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回顾过去五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国内外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我国改革发展成就实属来之不易。
②2017年外交部的表态回应,巧妙地运用了如”悬崖勒马、别有用心、捕风捉影、过河拆桥”等成语,凸显了外交局面之波诡云谲。
③中国人时山水有着崇拜,创作了各种山水画作,优秀的山水杰作总能体现出山高水长、山静水动的特点,蕴涵着自然界的无限奥妙。
④”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解决好农村陋习,还须谆谆教导,从”风俗”二字下功夫,逐步引导,精神文明方能与物质文明并步前行。
⑤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命运休戚与共,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⑥很多人对朗诵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朗诵者》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佳作赏读之旅,熏陶情感,涵养心灵。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次和好友小聚,海阔天空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已又有了新的力量,不再害怕独自在异乡闯荡。
②现实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
③长沙岳麓山有丰富的旅游資源,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④在经济增速放緩的大环境下,开发商紛紛涌入一线城市购地,因此这些城市的房价一直高升,地产泡沫颠扑不破。
⑤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⑥母来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希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象尝汤药。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B. 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C. 十九大强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D. 各级党组织要扎实做好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加强对代表选举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一经发现坚决查处,确保工作作风河晏海清。
E. 数千年中国文明史上,秦汉文、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留下星罗棋布的文艺大师,浩如烟海的精品,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厚滋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追究战争策动者的责任,如何通过惩罚肇事者重蹈战争的覆辙,成了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B.公务员上班时间上网娱乐、聊天,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C.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点火升空,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D.《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谱系最完整的家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次展览没有能够举办,但作为组织者之一的陈鑫为这次展览忙里忙外,付出了大量心血,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了。
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日本对中国的南沙群岛秋毫无犯,那么中国也不会对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
③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荡全球,到“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④得知“红颜知己”遭受家暴,赛车教练刘力怒发冲冠,持椅子将对方家里的两辆车砸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⑤虽是深秋时节,可天却下起了小雨,我有点儿恼了,但转念一想,在这雨丝风片中欣赏庐山风景,也别有一番滋味。
⑥近年来,我国影视游戏行业刮起改编古典名著之风,改编作品剧情偏离原著,故事情节匪夷所思,引发网友吐槽。
A. ①④⑤ B. ③④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恶不必丑,善不必美
孙绍振
审美是诗意的,但是,不仅仅是诗意的美的陶冶,而且包含着对恶的审视。艺术上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写恶事、恶人,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去审视,这种恶事、恶人就和丑发生了错位,甚至变得可爱起来。
《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先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后来明知吕伯奢是好心款待他,又把他杀了。明知错了,一错再错,不仅不忏悔,还要宣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为自己坚决而果断地不道德而自我欣赏。《三国演义》不但是让读者看到这样的丑恶,而且有一个潜在的眼睛,在引导着读者阅读这样的心理奇观,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让曹操的行为逻辑与读者的良知背道而驰,这在文艺心理学上叫做“情感逆行”,就是一味和读者的情感作对,让读者的良知受到打击,感到诧异,感到愤怒痛苦。这就转化为艺术的享受。洞察人性黑暗,是一种痛快。因为我们看到的曹操不仅仅是一个坏人,而且是一个主动去暗杀坏人董卓,逃亡路上被捕,又视死如归的热血青年,只因心理不健康——多疑,就转化为杀人不眨眼的血腥屠夫。艺术表现了这种心理过程,揭示了人性黑暗。因而,我们的感受才结合着痛感和快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叫做“净化”,有人把它翻译成“宣泄”,我看把它理解成“洗礼”也可以的。
这里的奥秘就是情感的全面(如正面、反面)熏陶。
在阅读作品时,面对反面人物,不一定是因为他在道德上很坏,很恶,而是因为其情感空洞。
小孩子看电视往往问大人,某个主人公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类问题有时很好回答,有时不好回答。越是简单的形象越好回答,越是丰富的形象越不好回答。这是因为形象越简单,情感价值与道德的善和科学的真之间的“错位”越小;形象越是丰富,意味着情感越是复杂,与善和真之间的“错位”就越大。
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多方面、多维度的发现,就是美的发现。
一个普通的有道德善恶观念的人和一个有强烈审美倾向的艺术家的价值的“错位”就从这里开始。艺术家并不满足于作出道德的和科学的评价,这不是他的主要任务,他追求的是在此基础上作出审美的评价。在艺术家曹禺看来,繁漪这个感情压抑不住,没有顾忌,一爆发起来就不要命的女人才表现了女人的内在冲动,才是一个充满了生命的女人,道德的恶就转化为艺术的美。而那个害怕自己感情的周萍则是软弱而空虚的,他总是在悔恨中谴责自己的错误,缺乏意志和力量,然而,这个不再敢做坏事的人,尽管在道德上是向善的,在情感上却是苍白的,在审美上是丑的。
不把善和美的这种“错位”看得很清楚,是不能真正进入经典的审美境界的。
古希腊人把关于人的学问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的科学,一类则是和理性相对的,包括情感和感觉。后来,鲍姆嘉登把这门学问定下来,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美学”。但是,这也带来了混淆,给人一种感觉,似乎美学就只涵盖诗意盎然的审美,跟丑没有关系,好像没有什么审丑。这就造成了一种误导,大凡与美相对立的,往往就变成了恶。其实美的反面是丑,而善的反面是恶。善的不一定是美的,恶的不一定是丑的。
