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个
①金刚石、金刚砂、冰、干冰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
②金刚石含共价键数目为
(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③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④化学键由强到弱顺序:
⑤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⑥可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⑦晶体在受热熔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
⑧金属铜的导电性可以用“电子气理论”解释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2、下列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
B.+
+HBr 加成反应
C. +HNO3(浓)
+H2O 取代反应
D.+3H2
还原反应
3、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C. 反应停止了 D. 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4、H2CO3和H2C2O4都是二元弱酸,常温下,不同pH环境下它们不同形态的粒子的组成百分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pH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c(HCO)=c(CO
)
B.反应HCOCO
+H+的电离常数为10-6.37
C.相同浓度的HCO、C2O
、HC2O
离子结合H+能力C2O
最强
D.往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发生反应:2CO+H2C2O4=2HCO
+C2O
5、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的热量。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8H18(l) +25O2(g)===16CO2(g)+18H2O(g) ΔH=-11035.2 kJ·mol-1
B.C8H18(l) +O2(g) ===8CO2(g)+9H2O(l) ΔH=-5517.6 kJ·mol-1
C.C8H18(l) +O2(g) ===8CO2(g)+9H2O(l) ΔH=—11035.2kJ·mol-1
D.2C8H18(l) +25O2(g) ===16CO2(g)+18H2O(l) ΔH=-5517.6 kJ·mol-1
6、有4组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的0.1mol/L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 CH3COOK与HCl;② CH3COOK与KOH;③ CH3COOK与KCl;④ CH3COOK 与KHCO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 pH:②>③>①>④ B. 溶液中c(H+):①>③>②>④
C. c(CH3COO-):②>④>③>① D. c(CH3COOH):①>④>③>②
7、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A.H2O2→O2
B.HCl→Cl2
C.CO2→CO
D.FeCl3→FeCl2
8、下列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并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I | 陈述II |
A | 某晶体熔点低,硬度小,不导电 | 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
B | Si、P、S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 Si、P、S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
C | 金刚石、硅、锗的熔点、硬度依次降低 | C、Si、Ge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
D | 在H2S晶体中,每个H2S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有12个;在冰晶体中,每个H2O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有4个 | H2S晶体中,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冰晶体中,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A.A
B.B
C.C
D.D
9、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晶格能:NaCl<NaBr B. 硬度:MgO>CaO C. 熔点:NaI>NaBr D. 熔沸点:CO2>NaCl
10、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 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
C.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烧碱溶液20.3 mL
D.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13.15g
11、下列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水泥、玻璃、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陶瓷发动机的受热面
D.纳米材料直径1~100nm之间,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而放热反应则无须加热
C.根据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都伴随能量变化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醇、乙二醇、丙三醇都易溶于水且都有毒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C.乙酸呈弱酸性,能使石蕊试液显浅红色
D.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14、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即为理想化。①~⑧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K闭合时,A装置发生吸氧腐蚀,在电路中做电源
B.当K断开时,B装置锌片溶解,有氢气产生
C.当K闭合后,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①→⑧;⑦→⑥;⑤→④;③→②
D.当K闭合后,A、B装置中pH变大,C、D装置中pH不变
15、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5
B. pH=2的盐酸与等体积0.01 mol·L-1醋酸钠混合溶液后,溶液中c(Cl-)=c(CH3COO-)
C. 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c(H+)+ c(NH4+)= c(OH-)+ c(HCO3-)
D. 0.1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16、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A. 向稀硫酸中加水 B. 增加锌粒的量 C. 用锌粉代替锌粒 D. 升高反应温度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 外电路电流由a极流向b极 | a极附近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 4OH- |
A.A
B.B
C.C
D.D
18、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将少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溶液变为黄色 | 还原性:Cl—<Br— |
B | 向Fe(NO3)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2S气体,溶液变浑浊 | Fe3+具有氧化性 |
C | 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 | Ksp(AgI)<Ksp(AgCl) |
D | 用pH试纸测得:Na2CO3溶液的pH约为9,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酸性:HClO<H2CO3 |
A.A
B.B
C.C
D.D
19、下列原子团的名称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 羟基(-HO) B. 羧基(-COOH) C. 氨基(-NH3) D. 肽键(-CO-N-)
2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1(NH4)2Fe(SO4)2溶液: c(NH4+)> c(SO42-)>c(Fe2+)>c(H+)
B. 0.1 mol·L-1Na2CO3溶液:c(Na+)+c(H+)=c(CO32-)+c(HCO3-)+c(OH-)
C. 0.1 mol·L-1NaHCO3溶液:c(H+)+2c(H2CO3)=c(OH-)+c(CO32-)
D. 0.01 mol·L-1NaOH溶液与等体积pH=2的醋酸混合后的溶液中:c (CH3COO-)> c (Na+)> c (H+)> c (OH-)
21、DACP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合成的一种新型起爆药,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3+的配体只有两种,配位数为6
B.1molDACP中含有26molσ键
C.NH3和ClO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D.NH3与N中的键角是前者大于后者
22、X、Y、Z、Q、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数值比Y大的元素有2种;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是;Q、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但Q元素原子中只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内的所有轨道的电子均成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元素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C.的阴阳离子比为1∶1
D.W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芳香烃的结构为,它的一氯代物有4种
B.中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面
C.某单烯烃和氢气加成后得到饱和烃,则该烯经可能有3种结构
D.已知萘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则它的六氯代物有10种
24、室温下,在0.1mol/L三元弱酸H2A溶液中,微粒、
、
、
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δ(X)=]
A.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105.2
