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河北衡水2025届高二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 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做了斧正。

    C. 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敬请在家恭候。

    D. 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真令人钦敬。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据科学家研究,散煤污染是东北、华北冬季遭遇大面积雾霾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散煤污染已是当务之急,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B.不管是限行、限购也好,还是收费也罢,都是属于末端治理。如果不从拥堵的源头抓起,对症用药、标本兼治,终究将事倍功半

    C.面对群众质疑和专家批评,当地有关部门却振振有词,解释说具有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才能申请公租房是对特定人才的激励政策。

    D.制作精良,尊重史实和追求艺术高品质的《天涯浴血》,不仅吸引了一批中老年观众,也让很多年轻观众走进了琼崖纵队的那段蹉跎岁月

  • 3、学校“钢琴社”的同学拟举办钢琴表演展示活动,需要完成相关准备工作。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本社拟举办钢琴表演展示活动,需要使用礼堂及相关设备,请总务处予以落实。谢谢!

    B. 请学校记者站宣传本次活动:酒香也怕巷子深,民间也有高手存。你们小记者可要把好展示风采的好机会哦!

    C. 给其他学校同学发邀请函:“钢的琴,我的心”,我们恭候你们的大驾光临,一起在音乐的世界嗨起来!

    D. 邀请某钢琴演奏家现场指导:您是钢琴演奏专家,希望您不吝赐教。您的鼎力支持,一定会为本次活动增添光彩!

  • 4、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图案属于传统的静态设计风格,唤起人的怀旧感;图案采用动漫风格,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年轻人。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C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D图案采用静态的对称设计,富有装饰性;图案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更具有动态感。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的叫喊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③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④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采菊东篱的生活。

    ⑤壬戌十月之望,当苏轼再次来到赤壁之下,不由产生曾几何时,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的感慨。

    ⑥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A. ②④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纸上思量

    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平整起来。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心存郑重。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濡染了润泽的墨汁,提了起来,踌蹰再三,还是把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墨气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上乘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养的拙劣书手。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结局是可望而知的。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纸,只是以蹂躏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上的倚重。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性,可以避免受人牵绊,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滞、圆融无痕。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抚琴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它们甚至相辅相成。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汩汩而出,冲和疏淡。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琴声随风而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⑤少年时我曾想改学绘画,色泽斑澜的画面,那么富贵、冶艳,整个世界就像浸在缤纷的春光里。人进中年,浮艳心思已渐消遁,对于色调的喜爱也重新规划分野。一个人不可能长期面对喧闹的视觉对象,就像我们不敢长久仰望炽热的骄阳。而皎洁的月光,它的澹泊之色,让人可以长久注目,感受到它的亲和与抚慰。相比于泥金、泥银、大红镶嵌龙凤纹路的宣纸,我更喜欢素洁如雪的玉版宣,它驱逐了富贵、妖娆的气息,显得孤寂、清寒。

    ⑥一个喜好在白宣上驰骋的人,他的目光是平静安详的。素净洁白的纸,冰冷细腻的砚,竹木与毛羽制成的笔,汲日月精华的松枝烧制成的墨,都是纯朴之物,书法家以此为己所用,天长日久,也如这些自然之物,质朴浑成。

    ⑦西晋时期人们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至纸价上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那是一个欢欣鼓舞令人感动的场面,人人以笔墨相见,在宣纸上寄寓情怀。那是一个生活节奏徐缓的时代,是一个在纸面上刻画性灵的时代。宣纸使用率达到极致的时候,城市安静下来,人人行止优雅,他们在一点一划的讲究中,心性被磨洗得从容安闲。而在物品包装越来越华丽、文化作秀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在,古雅素净的宣纸日渐陌生,朴实无华的笔墨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逼近心灵的深处?

    ⑧爱纸惜纸,算起来也是我四十岁以后的事。“惜墨如金”,也就是惜纸如金,每一次下笔都像是举办一个庄重的仪式。书写之前,研墨以使心静,焚香以使室清,沐浴更衣以使神清气爽。此时,下笔的氛围形成,自然笔随心动。那些“书法表演”,是今人恶作。应景而表演,笔在手中,动作很大,口中有声,这是很不敬畏的。书法本是寂寞之道,运用在人声鼎沸的娱乐场景里,博人一粲,“表演者”毫无矜持,随便而轻率,内心不复清静。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在效古人之行,恪守笔墨之道呢?

