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发绿色荧光的海蜇体内获得一段DNA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小鼠的基因组中,可得到发绿色荧光的小鼠,由此不能得出海蜇的( )
A.该段DNA具有遗传效应
B.该段DNA可在小鼠中复制
C.遗传信息跟小鼠的遗传信息一样
D.该段DNA上的遗传信息可在小鼠中表达
2、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A.淀粉溶液量
B.pH
C.温度
D.唾液量
3、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
A.DNA和RNA
B.RNA和蛋白质
C.DNA和蛋白质
D.糖类和蛋白质
4、当你连续吃咸菜时,你的口腔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其原因是( )
A.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B.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C.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口腔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5、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B.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线粒体中,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
6、首先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木栓组织中的“小室”,并将其命名为“细胞”的科学家是
A.施莱登
B.摩尔根
C.达尔文
D.罗伯特·虎克
7、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
D.细胞核体积变小
8、某四十一肽被水解成2个八肽,2个六肽,1个四肽,3个三肽,则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氨基最小值,羧基最小值( )
A.31,7,8
B.32,8,8
C.33,8,8
D.34,7,7
9、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细胞代谢
B.控制着细胞代谢
C.控制细胞遗传
D.是遗传信息库
10、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
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析出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变性了
D.蛋白质参与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执行多种多样的功能
1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要节约使用,以备下次再用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滴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与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浓度相同
D.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Ⅳ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将脂肪染成红色
1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各项的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完成
C.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
D.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13、某离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该离子是( )
A.K+
B.Ca2+
C.Fe2+
D.I-
14、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
C.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D.1和2再生患此病孩子的概率为1/4
15、研究人员在某病人体内获得--种微生物,发现它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据此判断,该微生物可能属于( )
A.病毒
B.细菌
C.动物
D.真菌
16、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适应观”的是( )
A.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
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
C.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能大量合成分解酒精的酶
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17、科学家将雌性黑色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入白色绵羊去核的卵细胞中,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棕色绵羊的子宫内继续发育。该胚胎发育而成的小羊,其性别和毛色分别是( )
A.雌性、黑色
B.雄性、白色
C.雌性、棕色
D.雄性、棕色
18、渗透压降低对菠菜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图甲是不同山梨醇浓度对叶绿体完整率和放氧率的影响,图乙是两种浓度的山梨醇对完整叶绿体 ATP 含量和放氧量的影响。CO2以HCO3-形式提供,山梨醇为渗透压调节剂,0.33 mol·L-1时叶绿体处于等渗状态。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等渗相比,低渗对完整叶绿体 ATP合成影响不大,光合速率大小相似
B.渗透压不同、叶绿体完整率相似的条件下,放氧率差异较大
C.低渗条件下,即使叶绿体不破裂,卡尔文循环效率也下降
D.破碎叶绿体占全部叶绿体比例越大,放氧率越低
19、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打孔器获取新鲜的厚度为5mm的三片土豆,进行了以下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步骤 | 土豆片A | 土豆片B | 土豆片C |
①处理 | 静置 | 煮熟后冷却 | 冰冻 |
②滴加质量分数3%H202 | 1滴 | 1滴 | 1滴 |
③观察实验现象 | 产生大量气泡 | 几乎不产生气泡 | 产生少量气泡 |
A.土豆片的厚度大小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B.新鲜土豆组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C.高温和低温都能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
D.定性实验无法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20、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甘蔗、西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也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C.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入 NaOH 溶液提供碱性环境,振荡后再加入等量的 CuSO4溶液
D.上述三个实验中所有剩余试剂都可以装入棕色瓶内,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21、研究人员用某种植物细胞为材料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将细胞置于物质a(蔗糖或KNO3)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中,10分钟后测定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乙组将细胞置于某种浓度的b(蔗糖或KNO3)溶液中,每隔2分钟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取材时可以选用黑藻叶肉细胞
B.乙组实验过程中,8min时细胞液的浓度约为0.16mol/L
