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是
A.村社
B.庄园
C.乡镇
D.社区
2、1922年加拿大和美国签署渔业协定,该协定的签署得到了当时英国外交部的首肯,但作为英国自治领的加拿大,当时尚未有单独与外国谈判、缔约的权力。这反映了( )
A.战争对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
B.民族自决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C.加拿大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D.世界殖民体系正在走向崩溃
3、某部著作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部著作的问世( )
A.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促进社会主义由理想走向现实
4、下表是1944年和1980年英国《教育法》中有关校餐制度的规定,英国校餐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1944年 《教育法》 | 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基建、运行费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 |
1980年《教育法》 | 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补贴,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校餐的形式、内容和价格。 |
A.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B.西方福利制度趋于完善
C.贫富差距已逐渐消除
D.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1870~1913年间,德国的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到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总和还要多。从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达到16%,仅次于美国。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
A.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日趋扩大
B.缘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表明生产技术的市场化形成了行业垄断
D.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6、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进口税率变化表。这一变化( )
时间 | 1929年 | 1930年 | 1931—1932年 | 1933年 | 1934—1937年 |
税率 | 4%左右 | 10% | 15% | 20% | 25% |
A.为政权稳定提供物质条件
B.遏制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了中国关税自主运动
7、2020年10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登的罗伯特·曼宁一篇著名的文章《美国最后终于迎来了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斯普特尼克时刻”或“斯普特尼克危机”这一词语由来己久,其含义是,在竞争中受到压力和挑战的时刻。该词语与美苏冷战竞争密切相关,其最早应出现于( )
A.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
B.1949年北约形成
C.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
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8、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但当耕地扩大时,她们就驯养了兽来拉犁。这就促进了男子从事的畜牧业的发展。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材料意在说明( )
A.食物生产改变了男女分工
B.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
C.生产力发展促使阶级分化
D.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
9、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
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
D.重文抑武之风气
10、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11、开平煤矿于1881年正式投产,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大量投放市场,获利甚厚。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 ( )
A.军事工业的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民用工业的发展
D.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12、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在亚非许多地区传教、进行各种“慈善”事业,如医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新闻、广播、出版方面,美国教会也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信义会在东非建造电台,用数十种语言进行广播。据此可知( )
A.全球文化的趋同性
B.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C.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D.文化殖民的隐蔽性
13、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律,它们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两大法系法律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 )
①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坚持权力制衡 ④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1963年年底到1964年,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
A.冲破了西方国家封锁
B.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
C.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D.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15、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标名为纲,列事为目”。该书问世后,陆续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字,100多种版本,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被译成外文最多的科学著作之一。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16、《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对于家子有着绝对的支配权,他是家子的法官,甚至可以将家子处以极刑;家父是家庭财产权利的唯一主体,家庭成员的实际所得直接归属于家父。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氏族社会结构的存在
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平民反抗贵族取得胜利
D.帝国疆域不断扩大
17、如图是普法战争初期的法国漫画,选自《想象中的胜利》。漫画中的俾斯麦正拿着扫帚,催促着混乱的普军逃跑.“快啊!快啊!你们这群蠢货!”。该漫画( )
《拿着扫帚的俾斯麦》
A.准确描述了战争真实
B.反映出普军纪律严明
C.塑造了英勇的法军形象
D.低估了普鲁士国家实力
18、宋代,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并由地方官广泛推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儒家思想的弘扬
C.道德教化的丧失
D.基层组织的加强
19、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20、宗教改革前,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这一运动的直接影响是( )
A.出现婚姻自主的新风尚
B.权力向世俗政府转移
C.举办婚礼不必进入教堂
D.推翻了天主教会统治
21、《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法中做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如主权平等、维护和平、保护人权、禁止歧视、国际合作、结果公平、承担责任等。这表明国际法重在( )
A.规范国际秩序
B.强制约束暴力
C.体现国家意志
D.调整双边关系
2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袁世凯称帝
D.五卅惨案的发生
23、为妥善安置“四夷”,汉朝先后设置安定、五原、天水等属国,对归附民族集中管理,同时允许其保留原有的社会组织及生活、生产习惯。这体现了汉朝民族管理的特点是( )
A.恩威并施
B.分而治之
C.因俗而治
D.顺时而变
24、下表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立法推动了德国( )
年份 | 法律名称 | 主要规定 |
1883 | 《疾病保险法》 | 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担,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
1884 | 《意外伤害保险法》 | 雇员因工受伤,由雇主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及生活费 |
1889 | 《伤残老年保险法》 | 雇员因年老不能劳动时,其生活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平均负担 |
A.工人运动的开展
B.福利国家建成
C.政治民主化进程
D.社会稳定发展
25、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背景: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___________根据地,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打破了___________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创举,也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标志。
(2)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7、“两弹一星”和________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28、公元前五世纪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他提出了________,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_________沿岸。
30、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31、进化论的证实
1863年赫胥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__________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32、洋务派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3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张。
34、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是________;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
35、将下列内容与图中相应的字母配对。(请填写字母)
①南北战争②“铁血政策”③废除农奴制改革④明治维新⑤洋务运动
36、简答题
请回答孟德斯鸠、康德两位著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37、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指出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38、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派的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2)在我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墨家始终没有受到重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生卒年 | 著作 |
李时珍 | 1518~1593 | 《本草纲目》 |
徐光启 | 1562—1663 | 《农政全书》 |
宋应星 | 1587—1666 | 《天工开物》 |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生卒年 | 成就 |
哥白尼 | 1473~1543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布鲁诺 | 1548—1600 | 提出宇宙无限论 |
伽利略 | 1564~1642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开普勒 | 1571~1630 |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