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宁营口2025届初三语文上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敬亭拜说书名家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评话界一代宗师。

    B.海啸发生时,巨浪摧毁了沿途的桥梁、庄稼与房屋,真有一番石破天惊的景象。

    C.莫言的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的形象,她们每个都惟妙惟肖,个性鲜明。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篷松的羽毛里

    B.我不敢冒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C.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妇女经济地位的增强,使其在社会和婚姻生活中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

    B.我们来到抗疫表彰大会的现场,聆听抗疫英雄们的事迹汇报,无不使人感慨动容。

    C.本着为和平、正义而战为原则,我党以非凡的气魄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

    D.现实已让我们认识到,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犹太民族特别重视教育,他们把学习作为______的使命,重智慧胜于重金钱。

    (2)如果有自己的书屋,一定不以______为目的,一定是温馨纯净的。

    (3)对朋友的隐私只能保护绝不能打听乃至______。

    A. 终身  营利  披露   B. 终生  盈利  披露

    C. 终身  盈利  透露   D. 终生  营利  透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

    (选自《十国春秋》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咸以知兵/之者谁 B.张文表战/日行一

    C.与之农而造之/百废 D.犯法/吾求古仁人之心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吾 今 私 汝 则 可 汝 居 官 无 状 吾 不 敢 以 法 贷 汝。

    3结合选文分析年轻时的周行逢是怎样的人,他后来有了怎样的转变?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洗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阕采用以__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环境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析下阕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开展“奋斗青年”座谈会,以下是座谈会的开场词,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______,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踊跃……哪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帜!

    ______。从情势危急的抢险救灾前线,______: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______……新时代的青年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青年一代既要坚定理想信念,也要有责任,敢于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1)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国难当头的奔走呐喊

    ②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

    ③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

    ④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本次座谈会的开场词催人奋进,小安将其摘录进自己的笔记本中,并做了知识归类。以下是节选,请你协助她完善①并对②③给出修改建议。

    ①文常:“千帆竞发”一词出自________(诗人)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②短语:波澜壮阔、砥砺前行、抢险救灾(并列短语)

    ③复句:青年一代既要坚定理想信念,也要有责任,敢于担当……建功立业。(递进复句)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3)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   ,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论语十则》)

    (4)晏殊《浣溪沙》的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羊蹄甲

    席慕蓉

    羊蹄甲是一种很难画好的花。花开时,整棵树远看像是笼罩着一层粉色的烟雾,总觉得看不清楚,画不仔细。可是,你如果真的要靠近了来观察它的话,它那一朵一朵细致如兰花的花朵却又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和远看时完全不同,你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假如一朵一朵地画起来,怎么样也不像原来的那棵树,但是,假如只用深深浅浅的色点来表现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花朵那样秀美细致,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色点来形容就算了的。

    我们师专校园里有几棵很老的羊蹄甲树,长在堤边,一到开花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近也不对,远也不行,不断地变换着位置,一边观察一边嘴里埋怨着,手底下却又不肯停止地画了起来。

    我坐在树下观察他们的表情,觉得他们和年轻时候的我并没有两样,不禁微微地笑了。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有几瓣落在男孩子的肩膀上,有几瓣落在我的速写簿里,似乎还带着一阵淡淡的幽香。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

    不是吗?在整个人生的长路上,不是都开着像羊蹄甲一样迷迷蒙蒙的花树吗?往前看过去的时候,总是看不真切,总是觉得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等到真的走到树下了,却又只能看到一朵一朵与远看时完全不同的单薄细润的花朵。只要稍微迟疑,风就吹过来,把它们一瓣一瓣的吹散,轻柔地拂过你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的一棵迷蒙的花树走去。

    等你回过头再望回来的时候,在暮色里,它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迷蒙的记忆,深深浅浅、粉粉紫紫地站在那里,提醒你曾经走过去的,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路上,走得很慢,隔得很远,却络绎不绝。

    1画羊蹄甲难在何处?本文写“我”画羊蹄甲目的何在?

    2说说第5自然段“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种细密的绿”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第四自然段中“觉得他们和年轻时候的我并没有两样”,你认为年轻的“我”可能是怎样的?那现在的“我”呢?

    4“忽然觉得,人生也许真的就是这样了”中的“这样”具有什么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席慕蓉的诗文擅长以花悟人,以花寄情,赏析《七里香》,说说此诗所表达的情感。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这就是母亲

    蒋勋

    1)1月7日,我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台中的快车,上了车我就放斜椅背,准备休息或看书。

    2)车快要启动时,我忽然听到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声惊扰,回头张望。

    3)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近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得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

    4)然后,七号车厢的乘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着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5)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6)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A]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道:“我不要去——”

    7)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了较远处的空位上。

    8)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的口,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9)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10)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位妇人说:“我要吃——”

    11)另一位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皱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硬朗。她即刻从一个手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12)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包装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散落四处。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13)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

    14)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

    15)她点点头。

    16)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残屑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停为她擦拭着。

    17)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18)母亲很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19)一位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

    20)[B]作为母亲,她也曾经懊悔过吗?愤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

    21)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做的功课,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一位母亲好。

    22)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车窗外夕阳的光,映照着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发丝由白变黑。

    23)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选自《池上日记》,有删减)

    1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选文主要写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哪些事?请从“母亲”的角度概括。

    2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A]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B]作为母亲,她也曾经懊悔过吗?愤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从修辞手法角度)

    3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写出两点。

    4文中加点短语“应做的功课”指什么?结合生活体验,简要说说你对自己“生命的功课”的思考。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收时节   厉彦林

