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图为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 )
A.奥陶纪
B.前寒武纪
C.寒武纪
D.二叠纪
【2】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 )
A.海洋更加广阔
B.陆地普遍抬升
C.温度逐渐升高
D.大气变得富氧
【3】编制地质年代表,可以( )
①解读古老岩石的信息②研究地球环境的演变③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④再现地球发展的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为胜。北京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下图为比赛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点标2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山峰
D.鞍部
【2】参赛选手感觉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比较多的赛段是( )
A.点标1到点标2赛段
B.点标2到点标3赛段
C.点标4到点标5赛段
D.点标6到点标7赛段
【3】图中两座小桥间河流的整体流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西向东
D.由东向西
3、[新考法]温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下图示意实验结果,其中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②乙水温高于甲③丙盐度高于丁④丁盐度高于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海水密度只与盐度有关
B.甲、乙对比实验可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
C.提高乙杯水温,乙杯浮漂出露部分会增多
D.提高丙杯水温,丙杯浮漂出露部分有可能和丁杯浮漂出露部分一样多
4、2022年1月,科学家从太空观测南极A68A巨型冰山时发现,它在经过大西洋时向海水中释放了1520亿吨淡水,冰山的厚度从最初的235米减少了67米。寒冷的淡水随着洋流漂流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而且也会带来营养物质到水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 )
A.温度、盐度都低
B.温度、盐度都高
C.温度低,盐度高
D.温度高,盐度低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冰山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
B.该冰山移动,使其他动物可能失去正常的进食和觅食路线
C.该冰山经过,使沿岸地区出现降温现象
D.该冰山融化,可能出现新的浮游生物,威胁当地脆弱的食物链和生物体系
5、世界最大、最长的天生桥是位于贵州省黎平县的高屯天生桥,《徐霞客游记》中将这种石灰岩地貌称为“石梁”。下图为高屯天生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屯天生桥属于( )
A.喀斯特地貌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峡谷地貌
【2】高屯天生桥的形成过程,排序组合正确的是( )
①流水溶蚀,溶洞发育②石灰岩形成③洞顶局部坍塌,坚固部分残留④地表水下渗
A.②③①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屯天生桥独特的地貌资源最适宜开展( )
A.旅游观光
B.科研考察
C.交通建设
D.农业生产
6、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河流附近多形成新月形沙丘,其高度1~5米。图为“青藏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冬春季危害该铁路段的流沙主要来自( )
A.中亚内陆
B.西北大漠
C.附近山地
D.湖滩河滩
【2】能正确表示该地风向及新月形沙丘形态的是( )
A.
B.
C.
D.
【3】下列地形单元中,与新月形沙丘成因相同的是(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7、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完成下面小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9、某中学研学小组到我国西北某低山区开展研学活动,四个小组分别在甲、乙、丙、丁处展开植被调查。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的山顶M与河谷最低处高差可能为( )
A.590m
B.660m
C.810m
【2】甲、乙、丙、丁四处的研学小组能够互相对望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10、为保证冬季农业生产,北方人们多采用日光温室系统来解决冬季的低温冻害问题,其结构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下图示意北方某地日光温室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保证散热和湿度稳定,该地日光温室系统往往留有如图所示的两处通风口。晴朗的白天( )
A.风口①②均为出风口
B.风口①为出风口,风口②为进风口
C.风口①②均为进风口
D.风口①为进风口,风口②为出风口
【2】为增强该日光温室的增温效果,可以( )
A.扩大风口①
B.扩大风口②
C.加高加厚墙体
D.将玻璃换成塑料薄膜
11、2023年8月23日,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区普降暴雨,多处发生泥石流灾害。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诱发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人类活动
B.毁林开荒
C.暴雨洪涝
D.地质结构不稳定
【2】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沿山谷向高处跑
B.沿山谷向低处跑
C.向与河谷相垂直的山坡上跑
D.借助山谷中大树避险
1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太阳辐射受纬度、海拔高度和天气气候的影响,在地球上呈现空间和时间变化。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四地中,太阳辐射最丰富的是( )
A.台北
B.郑州
C.昆明
D.兰州
【2】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阴雨天气多
C.海拔较高
D.城市污染大
【3】从资源角度,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东南沿海
13、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我国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真正“踏上”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火星探测即实现着陆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 )
①脱离了地月系 ②脱离了太阳系 ③始终在银河系 ④进入了河外星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火星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极强
B.轨道半径很大
C.距离太阳更远
D.空气密度超低
【3】太阳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劲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14、找寻其他适合居住的星球是科幻小说的经典题材。以目前地球科技,前往太阳系外仍然困难,而在太阳系内,相较距离地球较近的月球和金星,火星最可能成为地球之外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地球 | 火星 |
平均绕日半径 | 1 | 1.5 |
公转周期 | 365.26 | 686.98 |
自转周期 | 23.9 | 24.6 |
质量(单位为地球质量) | 1 | 0.11 |
直径(单位为地球直径) | 1 | 0.53 |
表面大气压力(百帕) | 1013 | 7.5 |
【1】离开太阳系,首先进入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行星系统
D.地月系
【2】地球在太阳系的轨道位置是( )
A.第五轨道
B.第四轨道
C.第三轨道
D.第二轨道
【3】如果火星成为太空移民的目标,基于已知事实,下列正确的是( )
A.距离地球最近,交通方便
B.表面引力与地球几乎相等,有机会以大地工程制造出厚重的大气
