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长春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 的故事,为了报答当年一馍之恩,他不惜出资30万承包200亩山地,誓言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由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的江西风景独好,让利   2014江西旅游(上海)特卖会在上海世博园庆典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对于冯小刚当场 之举,刘仪伟调侃道,如果你出十二万,他们就能多做一年。冯小刚当即拍板表示,另外两万由刘仪伟出资。

    A一诺千金 一掷千金 一饭千金

    B一饭千金 一掷千金 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一诺千金 一掷千金

    D一掷千金 一诺千金 一饭千金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美的民族,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___________这一点的,园艺家们在不大的空间里,对山石水流、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进行巧妙的布置,于是_____________迭出,____________,令人流连忘返。

    A.质疑 胜景  巧夺天工 B.置疑 胜景  鬼斧神工

    C.质疑 盛景  鬼斧神工 D.置疑 盛景  巧夺天工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引,  ①  每一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  ② 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  ③ 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 ④  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况且,  ⑤ 大家都走道家的路,这个社会要交给谁来担当呢?,儒家和道家在社会的功用上,是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因而  如果  甚至  如   因而

    B. 因为  所以  如果  以及  如果  由此观之

    C. 由于  因而  要是  以及  如   由此观之

    D. 由于  所以  要是  甚至  如果  因而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②石油测井作业常使用到的放射源,是国家专控的危险物品,与放射源打交道的测井员工常被社会误解,有着难言之隐的苦衷。

    ③被誉为“中华第一庙会”的北京地坛庙会在丁酉年新春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万游客熙来攘往,南腔北调,尽享节日的欢乐。

    ④我们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应具有母语保护意识和自觉,但过犹不及,保护母语也要注意适度。

    ⑤帕金森症患者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⑥一个人再有才干,若是无人赏识,或入错了行,也是明珠暗投,很难有所建树。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最强音》节目一推出,就受到各方诟病。有人认为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邯郸学步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③整节课几乎是学生的天下。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侃侃而谈,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别人的看法提出异议,或补充说明,显示出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我们从制度上保留承包权就相当于保障了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⑤已经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铺天盖地地投放广告?因为不管一个品牌知名度多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在提醒和转换品牌的轻度消费者。

    ⑥在西方英美法系国家,著名法官其实就是法理功底深厚的学者,法官的判决书往往连篇累牍,一篇精彩的判决书甚至堪称出色的法学。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不断加强。各行各业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贸易合作中不断寻找竞争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挖掘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一带一路”为关键词的博文达到1526771条,其中网友最在关注的是什么呢?

    (摘编自《一带一路把握概念投资热点,最受网友关注的关键词TOP10》,新浪财经2017年5月12日)

    材料二:

    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和世界。“一带一路”被誉为“几十年来由一个国家发起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则是三年多来由官方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目前已经有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与会,参会代表将达1200多人。外媒关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背后还是对借助论坛推动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发展的深情期待。

    “一带一路”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三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有近40个国家与中国商签了“共建合作协议”,国际产能合作也拓展到近30个国家。截至今年1月,3年多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已高达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也吸引着国外媒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黑天鹅”频飞的2016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保持了平衡健康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稳定器”,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今年一季度外界最为关注的中国GDP增速最终定格6.9%,创近6个季度新高。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经济拉动世界发展,当然会为全球媒体关注。

    (摘编自李盈《缘何国外媒体高度关注“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南方网2017年5月3日)

    材料三:

    “一带一路”关于领导机制、整体规划、协调保障、资金筹措等顶层设计内容,为国家形象建构的整体设计和宏伟蓝图提供了新方案。自上而下,新系统显著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政府间力量。中国不断与各国政府签订多种务实性伙伴关系,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式各异的务实合作。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伙伴的满意度、配合度和宣传点将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新系统的重要支点。事实上,每一次合作的达成,都实质性推动国家形象建构的落地实施。自下而上,新系统激发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民间力量。“一带一路”一系列民心工程为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新贡献,各国人民获得感的跨国传递丰富了中国国家形象的现实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收益高、可持续性强和互惠互利的项目,能够促发沿线民众主动自发的口口相传,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路径。

    (摘编自秦龙等《“一带一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求是网2019年7月10日)

    1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关键词搜索量稳居第一, 说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B.“一带一路”搭建国际性经济合作的平台,带动各国经济发展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

    C.“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可以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

    D.“一带一路”宏观的顶层设计与微观的项目实施相结合,造福各国民生的同时也实践了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域、板块、股票、基建等成为投资者的搜索热词,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大量的投资空间。

    B.材料二阐述“一带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发外媒关注的原因:材料三论述“一带一路”对中国建构国家形象的作用。

    C.中国以及与中国商签了“共建合作协议”的国家共同投入巨额资金,所实施的项目为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D.“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内容,既能够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政府间力量,激发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民间力量。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什么能吸引外媒的关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已逝的美好事物深深的迷恋以及对人生不幸的无奈与伤感。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鸟欢鱼跃写出一片晴明之景。

    (3)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进行反思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从六国搜刮了堆积如山的珍宝,却“                   ”,丢弃满地,可见秦人一点也不珍惜。

    (2)古人善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写得很有重量,李煜《虞美人》中则用“          ”形象表现亡国之愁的悠长深远。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说,同学们衣着华丽,光彩耀人,而“                  ”,是因为他心中以求知为乐。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 。(《诗经•氓》)

    (3)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_____________,车错毂兮短兵接。 ___________ ,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⑵《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⑶《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的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同裳”。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子的快乐生活。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秦人对珍宝不当回事的态度。

    (3)李商隐在《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两个典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晚归故居

    (唐)李昌符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

    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

    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古体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不是一首怀乡诗。

    C.“马省曾行处”具有“老马识途”的意思。

    D.“细径穿禾黍”写出作者回家的迫不及待。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平淡潇散

    B.清新流畅

    C.质朴沉郁

    D.婉约凄切

    【3】赏析颔联中“忽”“渐”二字的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 诣:往见

    C.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竞绐他事辞去 乱易整,不武

    B.访一元家所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 度我至军中,公

    D.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秦王赵王击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5月2日,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偏安于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近些年来诺贝尔奖的热门技术CRISPR-Cas9发起挑战。因此,本来“泛泛之辈”的他成了“诺奖级”科学家,并从科学界火到了圈外,成了网红。谈到对科学认识,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