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重庆2025届初三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是

    A.《三国演义》 B.《牡丹亭》 C.《红楼梦》 D.《水浒传》

  • 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当地“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 明朝国威的树立

    B. 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C. 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D. 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政治交往

  • 3、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A.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B.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 5、“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与君主的广纳贤才密不可分,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贞观年间被重用的宰相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暻⑤杜如晦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 6、下列国家中,有可能派出使臣随同郑和船队来到中国进行友好交往的是

    A. 巴西

    B. 肯尼亚

    C. 英国

    D. 美国

  • 7、对下图所示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政权的对峙

    B.封建社会的危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8、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金政权,并仿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的军政体制的人物是 (  )

    A. 阿保机   B. 元昊

    C. 阿骨打   D. 松赞干布

  • 9、唐朝时期,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C.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 求取佛教经义

  • 10、公元605年,一个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工程开始启动。这个工程是

    A.修建含嘉仓 B.开凿大运河 C.兴建隋长城 D.营建东都

  • 11、清朝采取的哪项措施起到了巩固我国西北边疆的作用

    A. 雅克萨反击战重创俄军

    B. 粉碎准噶尔部贵族割据势力

    C. 设立台湾府

    D. 设立驻藏大臣

  • 12、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其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B. 契丹   C. 西夏   D. 北宋

  • 13、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杰出首领是

    A.忽必烈 B.阿骨打 C.金兀术 D.铁木真

  • 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 15、下面诗歌描写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本质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B.“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C.“文山功德世人颂,正气常留天地间。”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6、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是由于残酷的统治导致亡国的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7、下图是某本著作中的一幅插图,该书最有可能是

     

    A. 《天工开物》

    B. 《梦溪笔谈》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 18、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它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是:(     

    A.文字狱的盛行

    B.官吏贪污成风

    C.商业贸易繁荣

    D.人口快速增长

  • 19、下列诗句中,可能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是( )

    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②清风识字,何故乱翻书?

    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 20、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帝王年号纪年法”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________

  • 2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开始的;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

  • 2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分管政务的是______;秦朝时负责监察的机构是______

  • 24、安史之乱影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 25、元朝末期爆发农民起义  ______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于1368年建立明朝。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于1644年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 26、填空题: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

  • 27、唐太宗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纳贤才。任用的_________ 敢于直言;任命房玄龄和___________ 为宰相。

  • 28、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__________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 29、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 30、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________》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所著。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两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竟达300多人……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材料五  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2)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的科举制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制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4)材料四中“八股之害”指的是明朝实行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为何抨击这一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