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KH2A、K2HA混合溶液中:c(K+)>c(HA2-)>c(H2A-)>c(H+)>c(OH-)
C.欲用H3A和K2HA配制pH=7.2的缓冲溶液(KH2A和K2HA的混合溶液),则需n(H3A):n(K2HA)=1:2
D.将KOH溶液滴加到H3A溶液中,反应H2A-+OH-=HA2-+H2O发生的pH范围是4.7~9.8
25、CO可用于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达平衡后测得各组分浓度如下:
物质 | CO | H2 | CH3OH |
浓度(mol•L-1) | 0.9 | 1.0 | 0.6 |
(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2)列式并计算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3)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不经计算,预测新平衡中c(H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此时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
2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1)写出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
(2)向乙池两电极附近滴加适量紫色石蕊试液,附近先变红的电极为______极(填“A”或“B”),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3)当乙池中B(Ag)极的质量增加5.40 g时,乙池的pH是_______(若此时乙池中溶液的体积为500 mL);此时丙池某电极析出1.60 g某金属,则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MgSO4 B.CuSO4 C.NaCl D.AgNO3
27、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填序号)。
a.燃烧CO b.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 c.铝和稀盐酸反应 d.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e.液态水变为水蒸汽 f.水蒸汽冷凝为液态水 g.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
(2)已知葡萄糖(C6H12O6)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写出葡萄糖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当它在人体内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约为___。
(3)如图为ⅥA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则硒化氢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28、乙烯分子中C-C之间有_______ 个σ键,______ 个π键。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分子中C-C之间的一个________ 键易断裂。
29、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下图的曲线中 (填“a” 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催化剂)的能量变化曲线。
(2)在恒容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
平衡的是 。
A.3υ(H2)正=2υ(NH3)逆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2n molNH3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为了寻找合成NH3的适宜条件,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如下表),请在下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实验条件及数据。
实验编号 | T(℃) | n (N2)/n(H2) | P(MPa) |
ⅰ | 450 | 1/3 | 1 |
ⅱ |
| 1/3 | 10 |
ⅲ | 480 |
| 10 |
30、氨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可用于制取化肥和硝酸等。已知H-H键、N-H键、N≡N键的键能分别是436kJ/mol、391kJ/mol、946kJ/mol。
(1)写出合成氨的热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生成1 mol NH3需要吸收或放出_______ kJ的热量。
(2)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
,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
(3)温度为T0C时,将2a molH2和a mol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4)已知373K时,可逆反应平衡常数为K=0.12,若某时刻时,测得c(N2)=1 mol/L,c(H2)=3 mol/L,c(NH3)=2 mol/L,此时可逆反应_________。
A.向正方向进行 B.向逆方向进行 C处于平衡状态
31、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1)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3)试剂添加的顺序是:_______
(4)画出实验装置图:_______
32、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反应①:
+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已知:R-CH2-CH2-OHR-CH=CH2+H2O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___________,其含有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Ⅱ与Br2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写出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Ⅳ与CH3COCl反应生成Ⅱ,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3、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直到因加入最后一滴盐酸后,溶液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B.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和终点读数分别为______,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 mol·L-1盐酸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溶液体积 | ||
第一次 | 25.00 | 0.00 | 27.11 | 27.11 |
第二次 | 25.00 | 2.46 | 31.20 | 28.74 |
第三次 | 25.00 | 0.22 | 27.31 | 27.09 |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34、(1)已知:As(s)+H2(g)+2O2(g)===H3AsO4(s) ΔH1
H2(g)+O2(g)===H2O(l) ΔH2
2As(s)+O2(g)===As2O5(s) ΔH3
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
(3)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使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测得反应放出热量为Q1。填写下列空白:
①Q1____________________92 kJ。
②b曲线是______________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③上述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④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 出的热量为Q2 kJ,则2Q1与Q2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5、Ⅰ、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 △H1 ②IO-(aq)+H+(aq)HOI(aq) △H2
③HOI(aq)+I-(aq)+H+(aq)I2(aq)+H2O(l) △H3 总反应△H=______。
Ⅱ、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H2O2+I-=H2O+IO-; H2O2+IO-=H2O+O2↑+I-。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
②无KI加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 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 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________。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资料4:I-(aq)+I2(aq)I
(aq) K=640。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L-1 KI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 | I- | I2 | I3- |
浓度/(mol·L-1) | 2.5×10-3 | a | 4.0×10-3 |
①a=______。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
36、氨是化学实验室及化工生产中的重要物质,应用广泛。
N2(g)+3H2(g)2NH3(g) ΔH= -92.2 kJ/mol
(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起始投料时各物质浓度如下表:
| N2 | H2 | NH3 |
投料Ⅰ | 1.0 mol/L | 3.0 mol /L | 0 |
投料Ⅱ | 0.5 mol/L | 1.5 mol/L | 1.0 mol/L |
①按投料Ⅰ进行反应,测得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H2的转化率为40%,则该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②按投料Ⅱ进行反应,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_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
③若升高温度,则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表示L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H2(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
(3)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电极b上发生的是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