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中华美德公园是中国第一个以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公园。公园以中华美德格言为载体,把“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爱国精神”、“礼义廉耻”等内容与原有生态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成为涵养美德,传承文明的新式公园。中华美德公园的创建与开放( )
①有利于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发展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有利于凸显中华传统美德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点
③有利于培育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价值
④有利于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全国多地政务新媒体向短视频平台延伸,丰富了政务公开途径,成为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6098个。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直接性、有效性不断增强
B.互联网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C.公民参与民主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权利实现
D.网络民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C.人民当家作主
D.共同富裕
4、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低碳,你我同行”。下列能体现践行低碳行动的是( )
①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上学②为了方便开启不拔掉电器电源
③在家点外卖要求配送相应餐具④节约用水用电,稿纸正反面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海外展商参展,齐聚“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波斯的地毯、巴西的咖啡、印度的雕版印染……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语言,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 )
①世界文化丰富多彩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④当今世界是开放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以下“基础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②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④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某班举行的“迎接2024年元旦畅想美好未来”的班会上,16岁的小毅与同学们一起畅谈未来的梦想。下列他的美好愿景比较符合现实的是( )
A.寒假去当脱贫攻坚志愿者,为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贡献力量
B.大学毕业后去,准备投身于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C.待我28岁时,可以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举怀庆祝
D.30岁的我,可以见证我国已经完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民族复兴大义
C.增进彼此理解信任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9、“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②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③德为基石有教化作用,法为准绳有规范作用
④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下面对于我国教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
②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③教育是我们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中华教育观是中华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为基础。( )
A.自然规律
B.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C.经济发展
D.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以下小静制定的低碳行动四种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A.方案一:学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
B.方案二:选用可再生的材料制品
C.方案三:养成物尽其用文明习惯
D.方案四:少量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13、某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建设地铁,出台了《某市地铁规划草案》,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反映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 )
A.社会听证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14、长春市有关部门举行地铁一号线票价听证会,问策于民,此举有利于( )
①有关部门科学决策
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公民行使立法权
④人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推进京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上举措旨在( )
A.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B.实现人民同步富裕
C.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D.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6、2022 年 10 月 3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该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使法律制度成为宁静环境的守护神。该法的颁布表明( )
A.我国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环境恶化加剧
B.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公正司法
C.我国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健全法律体系
D.我国法律本质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1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8、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我国一切工作中心
B.我国将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中国正影响并引领着世界发展
D.开放目的是为了经济高速增长
19、以下是某校十月份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推荐书目 | 推荐理由 |
《论语》 |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代表作。读者可透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 |
《与妻书》 | 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
《雷锋日记》 |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日记,平凡的文字难掩青春的激情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
十月份的阅读主题应该是( )
A.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B.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C.传承中华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
D.践行扶危济困,塑造良好的个人道德形象
20、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万亿余元增长到2022年约13万亿元。曾经“做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大道纵横;曾经布满荒野滩涂的前海,如今满眼繁华;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①有利于港澳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港澳发展韧性,抵御外部风险
③表明维护港澳繁荣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是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此,有同学乐观地认为:经济腾飞就实现了中国梦。(____)
22、“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 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风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文明出行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此类事件引发网友热议。请你辨析以下观点:
A: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更重要
B: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发展
23、【德法同行】
2021年8月3日,扬州警方发布通报称,南京64岁女子毛某某不遵守防控防疫法规要求,擅自离开封控地南京,隐瞒南京旅居史,频繁活动于扬州市区多处人员高度密集地,致使新冠疫情在扬州市区扩散蔓延,造成极其严重后果。公安机关依法将其刑事拘留。一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毛某某年龄大,情有可原,只应受到道德谴责,不必受到法律制裁。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24、 2018年8月2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在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上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围绕三年完成3000万人脱贫、680个县摘帽,一年一个新进展,三年全面完成任务,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说一说,“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
(2)为了实现这一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你认为国家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25、中国超级计算机再次创造历史:在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6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获得“六连冠”,打破了此前日本“京K”所保持的“五连冠”世界纪录;中科曙光以49台入榜的成绩超过IBM,代表中国企业首次进入榜单系统份额前列。班会课上,有的同学就说,现在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水平行列了。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6、某班为建设高效课堂而开展了合作学习,少数尖子生对此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与学习差的学生合作会耽误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可能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与学习成绩相近的同学合作,又担心他们会超过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写出反驳尖子生想法的理由。(10分)
27、材料一: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中国人的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他们追求的是“低碳”或“乐活”的生活方式,通过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是所谓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低碳”一样流行起来的概念还有“乐活”,这是英文LOHAS的译音,指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1)“低碳”和“乐活”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
(2)提倡“低碳”和“乐活”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二:中国环境保护部门倡导:“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节能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3)“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表明中国政府坚持什么样的国策?
(4)“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2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的消息震惊世界,也鼓舞人心。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反腐利剑下第一个落马的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外主流媒体闻讯对此也予以了及时报道,从苏荣、徐才厚,直到周永康这位超级“大老虎”的落马,反腐的逐步深入,近一段时间,石油系统腐败窝案、四川官场地震、神秘商人周滨、“秘书帮”……一系列涉及贪腐的案件,大大小小的“苍蝇”、“老虎”相继被打,彰显出中央反腐的决心:“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姑息” ;也越来越巩固民众对反腐的信念:反腐无禁区。
(1)材料中对周永康、徐才厚等贪污腐败的高官依法惩处,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1分)?实行这一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分)
(2)这一基本方略对各级行政机关政府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