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宁葫芦岛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担忧。面对疫情,我们应该

    ①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强调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④大打关税战、贸易战,反对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带着这种“亟变”,当时有识之士寻找民族出路主要着眼于

    A.以维新改良来实现渐进式发展

    B.用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

    C.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

    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

  • 3、《周礼》对贵族宴饮活动青铜器使用的数量和器型都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战国时期,各国宴饮活动所用青铜饮食器具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大大扩充,而且涌现出不少带有明显的生活化倾向的新器型。这一变化(     

    A.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B.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

    C.开始于井田制的瓦解

    D.推动了庶民生活改善

  • 4、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规定生员要熟读经史、律诰、礼仪等书。学校定期举行“养老之礼”“视学之礼”等活动。这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B.社会教化备受政府重视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D.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 5、帕尔玛塔—托加是古罗马的一种服饰。它最初只有将军胜利归来时才可以穿,后来凯撒把它作为正规服装,罗马帝国皇帝们沿袭了这一传统,穿着这种托加出席重要的礼仪场合。这一变化反映了古罗马(     

    A.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B.对外征服强化君主权力

    C.国家权力结构出现嬗变

    D.社会风气趋于奢靡享乐

  • 6、日本长期遵循“脱亚入欧”“脱亚入美”的外交战略,但冷战后日本认识到要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的大国,没有地区性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每届内阁都高度关注亚洲。日本国会于2001年通过修正案,放宽自卫队参加维和行动的限制,试图实现海外派兵。这表明日本(     

    A.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B.极力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

    C.已经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7、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被赋予“公”“保”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 8、新航路开辟后,从东方进口的奢侈品在英国掀起了奢侈消费浪潮,这些进口的异域风情的奢侈品.引发了政治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焦虑,但也使得英国消费者对这些物品提供的更高级、更文明的生活方式着迷,新的家内物品和装饰品市场不断发展。据此推知,当时(     

    A.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扩大

    B.地理大发现推动思想解放

    C.商品流通推动生产创新

    D.欧洲社会孕育转型的力量

  • 9、陈独秀在1916年撰文指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文中“专制政治之痛苦”来自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 10、宋代,城市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随着人口增长与流动,单靠州县衙门已不足以应付,烟火公事逐渐承担起辅助管理职能,包括人口信息管理、调解纠纷、桥道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据此可知,宋代(     

    A.社会治理不断完善

    B.城乡治安日益恶化

    C.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D.城市发展突破限制

  • 11、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12、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 13、《左传·昭公十四年》云“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帅我鹜贼,以来荡摇我边疆”。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诸侯国之间有明确的疆界

    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国家统一成为必然的趋势

    D.秦国对经营边疆的重视

  • 1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如图所示内容,体现于(     

    A.中共十五大报告

    B.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主题

    C.中共十九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 15、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     

    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

    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

  • 16、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州郡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吏都要经中央的吏部任免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在本地任职。他同时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连任。这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局面得以强化

    B.科举制扩大了录取名额

    C.官员选任标准发生变化

    D.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完善

  • 17、史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此魏主(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B.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C.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

    D.创立了新的选官制九品中正制

  • 18、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期(1198 年—1216年),权势遍及全欧洲,积极干预各国政事,经常威胁各国君主。甚至声称: “教皇的责任是看管罗马帝国的利益,因为罗马帝国起源于教皇统治,而且从教皇那里取得它的最终权力。”这主要反映当时(     

    A.教皇直接处理各国政事

    B.教权强势凌驾王权

    C.教皇权威决定政教合一

    D.教会懦弱受制教皇

  • 19、战国时期,魏国主张利用“耜”等解决人地矛盾,提倡“尽地力之教”;睡虎地秦简《金布律》有“百姓叚(假)公器”等官府租借铁犁等工具给民众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意在打击土地兼并行为

    B.铁犁牛耕已普及

    C.政府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D.官营手工业繁荣

  • 20、1910年月8日至10月22日,全国体育界人士在南京南洋劝业场场地,参照奥运会模式,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全国性的运动会。上海《大同报》当期发表评论说,“他日者倘得于全球运动会而获优胜,则红旗奏凯,万国欢迎"。材料反映了(     

    A.中国近代体育建立

    B.对外开放取得较大成就

    C.革命精神融入体育

    D.体育强国理念已经出现

  • 21、据下图可知,现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       

       

    A.基于产业关联和利益联结

    B.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增加

    C.完全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D.已经解决全球的粮食问题

  • 22、有学者认为:“随着罗马不断向外扩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罗马共和制度的权力运转框架难以承载不断扩大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权力制衡机制被破坏,权力博弈的政治艺术让位给了毫不妥协的暴力厮杀。在竞争中获胜的军事领袖,集权于一身,缔造了罗马帝国的权力新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帝国(     

    A.强权政治的出现顺应现实需要

    B.版图的扩大导致共和制度崩溃

    C.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D.建立在征服异国他邦基础之上

  • 23、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A.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确保了文官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C.规范了政府中政务官的选用

    D.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力

  • 24、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必将崩溃。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美元既要通过贸易逆差向世界供应美元,又要借贸易顺差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二者本身是相互矛盾的,这被称作“特里芬难题”。这一“难题”揭示了(     

    A.人民币影响力的逐步上升

    B.国际汇率应该一直保持浮动制

    C.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趋势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表现:新文化运动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发动了猛烈的攻击。________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实际上是喊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2)实质: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____________、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影响:为后来______________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 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 ,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 28、唐朝的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 29、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__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 30、1956 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_______的变为先进的_______

  • 31、电影

    (1)产生

    a.背景:①__________的进步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b.标志:②______年,卢米埃尔兄弟公映电影短片。

    (2)发展

    a.美国格里菲斯拍摄③________________,称为“默片”。

    b.苏联发展迅速,拍摄了④________________等。

    c.⑤_______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

    d.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⑥____________拍摄成功。

    e.二战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问世。

  • 32、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 33、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揭露了________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出“________”的民主思想。

  • 34、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回答:

    (1)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简述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2)宋词分为哪两大派别?各举两位代表人物。

    (3)元明清时期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什么?

  • 36、“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王安石”两幅图片,思考:两个人的改革一成一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37、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请回答: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哪些?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2)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的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分别是什么?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 38、“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 39、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1)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内部萌发了新思潮,列举代表人物,并写出其核心思想。

    (2)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与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其代表作是哪一部?

    (3)民国初期,思想领域出现的“激烈变革”是什么,该“变革”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呈现一个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