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B. 大批干部被打倒
C. 粉碎四人帮
D. 四五运动
2、“如果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而我们表现得无能为力,软弱可欺,国内国际反动气焰高涨,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该材料描述的是抗美援朝的( )
A.争议性
B.正义性
C.曲折性
D.艰巨性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联产承包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市场经济体制
D.人民公社化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等内容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应是
A.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C.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D.现代中国的国防建设
5、大型文献纪录片《较量》,是一部描写中朝人民并肩作战,长中华儿女志气,扬我军威、 国威的战争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战役的过程( )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上甘岭战役
6、从过去的“窝头咸菜”到现在的“肉蛋奶菜”,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今年88岁的天津南开区万兴街道居民吴金香真切感受着生活的变化。“对食物从追求温饱、美味到追求健康、安全,正是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一个鲜活侧面。”这体现了我国( )
A.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D.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7、“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说明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 )
A.在改革中开放
B.在曲折中前进
C.在传承中发展
D.在学习中创新
8、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事件是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9、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丝绸之路开通
③三角贸易 ④鉴真东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10、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1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包括
A.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B. 实现中国梦必须保障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C.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2、下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3、如下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读下表,指出导致表中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时间 | 公有制经济 | 私有经济 |
1952年 | 21.3% | 78.7% |
1956年 | 92.9% | 7.1% |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7、如下图是一张选民证。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 国家统一
B. 设置自治政府
C.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 民族团结
19、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土地改革
B.推行一五计划
C.国民经济调整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岛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21、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的标志是________。
24、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1、请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为例,说说你在这一课中承担的任务,以及你是怎样参与的?
32、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4、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开放交流促进发展繁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二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图1 图2
材料三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重要商路,更是文明交流之路。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如图2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在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2)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
(3)据材料二简述我国对外开放40多年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到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对外开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