画像砖”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画风疏朗简约,无论是静态的人物画像还是灵动的飞禽都具有很好的表现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瓦当图案的艺术发展到汉代抵达顶峰,当代出土的东汉文字瓦当,其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当今的篆刻书法名家自愧不如。
B. 秦代制陶技术高超,精美的陶瓦兼具建筑与装饰的双重作用,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修建。
C.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代表了汉代瓦当高超的艺术成就。
D. 因“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简洁的造型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很具有艺术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也是图案瓦当的主流,它表达出了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普遍愿望。
B. 存留下来的大量金石文字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文字瓦当也是很好的补充。
C. 两汉时期在砖上印画,施彩发展成为一种艺术,“面像砖”不仅仅用作单纯的建筑材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装饰,丰富的面像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D. 秦汉宫阙消失,秦砖汉瓦留存,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到唐宋时已经蔚然成风,文人雅士的书斋常见砖瓦砚身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一个反问句,写出了世人的一切与“我”都不相同,而“我”又为何要驾车出去的反思。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写女子在看到“复关”前后的不同表现,由此可见她对“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2)《诗经·氓》中以桑树起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暗示女子被弃的遭遇。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的关系非常融洽。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3)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国家形势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借用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阐明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篇名句默写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出蜀道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概括秦王朝的暴政让百姓生活在压抑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自禁,连续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自己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采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颔联写秋风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容颜已衰老,由此生发出时光流逝的感叹。
C.尾联“为君”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D.尾联中的“扶病上高台”和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相似。
【2】诗歌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直,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 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B.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D.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 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 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改元”。
D. 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 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 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 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端犹高,得无诈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松花蛋与苦瓜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但松花蛋的苦涩不同于苦瓜,后者是先天因素,苦是它们的本性。而松花蛋却不同,本质的不同,新鲜的鸭蛋经过浸泡、包浆、腐蚀等工序才改头换面,成为人们席间的美餐。
松花蛋也好,苦瓜也好,其实都是一种人生。
根据以上材料, 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