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 、Na+ 、HSO3-、Cl- B.Na+、Ba2+、 NO3- 、Cl-
C.K+ 、S2-、Cl- 、CO32- D.K+ 、NH4+ 、Cl- 、SO42-
3、25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12的NaOH溶液中,c(H+)=10-12 mol·L-1,将溶液稀释为原体积的10倍后c(H+)= mol·L-1=10-13 mol·L-1
B.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因生成的CH3COONa水解,所以由水电离出的 c(H+)>10-7 mol·L-1
C.pH=2的盐酸、pH=2的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2 mol·L-1
D.pH=11和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c(H+)= mol·L-1
4、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相应的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加几滴 | 无明显现象 | 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B | 将充满 | 红棕色变深 | 反应: |
C | 将铁片投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某钾盐溶于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该钾盐是 |
A.A
B.B
C.C
D.D
5、下列各组中所有元素组合,无法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
A. H、Cl、O B. H、N、O C. H、O、Ca D. Na、Si、O
6、将Cl2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则证明
A.Cl2有漂白性 B.H+有漂白性
C.HClO有漂白性 D.Cl-有漂白性
7、室温下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反应体系温度保持不变),5 s内消耗锌0.01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长颈漏斗替换分液漏斗
B.5 s内:
C.5 s内:
D.若药品足量,再消耗0.64 g Zn的时间超过5 s
8、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大力开采化石燃料
B.交通出行优先使用私家车
C.超市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用资源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能漂白纸浆等,故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B.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C.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10、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x、Vy,则( )
A.x为弱酸,Vx<Vy
B.x为强酸,Vx>Vy
C.y为强酸,Vx>Vy
D.y为弱酸,Vx<Vy
11、t℃时,向20.00mL 0.1 mol•L-1 H2X(H2X为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入0.1mol•L-1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水(OH-)的负对数[-lgc水(O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P>N=Q>M,且a=7
B.图中M、P、Q三点对应溶液中c(HX-)/c(X2-)不相等
C.M点溶液中:c(Na+)>c(HX-)>c(H2X)
D.P点溶液中c(OH-)=c(H+)+c(HX-)+2c(H2X)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NH3
B.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C.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HCO3
D.用KSCN溶液鉴别Fe2(SO4)3溶液和FeCl2溶液
13、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原理相同的是( )
A.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170℃均能脱去水分子
B. 甲苯、乙烯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溴水中加入己烯或苯充分振荡,溴水层均褪色
D. 1—溴丙烷分别与KOH水溶液、KOH乙醇溶液共热,均生成KBr
1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C.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15、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水的电离方程式:NH3·H2O =+OH-
B.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S2-+H3O+
C.表示碳的燃烧热的方程式:2C(s)+ O2(g) ═ 2CO(g) △H= -221.0kJ·mol -1
D.表示中和热的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H2O(l) △H= -57.3kJ·mol -1
16、用分液漏斗分离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获得成功的是
A.溴苯和溴
B.硝基苯和水
C.苯和甲苯
D.四氯化碳和乙醇
17、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一定有CO32﹣
B.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 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18、海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下列方法可用于淡化海水的是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萃取法
19、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u(NH3)4]SO4中H-N-H键的键角和NH3中H-N-H键的键角一样大
B.配离子[4]2-中各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O
C.八面体配合物[CoCl3(NH3)3]结构有4种,其中极性分子有2种
D.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2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NH3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1大于T2
B.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 当n(N2)∶n(H2)∶n(NH3)=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其他条件不变,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可提高单位时间内NH3的产量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溴水一种试剂可将苯、四氯化碳、己烯、乙醇鉴别开
B.组成为的醇与乙二酸可生成10种二元酯
C.与
互为同系物
D.(蒽)
(菲)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因
谱(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比例均为
,故不能用
谱鉴别它们
22、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消去反应
B.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Y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X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醚键和溴原子
D.化合物Y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 乙醛能使溴水出现褪色觋象,是因为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H2CH3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H3CH2OH
D. 聚合物()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
24、Al−Mn−Cu合金的晶胞如图1所示,该晶胞可视为Mn、Al位于Cu形成的立方体体心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原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Al原子有12个
B.若A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0,0),则B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
)
C.Al−Mn−Cu合金化学式可表示为AlMnCu4
D.沿晶胞对角面的切面图为图2
25、常温下,将0.05mol/L盐酸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 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的pH=12。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pH=3的某一元弱酸溶液20mL,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3mL,试求: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2)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3)求此条件下该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___________。
26、研究发现,在CO2低压合成甲醇反应(CO2+3H2=CH3OH+H2O)中,Co氧化物负载的Mn氧化物纳米粒子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回答下列问题:
(1)CO2和CH3OH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2)在CO2低压合成甲醇反应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沸点: H2O_______C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硝酸锰是制备上述反应催化剂的原料,Mn(NO3)2中的化学键除了σ键外,还存在_______
(4)丙酮()分子中甲基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1 mol丙酮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5)C、H、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
(6)乙醇的沸点高于丙酮,这是因为_______。
27、三聚氰胺可以用以下三个反应合成:CaO+3C=CaC2+CO↑,CaC2+N2=CaCN2+C,CaCN2+2H2O===NH2CN+Ca(OH)2,NH2CN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尿素合成三聚氰胺。