    ⑨提按快慢,纵敛卷舒,纸上的动作都是一些怀旧的影子,我的内心还停留在对古雅的喜好上。我喜欢收藏各式各样淡雅的信笺。白色的笺上,浅浅地浮动着异兽、云水、钟鼎、瓦当的纹路,引我书写。在各类书写中,写信札最没有负担,笔提起来,文思涌出,于是疾疾向前。文词错了,就圈起来,或者涂抹一下,只求一个随意。若把信写得笔笔不,在我看来已失天趣。今天人们爱发电子邮件,用笔墨写信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精美的宣纸信笺,搁在柜台上无声无息,渐渐蒙上了尘泥。

    ⑩又是一个夜晚来临,春日将过,初夏将至,空气中弥漫着滋润清新的气息。我照例在案上铺开一张白宣,书房似乎一下子亮堂许多,四周岑寂了下去。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心动时刻。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爽”与第⑨段“笔笔不爽”之“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爽约 B.直爽 C.神清气爽 D.屡试不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所写作者动笔前的想象,既折射出他的心境,又暗示了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B.作者认为笔墨纸砚自然纯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书法家的心性气质。

    C.作者的内心停留在对古雅之物的怀旧上,所以对今人不恪守笔墨之道心怀不满。

    D.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营造了宁静的氛围,表现出书法创作应有的庄重感。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着意描写琴师抚琴?请简要分析。

    4作者的“纸上思量”包含着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思考和情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____________”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____________ ”的观点相照应,论证严密。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与男子在结婚问题上产生分歧后,她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原因,再将婚期定在秋天以平息男子的愤怒。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她认清了丈夫的丑恶嘴脸,下定决心与其决裂。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体。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____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__________”,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土地平旷,________”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________,鸡犬相闻”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________”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的美景之感加以概括,又用“________”表达出江山之美对志士们的巨大激励作用。

  • 11、不写除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2)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陶渊明)

    (3)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李白)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杜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苏轼)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岁月更迭来表达相思的同时,又融入了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字里行间展现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想象丰富,“卷起千堆雪”的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写景化静为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一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兵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宝庆元年(1225)四月、陈子华奉命前往真州就任知州。当时真州靠近抗金前线。②章:商议。③太行兵百万、曾人宗谷驾驭:南宋爱国将领宗泽通过收编太行山农民义军充实了抗金队伍。④投戈、下拜真吾父:义军领袖张用在江西起事,岳飞以书信晓渝,张用见书信后说“真吾父也”,随即投降。⑤祖生:祖逖,东晋人,曾收复黄河以南土地。⑥新亭挥泪:西晋灭亡后,西晋士大夫们曾因思念故国而对泣新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词人开篇便提出怎样抗击金人、收复失地这一问题,邀陈子华一起商讨,词人如此安排,使词作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B. 词人将宗泽团结太行山农民义军积极抗金与如今的当权者对金人畏如蛇虎进行对比,强调了词人的抗金策略与抗金决心。

    C. “君去……真吾父”几句化用典故,写京东豪杰将像当年张用投降岳飞那样归顺陈子华,表现了沦陷区义军的抗金热情。

    D. “应笑……新妇”几句写权贵们胆怯得像躲在车中不敢见人的新娘子,不敢上前线,流露出词人对他们的鄙夷之情。

    E. 一般的送别词注重渲染离愁别绪,这首送别词与众不同,全词没有渲染离愁别绪,且正面写送别的只有末尾两句。

    2下片中画横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B.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C.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D.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兴: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尊号,共计 15 年。

    B.司马:古代掌管军马的官员,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C.阁道:有“复道”“栈道”和“星名,属奎宿”之意。此处指“栈道”。

    D.羽檄:古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万分紧急,须速传递,又称之“羽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因为张飞能力比魏延强。刘备却提拔魏延,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

    B.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所以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C.诸葛亮病逝后,魏延认为还有他在,他完全可以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不能因为诸葛亮的死而耽搁国家大事。由此,可见其性格的高傲自大。

    D.魏延得知杨仪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的消息后,十分震怒,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栈道。起初,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2)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向前来应试的高中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考官提示道:你难道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机械师、厨师、演员、运动员、教师、军人……?

    很多学生回答:那是小时候想的事了,都记不得了。

    上面这段考官与学生关于“未来做什么”的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