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将发硎(磨刀石) 万马齐喑(沉默)
B.学而不厌(满足) 春芳歇(休息)
C.地履其黄(踩,踏) 余尝谓(无所谓)
D.默而识之(知识) 心到最急(重要)
2、“我……要钱……”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语意未尽。
3、《猫和生病的鸡》中猫装扮成( )去看望鸡?
A.工匠 B.医生 C.建筑工人
4、选词填空。
坚定 坚强 坚决 坚持
(1)通过这次成功的试验,大家更加( )了完成任务的决心
(2)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勇于克服,做一个( )的人。
(3)人民解放军战士向党和政府表示,( )圆满完成“(5)12”四川大地震救灾工作。
盼望 希望 愿望 渴望
(4)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新人,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 )。
(5)长大了做个解放军是我的( )。
(6)四川大地震后,灾区的儿童( )着能早日回到学校上课。
5、请你先补充词语,再结合语境,将恰当词语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恍( )大( ) ②情( )自( ) ③半夜( )
④( )然( )敬 ⑤神( )妙( ) ⑥( )见血
老师的批评___________,使我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船jiǎng____ 规lǜ____ róng____树 jiū____正
木zhuāng____ 树shāo____ pāo____弃 zhǎng____潮
7、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瞬间将彩蝶卷入口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反义词。
温暖——(_______)寸草不生——(_______)乖巧——(_______)
清秀——(_______)强烈——(_______)轻快——(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
①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那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稍带点儿黄,不及织女星亮,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②若是我们一连几晚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要看两星相会,白白地熬个通夜。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③什么叫作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④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事,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千米。可是天空是如此广,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运了。
【1】③④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关于牵牛星、太阳等的天文学知识。
B.织女星比牛郎星更明亮。
C.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4】“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你还知道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高贵而又深沉。西栅被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起航。西栅,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烛白色的。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们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渡船大体看来是梭形的,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 黄的灯影,是那么的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选自《迟子建散文精选》,有删改)
【1】第①自然段中写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_____色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栅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_____色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读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从中体会出作者对西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根据第③、④自然段的内容,请你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4】第④自然段中“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是________态描写,从中体会到西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开心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很随便的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象 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请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读第七自然段,根据提示,从2——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的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①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在人生的第一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完成练习。
止咳灵说明书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食用酸冷食物。
【1】说明书中“本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上的“止咳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服用”与“食用”都含“吃”的意思,但“服用”用于______________,“食用”用于_________________。
【4】王云喝水呛了,咳嗽起来,他该吃止咳灵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遵医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吃止咳灵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语段中加点字的“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引入歧途”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的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我就问他:“同志,你在哪一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啊?”
“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
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拉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得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过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走头,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宾方向走去。
【1】“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碰到老同志的?
【2】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鬼”怀着怎样的心情向前赶路?
【3】“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光明大路”,“光明大路”是什么?
15、阅读天地
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四十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旅途( ) 诱惑( ) 抉择( ) 告诫( )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请你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把“鱼”加上了引号,你认为这里的“鱼”还可能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学类文本阅读。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我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④大约清晨七点钟,我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而鸣沙山和莫高窟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⑤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⑥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⑦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⑧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⑨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05-24,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魂牵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彩熠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⑦段“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体会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品读文章最后一段话:“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联系全文想想,作者“永远镌刻在心中”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下列词语。
士人:___________
有恒: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
无尽: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句子。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___;三要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4】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一两点来。
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奖赏—— ________ 接受——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
②“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
【4】填空。
①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
②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
19、基础阅读《白鹭》节选
①那雪白的羽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啄,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疑短,素之一忽则疑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②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③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④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净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第①句运用______修辞,从______、______、______和脚等四个方面赞美了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嗜好”是特殊爱好,白鹭的“嗜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③④句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请你为三幅画各取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将下面的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天而降的石块把敌人砸得屁滚尿流。 (改为“被”字句)
23、习作
家乡一定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请你向外地朋友描绘如今的家乡景观,或是介绍一种家乡特产,也可以描写发生在家乡的一件事情,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50个字。注意习作中不出现真实地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