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湖北宜昌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美国商务部的一份年度报告中显示,从1854年到1915年间,社会人均每天工资增长了2.3倍,生活成本平均增长率为14.1%,1915年到1916年间增长16%。然而,在此期间,文官的工资未增反降,也没有增加任何补贴。造成美国文官工资问题的原因是当时(     

    A.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B.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C.政党分肥制的实行

    D.社会对此缺乏认知

  • 2、《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安土重迁”思想的根源是(     

    A.国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B.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

    C.国家基层管理的逐渐加强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

  • 3、21世纪以来,美国曼哈顿格莱姆西社区出现了很多居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组织,如哈里森夫人组织了“社区安全运动”,成立了“格莱姆西公园街区协会”,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这些组织(     

    A.削弱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B.增加了社会治理的财政成本

    C.降低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D.拓展了社会问题的解决渠道

  • 4、1842年.魏源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广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等奇器的人,给子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魏源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B.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C.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权益

    D.摧毁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 5、“劝借之令”是明代治灾的基本国策。遇到灾荒,政府一劝谕富民捐济,二劝倡士民助赈。为激励民众的助赈义行,明廷还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劝民赈灾遵循自愿原则,“官府不许逼抑科扰”; 民众若出粟借贷,官府会登记在册,以“候年丰加息偿之”。这些措施(     

    A.稳固了官民协同的救灾机制

    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

    C.激发了地方乡绅的赈灾热情

    D.从根本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 6、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7、20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了一个4世纪前后的邮袋,内有一封波斯商人邮寄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书信,信中记录了他在中原地区的见闻。该邮袋和书信最能佐证(     

    A.河西走廊的行政设置

    B.汉代的对外交往

    C.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

    D.长安的坊市制度

  • 8、如图为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图。这反映(     

    A.地理环境决定人才分布

    B.北方人口数量日益下降

    C.政治中心出现区域转移

    D.经济水平影响教育程度

  • 9、1949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人民政府的前身)明确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些做法(       

    A.反映出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势

    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借鉴

  • 10、1959年,毛泽东在会见喀麦隆独立运动领导组织代表时,明确表示“非洲当前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资本主义”。这表明此时的中国(     

    A.不再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尊重非洲人民自主选择前进道路

    C.联合非洲国家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D.拒绝履行同苏联结盟的相关义务

  • 11、从明太祖“六谕”到康熙帝“圣谕十六条”,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这一现象反映了明清统治者(     

    A.开始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B.重视基层治理教化

    C.剥夺基层宗族自治权力

    D.注重各级政令传达

  • 12、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

  • 13、1425年,明仁宗诏令:“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的主要原因是

    A.崇文抑武政策过时

    B.科举制度走向没落

    C.北方儒学全面复兴

    D.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 14、英国首相撒切尔认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

    B.导致政府交替中管理的脱节

    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D.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15、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 16、近代警察制度产生于欧洲。清末河北行唐县的某次会试以《中国试办警察利弊论》作为考试题目。此做法对应的主张是(     

    A.以时务策命题

    B.废除科举制度

    C.设立学堂选官制度

    D.建立文官制度

  • 17、与图1、图2和图3历史人物关联的共同主题是(     

    A.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宗教改革推动西欧近代化

    C.近代欧洲女权意识的觉醒

    D.西方等级君主制的兴与衰

  • 18、如表为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由如表可知这些措施(     

    措施

    内容

    改订学制

    以教授战争所必需课程及发扬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

    创设并扩大各种干部学校

    培养大批军政干部

    广泛发展民众教育

    组织各种补习学校,开展识字、戏剧、歌咏和体育运动

    兴办义务的小学教育

    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A.为苏维埃政府培养了人才

    B.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制

    C.扩大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19、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国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到1792年去世之前,他陆续开办了6家工厂,被誉为工厂制度之父。工厂制度吹响了工业时代的号角,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英格兰纺纱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这表明英国当时(     

    A.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

    B.城市化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D.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

  • 20、一些学者评论早期殖民主义时代的某两国:“吃了亚非拉,肥了尼德兰(荷兰)”,“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黄金的漏斗”。这里的“某两国”最可能指的是

    ①葡萄牙   ②西班牙   ③英国   ④法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1、如图是《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唐朝(     

    A.设立“河西四郡”治理西北地区

    B.边疆地区管理与内地完全一体化

    C.都护府是边疆主要管理机构之一

    D.对吐蕃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 22、1919年由北京大学学生罗家伦草拟的《北京全体学界通告》以白话文形式痛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行径,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斗争口号,这一斗争口号表明(     

    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B.反帝与爱国交织在一起

    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D.社会大众支持学生运动

  • 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A.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从此开始推行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

  • 24、下表《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反映出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

    应用研究年代

    生产推广年代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

    内涵

    表现

    重视以人为本

    ①周公提出“________”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的人本思想:提倡“___”,主张“仁者爱人”,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③政治伦理上体现为____思想。春秋管子提出顺应民意,孔子反对苛政;战国孟子提出“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_____,商朝人每遇事必先祭天地、祖先

    ②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_________”,追求天人合一

    ③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____________”的思想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①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②“_______________”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①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____

    ②孔子提出“_________”;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和而不同

    孔孟提出“______”“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26、_____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 2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 28、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是否搞____________的关键时期。

    ②内容: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评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______________”的论断深入人心。

    (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29、诞生条件

    19世纪末,________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 30、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________.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立________.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31、原始农业产生的影响,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______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 32、作者:_______。

     

  • 33、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后来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_______文学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 34、典型表现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的代表著作________;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重大世界影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

  • 36、   进入20世纪,我国有几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各举一例来说明该特点。

    (3)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指导思想、理论方面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问题?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项理论创新各是在党的哪次代表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从我国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创新,有什么启示。他们所选择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 37、“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 38、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在唐初发明的印刷术,除用来大量印刷佛经外,还被用来印刷文化书籍和医药、历法等书。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这是印刷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与北宋发明的印刷技术。与唐代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书以晋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清)马宗霍《书林藻鉴》

    (2)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是谁?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哪一部?

    材料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3)材料三中王维的画作属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哪一种类型?这种画有哪些特点?

  • 39、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宋朝承袭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道作为监察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