C.甲组实验用的是蔗糖溶液,乙组实验用的是KNO3溶液
D.甲、乙两组实验均属于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22、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只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
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葡萄糖只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
23、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其叶绿体内不可能立即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C3含量升高
24、如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内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量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用量
C.1号与3号、2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5、图一表示在某时间段内玉米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 表示相关物质,图二表示该玉米光合作用过程中,测得的 CO2释放量和 CO2吸收量,其中S1、S2分别表示相应的面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物质 d 表示_____,过程丙进行的部位是_____
(2)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 ATP 的有_____
(3)在图二中_____点都有[H]产生,在图二中不进行图一中甲过程的点为_____
(4)OX 段,玉米共吸收的 CO2为_____(用S1、S2、S3表示);OB 段,玉米固定的 CO2为_____(用 S1、S2、S3表示)
26、Notch信号途径是一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调控着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如图表示肝脏组织受损或部分切除后激活Notch信号途径实现再生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受损细胞A的膜上产生____________,与正常细胞B膜上的Notch分子(一种跨膜受体)结合,导致Notch的膜内部分水解成_________,该物质在_____________内与RBP一起结合到靶基因的相应部位,激活靶基因,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靶基因激活后能促进过程a,从而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最终有利于______。
(3)过程a需要的酶主要是____________,过程b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4)众多研究发现,Notch信号传导的异常活化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形成有关,请结合图中信息,提出一种治疗肝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做了标记如下表:
|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核苷酸 | 标记32P | 31P |
氨基酸 | 32S | 标记35S |
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的外形以及侵染细菌的特征均相同,请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为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____种碱基,有________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有____个游离的磷酸。
(2)若4表示鸟嘌呤,则3表示__________(填写中文名称)。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方向__________;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
(4)DNA分子的_________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29、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图像;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乙细胞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
(3)图中a~d,0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C0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31、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⑥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_________________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原则。
(3)DNA分子中的碱基有_______种,碱基间配对方式有________种,但________________,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32、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你知道吗?长期、持久的生活习惯或环境改变,可能会让我们的基因发生适应性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基因,或许会遗传给下一代。你高于同伴的水下憋气能力,有可能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你的祖辈经历过的“创伤”,会在你的身上“完美”地复制下来;你现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对基因产生绝对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改变你的遗传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不是由基因决定的。实际上,遗传基因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
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某些环境因素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却会引起基因序列等的特定化学修饰,即表观修饰,进而影响基因表达,且这种表观修饰还可能传递给后代,使子代表现型发生变化,这通常被称为表观遗传。甲基化作用是一种常见的表观修饰,甲基化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由氢和碳组成的三叶草状的化合物(—CH3,甲基),附加在DNA上改变基因结构,通过这种方式使细胞按照我们所要求的形式存在和行动,或是继续秉承上一代的要求活动。甲基化作用“标记”对基因的开启或关闭会带来癌症、糖尿病或出生缺陷,也能影响基因表达而让我们更健康、更长寿。
正因为表观遗传学效应对生物演化、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造成的适应性状改变势必应该被遗传下来。内地人进入高原往往会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研究发现,胚胎期或者发育期高原低氧有可能引起表观遗传的改变,导致机体对高原的长期适应。另一方面,一些环境造成的伤害也是遗毒甚远,哪怕当初的环境改变并没有持续。上世纪80年代,研究者追踪瑞典某小镇从小有暴食习惯的男性,发现他们孙辈的平均寿命竟比同龄正常进食男性的孙辈短32年。
案例表明,基因组似乎能够“记忆”它所接触的某些环境影响。表观遗传效应通常只影响成人的体细胞,关闭基因表达或调控基因活性;不过,有些表观遗传也能改变精子和卵细胞,这样就能将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
(1)有人认为“表观遗传效应一定会将表观修饰遗传给后代”,请结合文中内容和你对遗传信息的理解,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2)通过阅读本文关于表观遗传的介绍,如何运用表观遗传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