(1)写出与Ca在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内层排满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
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N2中阴离子为CN,与CN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填两种化学式),由此可以推知CN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画出CN
电子式___________。
(2)尿素分子中C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3)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动物摄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后,三聚氰酸与三聚氰胺分子相互之间通过________结合,在肾脏内易形成结石。
(4)CaO晶胞如图所示,CaO晶体中Ca2+的配位数为________。CaO晶体和NaCl晶体的晶格能分别为:CaO 3401 kJ·mol-1、NaCl 786 kJ·mol-1。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8、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ΔH=+180 kJ/mol,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CH4(g)+4NO(g)=2N2(g)+CO2(g)+2H2O(l) ΔH=__________。
29、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和水合称六大营养素,食物烹调时还使用一些调味剂。张华家今晚菜谱如下。
食谱中调味剂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该食谱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供蛋白质类营养素, 西红柿富含具有抗坏血病功能的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30、回答下列问题。
I.纯碱和小苏打
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
(1)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灶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2)溶液和
溶液中都含有
、
、
、
、
、
、
写出一个用浓度表示这些微粒之间的电荷守恒的关系式___________。
II.在两个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别加入和
溶液,再分别用
盐酸滴定,利用
计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得到如下曲线:
(3)甲、乙两条线中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丙、丁两条线中表示向
溶液中滴加盐酸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当滴加盐酸的体积为时(a点、b点),所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5)根据图
①滴定时c点可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②滴定时d点可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31、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
,放出22.7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设计成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4.0 mol 和6.0 mol 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 0min | 5min | 10min | 15min | 20min |
| 4.0 | 2.4 | 1.6 | 1.2 | 1.2 |
| 0 | a | 3.0 | b | b |
①0~5 min,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20 min时,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向该容器中加入2.0 mol 和3.0 mol NO,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比原平衡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化学平衡常数比原平衡___________。
(4)从某些反应看,和
、
和
、
和
、
和
两两类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正确的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
b.
c.
d.
A.只有a
B.只有c
C.a和b
D.都正确
(5)联氨(化学式为,二元弱碱)是重要的火箭燃料,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若
的
,
,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联氨与硫酸形成的正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2、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对应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存在某种定量关系。
(1)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25℃时,将a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________mol·L-1 (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
(2)已知常温下CN-的水解常数Kh=1.61×10-5,含等物质的量浓度HCN与NaCN的混合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c(CN-)________(填“>”“<”或“=”)c(HCN)。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85℃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已知: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己醇 | 0.96 | 25 | 161 | 能溶于水 | ||
环己烯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
(1)制备粗品: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写出生成环己烯的方程式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有机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洗涤(填字母)。
a.溶液 B.稀
C.
溶液 D.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口(填字母“f”或“g”)进入。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34、是一种棕黑色粉末,难溶于水,可用作强氧化剂和电极制造等。实验室由
溶液氧化碱性
法制备
的步骤如下:
反应原理:为测定产品(只含
和PbO)中
、PbO的物质的量之比,称取产品0.5194g,加入20.00mL 0.2500
溶液(
还原为
,
被氧化为
)搅拌使其充分反应,然后用氨水中和,过滤、洗涤除去
,滤液酸化后用0.0400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还原为
,
被氧化为
),消耗标准溶液10.00mL。计算产品中
与
物质的量之比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5、已知A、B、C、D、E、F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其中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D、E为同主族元素,且E的原子序数为D的2倍。F是前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
(2)下列关于B2A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B2A2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B.B2A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1:1
C.B2A2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D.B2A2分子中的B—A键属于s-sp σ键
(3)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VSEPR模型名称为___,其属于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A与C可形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2:1的六原子分子,其中__(填“含”或“不含”)π键,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
(5)BD2的沸点比BE2的沸点低,其主要原因是__。
36、氢气作为清洁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含硫天然气制备氢气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转化脱硫:将天然气压人吸收塔,30℃时,在T·F菌作用下,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示意图如图。
(1)过程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①在pH=1.9时开始沉淀,pH=3.2时沉淀完全;
②30℃时,在T·F菌作用下,不同pH的溶液中
的氧化速率如下表:
pH | 0.7 | 1.1 | 1.5 | 1.9 | 2.3 | 2.7 |
| 4.5 | 5.3 | 6.2 | 6.8 | 7.0 | 6.6 |
pH小于1.9时,随pH增大的氧化速率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当pH大于2.7时
的氧化速率又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Ⅱ.蒸气转化:蒸气转化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①
②
③
(3)___________
。
(4)一定条件下,向V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1mol
、1mol
,假设只发生上述Ⅰ、Ⅱ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为0.6mol,
为0.8mol,此时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反应的Ⅰ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不必化简)。
(5)不同温度下,向VL密闭容器中按照投料,发生反应:
Ⅰ.
Ⅱ.
Ⅲ.
实验测得平衡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②1000℃后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