    ①望着蓝天白云下金黄的麦浪,闻闻漫山遍野沁人心脾的麦香,总会想起弯腰割麦的时光。

    ②我的故乡沂蒙山区,山多岭多地薄雨少,小麦熟得快。清晨沉甸甸的麦穗还泛着嫩杏黄, 西南风一吹,中午麦芒就炸开了,风一刮,麦穗麦粒容易掉地上。真是“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③割小麦是当地庄稼人一年中最累的农活,“过一个麦季,脱一层皮”。我记事时,村里以生产队为单位统一收割小麦。头天晚上,家家户户“磨镰霍霍”,用磨刀石把镰刀磨得锋利无比。第二天天不亮,麦地里就已经人头攒动。趁着太阳刚露出山头,气温不高,收割小麦最出活儿。队长弓腰割麦在前,社员们随割其后,如徐徐展开的“人”字形雁阵。人人镰刀如飞,步伐稳健,一会儿工夫,衣服就湿透了,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转眼就鸦雀无声,只有镰刀割麦的“唰唰”声了。

    ④麦芒刺扎在身上容易过敏起红疙瘩。割麦子时,大都穿深色长裤长褂,将袖口、裤脚系紧,胳膊和腿尽量少暴露。中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像粘在了脊背上。趁天气晴朗,脱粒、晒麦、扬麦场。生产队里的麦场有足球场大,四周垛满了山一样的麦捆子。脱麦粒,不再用石碾压,而换成了烧柴油的脱粒机,机器飞转,尘土飞扬,脱粒的人忙得大汗淋漓。打麦场是孩子们的欢乐场。麦秸垛像弹簧床,放了暑假的孩子们一边帮父母堆麦秸垛,一边在麦秸垛上又跳又闹。队长喊收工时,孩子们也在麦垛上睡着了,月亮已挂在村头的树梢上。

    ⑤麦收后,家家分到了新小麦,农家日子也就滋润起来了,家家灶膛里散发着醉人的麦香。当然,那年月农家日子穷,只有逢年过节、家来贵客,才舍得吃上顿小麦细粮。手巧的媳妇、姑娘用麦秸秆,编织出漂亮的草帽、蟋蟀笼、手提袋、蒲团等日常用品,装饰着清淡的生活。

    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开始一家一户割小麦了。记得那年暑假,我赶回老家帮助父母收小麦。云不动,树不摇,麦田真像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临近中午,我感觉全身的水分都被烤干了,嘴唇干得起皮。可娘割麦的动作依然流畅自如,腰弯得超过九十度,左手揽麦,右手挥镰,镰刀几乎贴着地皮,“嚓、嚓、嚓”几声,一抱沉甸甸的小麦就 被顺势堆在了地上。我直直腰,感觉胳膊上被麦芒划出的小口子,沾上汗水后,钻心的疼。不一会儿,娘开始打捆了,父亲和我割麦。父亲割八行,我割五行,我拼命地挥舞镰刀往前赶,但仍然被越落越远。腰痛得实在难以忍受了,只好直直腰,喘口气,手心也被镰把磨出血泡。我割着割着,竟然觉得越来越省力,很快赶上了父亲。这时,我陡然发现,实际上我只割了三行,那几行父亲早已替我割了。这时娘起身从地头苇笠盖着的铁桶里盛来半瓢绿豆汤,还用衣袖擦了擦我脸上的汗和尘土,“来喘口气,喝口水,长时间不干手生”,我仰起脖子“咕咚咕咚”连灌几口,娘笑着劝我:“慢点,慢一点”,那缕甘醇直沁心底,让我神清气爽。不几天工夫,各家各户大小不一的麦秸垛,你挨我、我挤你,犹如满锅的馒头,排列在了场院和地头。

    ⑦后来,每年麦收季节,我们单位就用大客车拉着大家到省农科院的麦田里割小麦,每人发一把镰刀、一顶草帽,割一会儿还让大家擦擦汗、直直腰。领导告诉我们:就是让你们年轻人体验一下割麦的辛苦,明白一粥一餐来之不易的道理。

    ⑧进入新世纪,小麦收割机逐步普及,连我家乡的山地也用上收割机了,不仅价钱适中, 活还干得利索妥帖,省心、省力、省时。乡亲们不用像过去那样手拿镰刀弯腰弓背割小麦了。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几趟,轻轻松松就把大片麦子收割完成,麦粒自动装入布袋,麦秸秆直接粉碎在田地里,有的还能同步暗播上秋季作物。

    ⑨“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有了新小麦,娘就会给我们包水饺,还会蒸馒头、擀面条、烙锅贴,那饭真是越嚼越香、越品越美,那纯正香甜的滋味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至今依然回味无穷。

    (摘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引用俗语、谚语内容凝练,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增添阅读趣味。

    B.文章多次使用拟声词,使人对劳动场面更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C.生产队割麦时“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转眼就鸦雀无声”可见劳动的辛苦。

    D.作者写道:那年月农家日子穷,只有逢年过节、家来贵客,才能够吃上顿小麦细粮。

    2根据文章填写“我”在不同时期对麦收的不同感受。

    小时候,___________→上世纪八十年代___________→进入新世纪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清晨沉甸甸的麦穗还泛着嫩杏黄,西南风一吹,中午麦芒就开了。(赏析加点词语)

    (2)娘割麦的动作依然流畅自如,腰弯得超过九十度,左手揽麦,右手挥镰,镰刀几乎贴着地皮,“嚓、嚓、嚓”几声,一抱沉甸甸的小麦就被顺势堆在了地上。(赏析句子)

    4试分析第⑥段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那饭真是越嚼越香、越品越美”的含义。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

    请以“密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从生活中选取写作材料,写出自己切身感受;②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