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2、下图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东晋的建康
4、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骨打 D.阿保机
5、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黄巢
D.岳飞
6、如下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A.“平斗桶权衡丈尺”
B.“集小乡邑聚为县”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明尊卑分封等级”
7、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
①提出“治未病”理论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你觉得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疆域广大
B.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D.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9、“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一段长期的动荡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结束这段“长期的动荡时代”,再次完成中国统一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北魏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使用的主要造字方法有( )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11、某校社团准备进行以“汉武大帝”为主题的专场演出活动,下列符合演出内容的有( )
①建立郡县制 ②颁布“推恩令” ③修筑长城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盐铁专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唐朝刘禹锡在曾写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我国土生土长宗教是( )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13、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扁鹊
B.李时珍
C.华佗
D.张仲景
14、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下列历史人物,最早当上皇帝的是
A.卫青
B.曹操
C.刘备
D.赢政
15、三国时期,孙权曾经派( )去过台湾
A. 张骞 B. 霍去病 C. 卫青 D. 卫温
16、《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这反映出当时的战争已使用( )
A.弓箭
B.指南针
C.火药
D.战车
17、中国古代有位改革家,果断地抛弃本民族落后的东西,积极吸纳汉族的先进文明,使本民族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交融。他是
A.商鞅
B.秦始皇
C.张骞
D.北魏孝文帝
1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9、楚汉之争中,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并利用行政能力和政治影响力都不能忽视的“秦吏”宣布政令,对秦本土的政治经济现状不作根本性触动。由此可知刘邦( )
A.注重政权平稳过渡
B.施政方式过于保守
C.对前朝旧官僚妥协
D.无力与秦军相抗衡
20、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 )
A. 道家的“自然无为” B. 儒家的“仁政”
C. 墨家的“兼爱”“非攻” D. 法家的“以法治国”
21、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_____,最后完成于______。
2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_____制度。
23、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
24、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___”。
B.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________正式实行管辖。
C.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4世纪初经________人传到了欧洲。
D.明朝末年,广大农民纷纷起义,________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E.清朝时期,__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5、______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______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了城内,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6、刘邦打败________,统一了全国,于__________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7、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____。
28、历史典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是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
29、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海外贸易。
30、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的朝代开始的朝代是____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农书》 王祯( )
B《窦娥冤》 司马光( )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
32、列举春秋五霸中的五个霸主。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经济政策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規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填、少填、错填均不得分)
A: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______
B: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_______
C: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_______
材料二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续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四·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