C.与太阳距离适中且具有大气,整体温度能使水以液态方式存在于火星地表
D.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当,因此日夜温度变化的周期与地球类似
15、下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高原和盆地
D.平原地形
16、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描述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借峨眉山上半夜出现的秋月,来表达自己思念家乡亲友的情感。下图示意四种月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人当晚所见月相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诗人所见月相( )
A.是月球自转产生的
B.出现于农历十五
C.亮面朝向西侧
D.位于东部天空
17、下图中甲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乙图为“地球圈层构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纵波,②表示横波
B.①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C.古登堡界面以下,②传播速度加快
D.地震时,海洋船上的人只能感受②波
【2】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为地球外部圈层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DEF共同组成岩石圈
D.地震波通过古登堡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千米/秒
18、高山流石滩是由砾石、沙石形成的堆积地貌,多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植被稀少,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 下图为流石滩景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山流石滩土壤发育程度极低,其主要成因是( )
A.砾石沙石多,矿物质含量少
B.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C.冰雪融水多,微生物分解快
D.地势陡峭,土层稀薄
【2】关于高山流石滩植物的主要特征与自然环境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稀少是因为气候寒冷和土壤贫瘠 ②速生是为了适应暖季时间短
③叶片厚可抵御强紫外线的辐射 ④根系发达能够抵御强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流石滩植物花色多艳丽,最可能是为了( )
A.吸引昆虫授粉
B.增强光合作用
C.吓阻动物摄食
D.减少植物寄生
19、2023年10月31日,为保证神舟十六号乘组三名航天员顺利安全返回东风着陆场,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空中分队同时出动5架直升机,每架飞机保持200米的高度差在空中待命。直升机的搜索引导系统可以实时掌握神舟飞船方位、距离等关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干扰执行搜救回收任务机组与地面通信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
C.热力环流
D.地表形态
【2】本次任务中待命的直升机所处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
A.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
B.空气中杂质含量少
C.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0、2021年7月25日,台风“烟花”在我国浙江和江苏一带沿海登陆。受台风“烟花”影响,华东沿海等地有强风雨天气,浙江、上海等地出现大暴雨,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台风“烟花”来临,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城市水域面积小,调洪、蓄洪能力弱
B.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C.不透水路面较多,雨水下渗较少
D.基础设施完善的速度快于城镇化速度
【2】台风“烟花”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剧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B.对沿海城市的破坏力大,百害而无一利
C.甘肃等地迎来强降雨
D.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
21、某地理学习小组到郊区进行土壤的野外观测,在观测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土壤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 )
A.①为时间
B.①为地貌
C.②为腐殖质
D.②为成土母质
【2】同学们发现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
B.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C.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
D.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
22、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植被依次为( )
A.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热带荒漠、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2】与丙植被相比,丁植被突出的特点有( )
①植物种类丰富;②常见板根、茎花现象;③垂直结构复杂;④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图示植被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正确的是( )
①甲——草类枯黄,适应气候干季②乙——植被以旱生为主,以适应气候干旱
③丙——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④丁——常见板根现象,以适应气候干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2022年6月13日,一次持续了约3个小时的M3级太阳耀斑造成了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和太阳和日光层探测器(SOHO)捕捉到了这一景象。英国气象局称,这几年太阳很“安静”,太阳圈层有一些“稳定且不活跃的太阳黑子”,偶有较小的太阳耀斑。根据黑子区域数量,预计太阳活动将很平静,任何中度耀斑都有一定概率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稳定且不活跃的太阳黑子”以及捕捉到的太阳耀斑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
C.色球层、日冕层
D.日冕层、色球层
【2】此次太阳活动( )
A.处于太阳活动极大年
B.低纬度地区也可见到绚丽的极光
C.日冕物质抛射增加
D.距太阳活动极大年还有5—6年
【3】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可能导致( )
A.太阳辐射增强
B.航空公司导航受干扰
C.轨道列车脱轨
D.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24、读我国某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导致图中①②差值明显大于③④差值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植被
C.光热
D.土壤
25、除黑子、耀斑外,太阳活动在日冕层表现为____。
26、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A中方框代表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数字代表各种地质作用。
材料二 图B为亚洲东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一图A中代表岩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A中的地质作用与图B中乙、丙两处岩石的形成对应的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填数码)。
