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
B. 兹介绍我校王丹宁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
C. 我们隔壁的李老一家对人总是那么友善,这些年对我们家帮助很大。我们能有这样一户芳邻,真是我们家的幸运。
D. 既然令郎各项条件符合,且愿意到市物流公司的财务科工作,我一定玉成此事。
2、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奚以知其然也 B. 自令放为
C. 尚德哉若人 D.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4、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5、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遇:投合
B.刑于寡妻 刑:做榜样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D.礼仪之不愆兮 愆:过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的突破。不少作品,有生活,却无新意;忠实于写实,却呆板没有灵气;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即使能够读下去,却很难再回味。对这些作者来说,有了生活积累却不一定会有好作品。缺乏足够的思想储备,即使是专业作家“身入”到生活中,由于未能“心入”,同样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难有大的突破。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文学的思想性是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艺术直觉以及作品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的。肯定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作家的思想秘密就隐藏在“怎么写” “写什么”的艺术话语中。愈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度愈高,而且,在这种融合中,其思想性的生命力往往占据更突出的地位。仅就审美感觉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生活积累的厚实、学问的专精等而言,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当甚至超过者不乏其人,但却无法与鲁迅媲美,其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无人比肩。
要在变幻的生活流中做出深层艺术真实的发现,更需要仰仗思想的穿透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生活写生活、为艺术而艺术、为娱乐而娱乐的“背朝天”式的写作,往往局限于思维或材料的自身,难以超拔而出,给人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神震撼和思想提升。
回头看,没有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新时期文学;向前看,新世纪文学的辉煌同样离不开思想的支撑。对作家来说,生活的“黄土”永远是文学的源泉,但必须用心灵去审视和耕耘,才有可能产生“天高地厚”的文学经典。每一次对生活的新发现,每一次艺术上的新突破,都以思想上的突破为先导。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
(摘编自江岳《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如果有生活的丰厚积累,就不会再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
B.对曾经的文学政治化的反感,是导致当下文学创作思想贫乏的唯一原因。
C.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只要用心灵去审视和耕耘,就会产生伟大文学经典。
D.作家想要让自己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就必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前面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生活永远是文学的源泉”的结论。
B.文章采用摆问题、析原因、树观点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C.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史上创作的反思。
D.文章将现代作家的创作与鲁迅作品进行对比,论证了思想性之于文学的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安适等导致文学可能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B.当下的文学创作者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缺乏的是思想深刻的文学大师。
C.就生活写生活、为艺术而艺术、为娱乐而娱乐的写作同样具有精神震撼。
D.思想上的解放让每位作家对生活都会有新发现,且在艺术上也都有新突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李白的《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描写洞庭湖湖水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庄子在《逍遥游》中表明“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任重而道远。”自勉。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7)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8)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_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2)斩木为兵,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12、补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阁夜》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及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后人如果不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会让后人更加痛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1],空戴南冠学楚囚。[2]
注释:[1]“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2]“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以汉代唐,不是对历史的怀想,而是实写眼前长安景色:清晨云雾在缓缓飘动,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颈联“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凄清”二字,表面上是写秋意的清冷,实际上则是借此补托诗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B.“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写动景,“人倚楼”写静态。视听结合,动静有致,颇具匠心。
C.“紫艳”二字写出了菊花美丽的色泽,“静”写出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D.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构成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其官,又言灾异,转西曾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向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陵,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辄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焉/又赐书二千卷/
B.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C.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D.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擦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 赋调,即赋税。古代“赋”义同“税”,也可指兵役或福役;“调”多指按户征税。
C.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 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又直言灾异被调职。
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 沈亮为官清廉。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合理分析,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