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1)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同位素______,同系物_______,同素异形体_______,同分异构体_______。
①金刚石与石墨; ②D与T; ③氧气(O2)与臭氧(O3)④CH4和CH3CH2CH3;
⑤C(CH3)4和CH3CH2CH2CH2 CH3
(2)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NO2是一种弱酸,向NaNO2中加入强酸可生成HNO2,HNO2不稳定,易分解成NO和NO2气体;HNO2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解毒,维生素C在解毒的过程中表现出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
A.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C.分别在它们的酸性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可以与Fe2+反应制备Fe2O3纳米颗粒。
① 若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Fe2++___+___H2O2+___OH-=___Fe2O3+___
+___H2O
②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
B.已知生成的Fe2O3纳米颗粒直径为10纳米,则Fe2O3纳米颗粒为胶体
C.该反应中H2O2作氧化剂
4、填空。
(1)写出小苏打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Fe2(SO4)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H2S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4)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所构成的盐称之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等,写出可溶性混盐CaOCl2溶于浓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无机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请利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工业上提纯硅有多种路线,其中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反应如图:
(1)在电弧炉中发生的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古瓷中所用原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铜为+2价)等,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C.x=4
D.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Ⅱ.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氮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氮循环的部分信息。
(3)铜片与J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D→E的转化为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反应,写出该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6、(1)0.2mol Na2SO4能电离出___个Na+,0.04mol某物质的质量为7.2g,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__。
(2)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___,二者的质量之比___。
(3)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填字母,下同);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
A.6g H2 B.0.5mol CO2 C.1.204×1024个HCl分子 D.98g H2SO4 E.92g 乙醇(C2H5OH)
7、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氧化剂是__;当有2molH3PO4生成,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
8、用地壳中某主要元素生产的多种产品在现代高科技中占有重要位置,足见化学对现代物质文明的重要作用。例如: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过氧化钠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红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氨水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
②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
③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
④用稀H2SO4清洗铁锈(Fe2O3)_______
(2)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H+ + OH- =H2O _______
②Cu2++2OH-=Cu(OH)2↓_______
10、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
11、孔雀石和石青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碳酸盐类铜矿,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x、y为正整数且
、
)
(1)已知孔雀石的化学组成为,取
孔雀石与过量盐酸反应时,孔雀石耗用的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生成的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2)石青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石青耗用的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通过计算推算石青的化学组成
中x与y的值_______。
12、某实验需要80mL0.500mol/LNa2CO3溶液。某同学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所需溶液,现提供以下仪器:①带有刻度的250mL烧杯②100mL量筒③细口试剂瓶④胶头滴管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及两张质量大小相等的纸)⑦标签纸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需要称取碳酸钠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洗涤,其操作是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__2-3次。
(5)配制0.500mol/L的Na2CO3溶液时,下列因素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称量时,左盘砝码,右盘药品
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
C.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干净的胶头滴管将多余的溶液吸出
D.使用部分风化的碳酸钠晶体来配制溶液
13、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的H2和0.6 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 2HI(g)+9.4 KJ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HI的生产速率等于分解速率 B.HI的生产速率小于分解速率
C.HI的生产速率大于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产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2)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C.反应放出的热量恰好为9.4 kJ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3)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第3 min)时,平衡速率v(HI)为____________(用小数表示)。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_。(用图2中相应编号回答)
(5)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________
14、以银锰精矿(主要含Ag2S、MnS、FeS2)和氧化锰矿(主要含MnO2)为原料联合提取银和锰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酸性条件下,MnO2的氧化性强于Fe3+。
(1)“浸锰”过程是在H2SO4溶液中使矿石中的锰元素浸出,同时去除FeS2,有利于后续银的浸出:矿石中的银以Ag2S的形式残留于浸锰渣中。
①“浸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在H2SO4溶液中,银锰精矿中的FeS2和氧化锰矿中的MnO2发生反应,则浸锰液中主要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
(2)“浸银”时,使用过量FeCl3、HCl和CaCl2的混合液作为浸出剂,将Ag2S中的银以[AgCl2]形式浸出。将“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
Fe3++Ag2S+______≒______+2[AgCl2]+S
(3)“沉银”过程中需要过量的铁粉作为还原剂。
①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
②Fe2+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为Fe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③已知在一定条件下Fe3+氧化性大于Ag+,一定温度下,Ag的沉淀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解释t分钟后Ag的沉淀率逐渐减小的原因:______。
(4)结合“浸锰”过程,从两种矿石中各物质利用角度,分析联合提取银和锰的优势:______。
15、某废旧金属材料中主要含Fe、Cu、Al、、
、
、CuO(其余成分与酸碱都不反应)和可燃性有机物,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Al、Cu,绿矾等。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主要是将金属单质转化为氧化物,同时除去___________。
(2)操作I和II均为___________。
(3)“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滤渣II的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
(5)滤液II制取绿矾晶体需先加入少量稀硫酸再经过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矾晶体。
(6)绿矾在空气中容易被部分氧化为硫酸铁和氧化铁,现取被部分氧化的绿矾晶体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18.64g;再通入224m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将其中的完全氧化。
①为确定绿矾部分被氧化,应选择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NaOH溶液 B.酸性溶液 C.氯水 D.KSCN溶液
②推测晶体中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