(2)图B中丙岛屿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 板块的相撞挤压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3)图B中甲处形成山地原因是________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 (甲或乙)处,理由是________ 。
27、下图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____,____,____,
(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____图中⑤是____在它们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____带。
(3)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28、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左图中②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其成因____。
(2)上左图中④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⑤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自然带从①→④→⑤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地域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差异为基础的。从③→②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受____因素影响。
(3)上右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A、B、C所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
29、人类与环境休戚与共,人地关系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采集渔猎时代,人地关系保持原始的________关系。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与环境的________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提出“________”的口号,使人地关系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____。
3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所示四座城市中,地转偏向力往左偏的是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
(2)左图所示时期,甲地正午时刻物体的日影朝 方。
(3)如右图所示,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地球从④位置向②位置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趋势为 。
31、读图甲“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的流量变化图”及图乙“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该甲图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示意图中,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A. B. C.
(2).该甲图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示意图中,A形成 汛,B形成 汛。
(3).甲图代表河流位于我国的 地区。
(4)写出图乙中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B. C. E. F. 。
32、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水循环水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为________(填字母)。
(3)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环节,下列能实现该环节的地理事物是____________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长江 C.人工降雨 D.登陆深圳的台风
(4)下图为“某城市道路硬化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能反应该城市道路硬化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首飞成功。浦东在未来将形成一个产值规模达1500亿元以上的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
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场32.5千米。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
A.公交客运车 B.水产冷藏车 C.旅游大巴车 D.集装箱卡车
(2)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 。
A.降低施工成本 B.保证通航顺畅 C.减轻台风影响 D.缓和海浪冲击
(3)起源于19世纪的现代钢铁工业,其区位选择经历了三次变化,在早期以 为主导区位因素,典型代表如 ;20世纪初以 为主导区位因素,典型代表如 ;二战后以 为主导区位因素,典型代表如上海宝钢。
(4)与宝山钢铁工业相比,浦东的大飞机制造产业有哪些不同的显著特点?
(5)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制造过程中,其生产零部件来自全球各地,形成了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形成这种工业地域联系的条件是 和 。
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日期为___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图中A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B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C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____(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这一天贵阳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长一年中最____(填“长”或“短”)。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喜马拉雅山脉受____(流水/冰川/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山峰顶部多侵蚀地貌。
(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____地貌。
(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____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____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
(4)游记中的“穿穴之流”指的是____;在“穴”顶多形成向下生长的____(石钟乳/石笋)地貌,它是流水____作用的结果。
3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甲地空气_______,其地面形成_________,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请把图①“甲、乙、A、B”四点气压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
(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____,此时,近地面吹的是____风。若该图表示东亚季风,则此时是____季,风向为____。
37、读以下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其水源来自_________。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
(3)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是:
。
(4)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 、 的气候特点,这种结构可以挡风,南窗较大,是为冬季等进入较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