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对立面”,林黛玉是漂亮的、善的,那薛宝钗肯定是恶的吗?道德上一定是卑污的吗?其实,在道德上薛宝钗并无多少损人利己之心。薛宝钗的全部特点在于她为了“照顾大局”而自觉自愿地、几乎是毫无痛苦地消灭了自己的情感,她在人事关系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让自己和任何人冲突,甚至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都没有认真当一回事,让她假装成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婚,她也没有反抗,结果是她自己成了生命的空壳。和情感强烈但没有健康的美人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健康却没有感情的漂亮女人。没有感情的漂亮女人是不美的。美的反面不是长得丑,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冷漠。一个人冷漠了,从审美价值来说,就是丑。
(节选自《审美阅读十五讲》,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美不只是诗意的美的陶冶,也包含着对恶的审视。如果以艺术的眼光去审视恶事恶人,那么恶事恶人甚至会变得可爱起来。
B.美的发现,就是情感的丰富和复杂的多方面发现,这是一个普通的有道德善恶观念的人和一个有强烈审美倾向的艺术家的价值“错位”的开始。
C.文学作品形象越丰富,意味着情感越复杂,与善和真之间的“错位”就越大,因此,很难判断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
D.“美学”的翻译带来一种误解,似乎美学跟丑没有关系,大凡与美相对立的往往变成了恶。其实美的反面是丑,恶的不一定是丑的。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不仅仅是一个坏人,还是一个视死如归的热血青年,从《三国演义》对曹操这一形象的塑造可见艺术家不对道德作评价。
B.周萍在审美上是丑的,因为他害怕自己的感情,软弱而空虚,缺乏意志和力量,虽然在道德上是向善的,但情感上是苍白的。
C.宝钗是黛玉的“对立面”,人们就认为她是恶的。其实宝钗并不是道德上有亏欠,而是情感上的冷漠,从审美价值上来说是丑的。
D.蘩漪情感热烈充沛,难以压抑,没有顾忌,表现出人的内在冲动和充沛的生命力,这时道德的恶转化为了艺术的美。
【3】请概括“恶事”“恶人”变得可爱起来的审美心理过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出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体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有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的两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弹奏将要结束时的手法、琴声。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并由此生发出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
(3)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北海的大鹏鸟,翅膀像垂在天边的云,“____________________”,穿过云天,然后到达南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行奇景令人惊叹,郦道元在《三峡》中也写到了这段水路,并通过比较,形象地写出船行之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发对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感慨雁归去的秋日伤感。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皎洁月光照耀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秋江的夜色浩瀚无边,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对于求福之事不曾急于追求什么。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____________。(《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青青子衿, 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 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北宋·王令①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②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问?
(注)①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人,为入人及才深受王安石赏识,惜早逝。②“昆仑”及后文“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下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怨恨。
B.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找出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传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 “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羔否? ”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周人急 周: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诣: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谢: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食:给……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竞绐以他事辞去 以乱易整,不武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宦:指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在西汉初年,游宦制度的发达和影响力达到高峰。这与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宦游人”中的宦游不是一个意思。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这里是表示敬意的礼节。
C.媵女:古代指陪嫁的人,这里是指家中的婢女。
D.传:文体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文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因此传也可以像小说那样进行虚构的艺术加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
(3)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付出所有,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团结一心,我们一起携手奋进。——《请你相信》
别怕漫长的黑夜,抬头看看星星, 此刻正连成线,也许是一场考验,看散落的心灵, 此刻是否并肩,当你祈祷能看见奇迹。——《平凡天使》
方舱医院真神奇,治病救人教舞技。为战病魔想办法,各地医护献才艺。你教一曲黑走马,她跳一支快乐迪。跟我打套八段锦,康复肺操快练起。——《方舱医院真神奇》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大量的抗疫歌曲被创作,对于这些音乐创作,同学们纷纷留言,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们蕴含着鼓舞的力量,能够激励着身处前线的战斗者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音乐人的社会价值。有人则认为在此时发歌更像是营销炒作,为了创作而创作,而且大多数歌曲质量不高,有沽名钓誉之嫌。有人认为有些歌曲不具有音乐应有的美感,不能给人审美的体验。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不能脱离材料内容,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