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呈贡区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各类鲜花、宝珠梨、臭豆腐……以前的“土疙瘩”,正在成为叫得响、卖得旺的“香饽饽”。这说明呈贡区( )
A.彻底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
B.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
C.乡村振兴已经领先全国
D.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
2、王明总是抱怨:“学习真是太苦了,我甚至都不想上学了。”王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 )
①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
②学习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③经历学习的辛苦,收获成果时,我们能体验学习的美好
④学习中的困难和辛苦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3、少年胡某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最终酿成了悲剧。这告诫我们( )
A.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无法控制的
B.负面情绪都是有害的,要积极回避
C.只有在专业医师的帮助下,才能合理调节情绪
D.持续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会危害身心健康
4、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
A.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B.具有回报社会的意识
C.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D.干一番大事,报效国家
5、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6、谁能凌绝顶,看取日东升。在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大学生们登山远眺,观望日出,挥舞着国旗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大学生们的这一行为彰显出( )
A.对文化有自信
B.对民族有底气
C.对国家有认同
D.对发展有信心
7、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不同,网络交往( )
①能把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 ②能拓展我们的交往圈
③使我们借助电脑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 ④是现实可见的朋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8、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社会听证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这说明( )
A.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B.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
C.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9、下列有关网上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B.互联网无所不能,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
C.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D.网络能超越时空限制,是我们交友的最佳方式
10、危某某与姜某某因农村土地承包问题产生纠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经镇派出所、镇人民调解中心多次调解,均未达成调解协议。于是,危某某将姜某某告上法庭,法庭调查事情原委后做出判决,解决了纠纷。这个案例主要启示我们( )
A.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
B.每个人既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更是参与者
C.学会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解决生活纠纷
D.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1、2022年10月16日我们党召开二十大,“学习强国”平台从4月份开始开设了“我为二十大建言”专区,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通过网络开展此活动( )
A.丰富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内容
B.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
C.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D.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1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认为友谊需要绝对的信任和忠诚,为朋友可以做任何事。对此,他们应该澄清的认识是( )
A.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B.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C.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D.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13、年过八旬的陈秋影是习近平主席的初中老师,如今回忆起习主席学生时期的点点滴滴,她用“沉稳好学、遇事礼让”来形容。习主席在中学时期热爱足球,喜欢文史典籍。陈老师的分享给我们的启示( )
①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②学习能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③青春梦想让生活更有色彩④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列做法体现“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是( )
①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不断调整人生选择以求科学救国
②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为祖国研制核潜艇
③为了经济利益把搜集到的军事情报卖给情报搜集者
④为展示自己见多识广,在军事禁区拍照并发朋友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课间,某班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聊起了中学生活的话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对我们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②中学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不符合我们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
③中学时代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④中学时代要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努力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6、某中学开展了主题为“悦纳自我”的体验式活动,通过“发现珍宝”和“优点轰炸”等环节来激励学生内心形成积极自我评价。这项活动( )
A.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自卑的心理
B.能够彻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C.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D.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17、“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②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③德为基石有教化作用,法为准绳有规范作用
④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年夜饭,更是幸福团圆的味道,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之爱。下列对于亲情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亲情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B.人们可能会因亲情的平常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C.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D.只有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才拥有最美好的亲情
19、2023年8月22-24日,李强总理在广东调研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这一强调是因为( )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C.改革开放让中国迅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D.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
20、北京某餐馆发出的一则通告在网络刷屏,温暖了无数人。套餐A带给人温暖,是因为餐馆经营者( )
《暗号:套餐A!》 |
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 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他人。 提示: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 |
A.能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B.关爱他人时,能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
C.承担国家责任,积极投身国家扶贫工作
D.努力践行了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人生自古就有许多愁和苦,请你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情绪就像一颗神奇的果子,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当生活的路上遇到了“不平事”,你如何才能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
课堂上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请你辨析。
22、 到底该不该罚款?
随着交通法规的不断完善,机动车辆基本能遵守交通法规。但是,不少城市的非机动车辆,如电动车自行车等却不管不顾,横冲直撞,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某县交警部门对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闯红灯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第一次罚款10元,第二次罚款20元,依次原加,并且要加大曝光力度。
此做法引发了网上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是交警部门的“作秀”行为;也有网友认为,现在谁还在乎这几十元钱,该罚罚,该走走,别理他们;也有网友认为,这种罚款比较严苛,保证不出事就行了;还有网友认为,做得好,就应该严格规范和要求………
面对上述网友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3、当你遇到下列情境,请说出你的的正确做法和理由。
情境一:你的朋友张某应征入伍,因怕苦怕累、不愿受部队纪律约束,以各种理由企图逃避服兵役。
正确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你的同学小刚不愿学习,经常逃课,还说上不上学是他的自由。
正确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三:你发现有人通过互联网把某军事基地的一些涉密图片发往境外秘密邮箱。
正确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当今社会,网络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请你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市七年级学生志远在网络微博上添加一个陌生人为好友并发布自己的照片,陌生人根据他签到的位置和照片找到了他,志远险遭抢功。
针对当前学生上网的现状,有专家指出未成年人不应该通过网络这种方式结交朋友。
(1)志远的遭遇启示我们在使用网络交友时要注意什么
(2)关于网上交往,你想对专家说点什么?
25、【共圆千年梦想,奋斗成就未来】
2021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正意气风发向严的宣告响彻寰宇、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1)我国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同学们是见证者;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同学们是奋斗者,请你畅想2050年你的生活状态。要求:不少于50字,不要出现学校姓名等信息。
(2)畅想2050年你的生活(或职业)状态:
26、【学会关爱他人】
2021年5月,广东省普宁市三名中学生救助一名跌倒老人的故事,在广大市民中广泛流传。网友们纷纷为其点赞,人民日报客户端对此进行了报道……景芙蓉、肖佩贤说,她们当时结伴上学,步行在河滨南路上,看到一个老伯摔倒了,两人来不及多想就走过去,帮助老人。此时,从另一方向行进的黄楠也赶紧上前帮忙。三人没有一点犹豫,将老人扶起至旁边休息。扶起老人后,她们发现老人受了伤,赶紧拿出随身带的纸巾给老人擦拭,安抚老人的情绪并联系他的家人将老人及时送往医院。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关爱他人的理由。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关爱他人?
27、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共享单车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发展现状】
共享单车是在共享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的平台,主要服务于市 区短程出行。共享单车提高了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承载率,有效解决了步行耗时、公交拥 挤、开车拥堵、换乘费事等问题。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共享单 车的发展,政府、运营者和使用者三方面都应该共同努力。
(1)阅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共享单车发展的依据有哪些?
【存在问题】
就在共享单车给市民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尴尬:有人将路边的共享单车私 自加锁,占为己有;有人伪造了多家品牌共享单车的二维码数百枚骗取使用者的钱财; 还有人 恶意将单车扔进河里等。
(2)请你运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中的人们的行为。
【治理措施】
对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专家建议可通过信用体系来解决。每辆车都有跟踪轨 迹,不按规定停放可提供收费额度甚至停止使用资格。在技术上对每辆车、每个借车人 的轨迹跟踪,一旦发现骑车人无序停放,一次可以警告,二次加重警告,超过三次就停 止借用的功能。
(3)从诚信角度,谈谈材料对你的启示?就治理上述问题,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8、 案例:15周岁的初三学生陈某,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偷同学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他非但没有改正,反而经常在校外偷窃财物,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如果你是法官,请你为陈某案例的最终判决给出判定理由(或依据)
(2)陈某的案例给成长的我们哪些启示?
(3)针对案例,请设计一种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