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藏拉萨2025届高一历史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李世民—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③

  • 2、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横空而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 3、《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关注民生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4、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 B.王莽 C.张角 D.刘邦、项羽

  • 5、元朝时设立的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通判

  • 6、“杰出的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如果将历史人物进行分类,那么,司马睿应该在下列哪一类(  )

    A.陈胜、吴广

    B.刘秀、曹丕

    C.华佗、张衡

    D.张骞、班超

  • 7、下图发明与黄帝有关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8、汉武帝釆取各种措施最终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他派卫青、霍去病抗击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契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 9、《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顾恺之

    B.陶渊明

    C.王羲之

    D.司马迁

  • 10、在古代,农民起义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下列不属于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共同点的是

    A.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B.都面对黑暗的社会统治

    C.都是有组织、有准备的

    D.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历史老师提供的幻灯片(如下图),能够提炼出的历史主题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工业化起步

  • 12、如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 13、唐太宗“民惟邦(国家)本(根本),本固(安定) 邦宁” 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百家争鸣影响

    D.隋朝暴政而亡

  • 14、小南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     

    A.河姆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周口店遗址

  • 1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 16、《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禁锢思想

    C.强化皇权

    D.改革科举

  • 17、公元1644年4月,明朝都城北京被攻占,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而亡。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推翻明王朝的是(     

    A.李自成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顺治皇帝

  • 18、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聞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汗始于公元前770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戚一落干丈

    D.春秋时期“霸主”完全取代了周天子

  • 19、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A.1115年

    B.1126年

    C.1127年

    D.1140年

  • 20、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重用人才

    D.建立行省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国历史上一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的战役是

    (2)秦末农民战争中项羽英勇善战消灭秦军主力的的战役是

    (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4)歼灭袁军主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

    (5)和成语“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一次战役是

  • 22、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按要求写出下列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1)他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他是:

    (2)在他生活的地方,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他是:

    (3)他具有“部落首领”和“奴隶国家国王”的双重身份,他是:

    (4)他领导牧野之战,率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他是:

    (5)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6)他修建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他是:

    (7)他认为人们要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他是:

    (8)他提出仁者爱人,实行仁政,主张“有教无类”,他是:

    (9)他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他是:

  • 23、中国已发现的古代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

  • 24、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了善于谋略的______和敢于决断的______

  • 25、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越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城市是____________

  •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_____。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_____________”。

  • 27、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_____________

  • 28、【励精图治空前强大】____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 29、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

  • 30、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1)

    (2)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______

    2. 汉武帝接受_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西汉宗室______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4.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北朝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天子巡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强士)。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四:(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根据材料一,说出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项制度后来被哪项制度所取代?

    (2)根据材料二并观察图片,说出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商鞅是如何推行“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和“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出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5)结合所学知识,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到“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