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年扬州百年老店“谢馥春”仅凭职工49人创造工业总产值127万元,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得益于( )
A.一五计划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公私合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有人说:“袁世凯本可以留名青史的,却因为做了这‘大错事!”你认为袁世凯做的“大错事”是指
A. 逼清帝退位 B. 创办洋务 C. 编练新军 D. 复辟称帝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南昌起义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这场发生在全面抗战初期的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大捷
5、《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6、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
8、小明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下列成就出现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④神舟飞天星际间,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④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0、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你研究土地改革的第一手史料是
A.你手中的《中国历史》教科书
B.爷爷收藏的土地改革时期发的土地证
C.教授写的研究土地改革的论文集
D.中央电视台关于土地改革的专题讲座
12、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合适
A. 徐州
B. 连云港
C. 济南
D. 南京
13、1980年,河南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仅为22.92元,2017年,河南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184元,比1980年增长51.7倍。这是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率先跨入小康社会的见证
C.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14、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下表共产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 工人 | 农民 | 其他 |
1927年4月 | 51% | 19% | 30% |
1928年 | 10% | 76% | 14% |
A.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工农武装割据”的推行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15、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16、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与此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重合时,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现阶段青年的奋斗目标是( )
A.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C.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经济大发展
18、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与此场景有关的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抗日战争胜利
D.辛亥革命
19、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20、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1、1851年1月1日__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2、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请按序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2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25、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6、________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27、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8、请将相对应的史实进行配伍
(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A.屠呦呦 |
( )两弹元勋 | B.邓稼先 |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C.袁隆平 |
( )“杂交水稻之父” | D.翟志刚 |
29、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30、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
31、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2”结尾的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842年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写出1872年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写出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成果1例。
(4)1922年召开的哪一会议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5)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奴役侵略,写出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将领一位。
(6)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汇演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怎样的方针?
(7)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1949年革命结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对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9-1956仿效苏联】
(1)写出新中国在农业政策方面学习苏联集体农庄制度而采取的措施一例。1956年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57-1978突破苏联】
(2)离开苏联的帮助,中国开始走向自力更生的道路。“左”倾错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表现是什么?写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兴的工业类型一例。
【1979年始自主创新】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走上开放性的现代化路线。写出城市改革的重点。经济特区中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是哪一个?
【历史启示】
(4)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迪?
3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请分别举出“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的事件。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34、同学们分组开展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性学习。
【还原真相】
材料一:1937年6月,东京军政界消息灵通人士就盛传:“七夕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今井武夫回忆录》
材料二:(1937.7.7)约3小时之后,下落不明的士兵归了队,并非被中国方面绑架去了。这个新兵在执行任务返回时,在黑暗中走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
——日本记者松本重治回忆
(1)材料一中涉及到哪两次日本侵华事变?
(2)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关系?你认为日本侵华的特点是什么?
【誓死抗战】
材料三:如下图
(3)请你依据报刊影印版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 反映的历史事件 | 标志意义 |
报刊① |
|
|
报刊② |
|
|
报刊③ |
|
|
材料四: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掠,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材料中提及的“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国共团结御侮,建立了哪一统一战线?其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戳穿谎言】
材料三: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右翼否定历史、篡改教科书,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
材料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5年10月9日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申遗的11组档案形成于1937—1948 年间,均为记录大屠杀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包括了: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 16 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
②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的日军屠杀平民及奸淫妇女的照片
③身中37刀的幸存者李秀英的证词
④中外人士的目击记述
⑤南京军事法庭调查罪证……。
——改编自黄金生《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5)请就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6)依据材料一,写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第一手史料形成的时段, 并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归类。
A.影像资料:____①____、________; B. 受害人证词:________;
C.目击者记述:________; D. 法庭调查证据:________。
(7)继2014年确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我国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做法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