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随着唐朝的结束,崛起于唐朝版图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五代、北宋相始终,成为又一个“北朝”。“它”是
A. 元朝
B. 西夏
C. 金朝
D. 辽朝
2、长征途中,红军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是在(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夹金山
3、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是
A.重返联合国 B.设立经济特区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4、下列关于秦始皇、汉武帝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开国皇帝 B. 都加强中央集权 C. 都是有名的暴君 D. 都推行儒学教育
5、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等杰出的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任用贤才 ④统一南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中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准许创办报刊
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 创办京师大学堂
8、如图所示古钱币采用了外圆内方的形制。这一币制反映出契丹( )
A.改变了游牧生活
B.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C.与北宋互通使节
D.接受了北宋的岁币
9、2008年5月12日四川议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国带人了极大的火难之中,一切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人的心。一个学生问道:“成都平原上的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幸存?”这项巨大工程是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0、历史时间的计算是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请你计算一下,西汉王朝从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多少年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11、下列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受严重打击原因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 通货膨胀的困扰
C. 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
D. 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
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在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3、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指出:“今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下列属于“大规模建设”成就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14、19世纪,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是因为( )
A.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
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强大工业国
C.英国是最大的黑奴贩子
D.“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15、古代世界出现了一些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下面哪幅图展示了阿拉伯帝国的疆域
A. B.
C. D.
16、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土地革命
17、如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春秋
B.战国
C.商朝
D.西周
18、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C.少数民族统治者采取的汉化措施 D.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19、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 , 读尽诗书也枉然。 ” 这句话说明了 ( )
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20、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春天受了风寒,夏天就容易拉肚子,夏天中暑,秋天更容易得病,秋天受了湿冷,冬天容易咳嗽,人们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这一看法(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C.强调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D.说明他还擅长于外科手术
21、梵高的代表作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______》等;日本明治维新通过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22、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 )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最先称霸。
23、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牛顿的科学巨著第一部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的著名战役一例_______________
(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____________
(4)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__________________
25、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______”。
26、历史在丰富着影视,影视在透射着历史。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秦灭六国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电影《甲午风云》中,率部众冲锋向前、壮烈殉国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他的爱国壮举不禁让我们感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电影《三巨头》再现的是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领导人为打败法西斯势力多次协商合作的历史,1945年2月这三巨头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
27、填空题。
(1)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_。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之一是________。
(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四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图 A 是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_制造的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图 B 人物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___________经过多年研究,他于 1867 年发明了现代炸药。
29、观察《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在图中方框内写出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中文名称。
A.洪秀全在此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B.1853年,太平军攻占此地并定都
30、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1、改革和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道路创新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1927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哪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指出这一道路开辟的标志性的事件。
(3)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肆掠,使世界经济遭到了重创。而1933年美国总统面对当时的世界经济危机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摆脱了经济危机?罗斯福的措施有何特点?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在合作——在对抗”的曲折发展历史。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和谈共谋大业……,周恩来亲历和谈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拥有优势兵力额精良装备,又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扬言在三五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但结果却是人民解放军用了三年时间彻底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基本胜利。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前夕,“周恩来亲历和谈”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华全面侵略”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列举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上展现材料二中“凝聚力”的战役各一例。
(3)材料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事件是什么?
(4)综上所述,对国共关系发展史你有何启示?
33、当西欧文明进步步伐加快之时,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千年辉煌成就中,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淹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当中
请问:根据材料,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简单阐述?
34、阅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6世纪以来世界部分地区人口迁徙示意图(局部)
(1)当时人口迁出的地区主要是____洲和____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①、②两个方向任选其一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通过探究,你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