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湾苗栗2025届高二历史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已出土的汉代涉及牛耕体裁的画像石主要集中分布在陕、鲁、苏、甘、内蒙古等省区,而关中、中原、成都平原等核心农区却鲜有发现。 以下选项可解释该现象的是 (     

    A.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周礼》)

    B.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

    C.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续封泥考略》)

    D.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 (《后汉书》)

  • 2、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

    B.道路建设着眼于便利公民出行

    C.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稳定

    D.经济联系的加强主导交通发展

  • 3、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

    D.打击了门阀政治

  • 4、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

    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

  •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

    A.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

    B.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C.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 6、明代士人在宣讲太祖圣谕时,经常呼吁人们依“高皇帝六言”,成就“极好的风俗”。为此高攀龙等士人宣讲时说:“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长上,人人随分尊敬他:人人有乡里,大家要和气些,人人做自家该做的事。”由此可知,明代士人的圣谕宣讲(       

    A.强化了等级观念

    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倾注了儒家理想

    D.注重结合法律法规

  • 7、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材料说明了

    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

    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 8、晚清杭州私营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关系信用开展运营,即便是浙江兴业银行的股东、经理及职员的任用也脱离不了以关系信用为依托,这种关系信用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等各种经常性关系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机制。这体现出近代杭州私营金融业(     

    A.受制于自然经济结构

    B.根植于新型民族工业

    C.依托于传统社会文化

    D.有助于信用体系构建

  • 9、在建政过程中,周天子作为天下之大宗,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之君,周王室也就成为西周国家中央政权。相对于周天子而言,诸侯为小宗而宗于天子。因此,诸侯国便成为臣属于周王室的第二级政权。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采用中央集权体制

    B.王室贵族垄断政权

    C.具有家国同构特征

    D.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 10、“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战略行动”是指(     

    A.发动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指挥三大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 11、下表是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分封制的两则记录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篇》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由此可以推断的历史事实是(     

    A.分封制度突出血缘关系

    B.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已对分封制形成完整认识

    D.分封诸侯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

  • 12、辽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官以契丹制度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用汉制治理汉人。在地方上,契丹等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按地域分成十部,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这一治理举措(       

    A.强化了兵农合一的制度

    B.拓展了农耕文明的范围

    C.巩固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D.推动了羁縻政策的完善

  • 13、在1945年4月至6月成立联合国组织的旧金山会议上,由于中小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代表以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争取,对纳粹德国大屠杀暴行的揭露,联合国宪章草案增加了七项人权条款。这些条款(     

    A.清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B.体现了人文关怀意识

    C.协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确保了人权制度进步

  • 14、“大明宝钞”的贬值,几乎在实行钞法后立刻就开始了。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市场上钞(纸币)价降到“每钞千贯值银四五钱”,而官府以“每钞千贯征银五两”的标准向民众强行摊派。由此可知当时(     

    A.国内贸易存在区域水平差异

    B.商品经济出现明显衰退

    C.铜钱短缺无法满足流通需要

    D.货币是经济集权的工具

  • 15、意大利威尼斯很有权势的孔塔里尼家族在布伦塔河畔皮亚佐拉领地的地产于1617年首次接受佃农们用(熟)玉米(粒)交实物地租。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终于同意接受农业地区的农民用(熟)玉米(粒)上交所征的赋税。由此可推知(     

    A.玉米在意大利得到了广泛种植

    B.意大利庄园经济加速解体

    C.价格革命影响了农业生产结构

    D.意大利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16、1815年9月,俄、普、奥三国君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建立所谓的神圣同盟。宣扬反对一切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的运动。同时通过集体保证的方式防止某一大国谋求新的霸权,以维护现存秩序。该同盟旨在(       

    A.捍卫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B.防止本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C.彻底颠覆法兰西第一帝国

    D.抵制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

  • 17、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箕”的记述(     

    记述

    出处

    箕之簸物,虽去粗留精,然要其终,皆有所除是也

    《庄子》

    箕主簸扬,糠秕及陈

    汉代李尤《箕铭》

    A.手工业生产

    B.农业播种

    C.谷物清选

    D.盛放物品

  • 18、生活在中亚贵霜帝国(公元1—4世纪)的希腊人,按照阿波罗的形象塑造佛陀:阿波罗式的头,披着希腊长衫式的袈裟,头顶上有波浪纹肉髻,双目微闭,笑容静谧而安详。这表明(     

    A.希腊文化中心转移到中亚

    B.佛教起源深受欧洲文化影响

    C.中亚地区的文化冲突激烈

    D.文明的交流推动了艺术融合

  • 19、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规定会员国可以自由做出汇率制度方面的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其采取浮动或其他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这说明(     

    A.浮动汇率取得了合法化地位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已丧失

    C.国际货币汇率长期保持稳定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 20、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表现历代帝王、当朝皇帝、良臣功将、历史圣贤等人物是唐代肖像画的重要内容。这种肖像画主要被创作图形于凌烟阁、大明殿等殿阁的壁面上以供众人观瞻。除此以外,皇帝还经常命画师将受到赐封的功臣写真画于宗庙之壁以示表彰。这表明当时(       

    A.绘画的政治性功能凸显

    B.士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增强

    D.绘画技法逐渐走向成熟

  • 21、《战争与和平法》:“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君主为了国家利益是可以发动战争的

    B.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

    C.主权国家的君主作为战争发动者,也应由他们缔结和约结束战争

    D.谴责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 22、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位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据此可知,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意在缓解统治危机

    C.是立足于国情的改革

    D.凸显了开放性色彩

  • 23、古代罗马一位农民向法庭申诉,称他的邻居在屋顶上喂养鸽子,这些鸽子飞到他的田地上吃掉了作物。问题在于,鸽子属于野生动物,法律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公共财产。最终,法院裁定邻居需对鸽子造成的损失负责,尽管鸽子本身并不属于邻居所有。这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诉讼程序的规范

    B.对私有财产给予尊重和保护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

    D.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 24、1993年,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通知》,宣布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5年年底,全国有沈阳、青岛等12个城市初步建立了城市居民低保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这些低保制度的建立和推广(     

    A.得益于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

    B.推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的进一步开放

    C.凸显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463月,英国前首相 __________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序幕拉开。“__________________”的提出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 ______________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以东欧剧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志,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向_______________转型。

  • 26、古代世界最早出现村落的地区是_____

  • 27、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1)表现: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2)意义: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推动了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2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①背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主要观点:明确“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以____________为中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了____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一国两制”理论。

    (2)中共“十三大”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理论: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______、民主、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29、内容

    民族主义

    对外反对________,对内反对________

    民权主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______________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 30、进化论的证实

    1863年赫胥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__________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 31、危害

    (1)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⑨___________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32、内容:艺术问题上③________,学术问题上④__________

  • 33、背景

    (1)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____________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3)西方____________进一步传入中国。

    (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 34、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仁、礼

    战国

    孟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朱熹

    理的学说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

  • 36、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思想与社会进步

     

    托古改制

    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

    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尊孔复古

    马克思主义

     

     

  • 37、“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王安石”两幅图片,思考:两个人的改革一成一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38、(题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攫取了大量财富,在此背景下,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请回答:

    (1)列举新航路开辟的的四条航线,包括人物航线名称。

    (2)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39、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