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湾苗栗2025届一年级语文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诗人______借吟诵石灰,表达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诗人________借歌咏墨梅,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______里,在______里,在______里,看不出有什么_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_____的时候,无日不_________。从这几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___________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有被誉为________的聂荣臻将军,有_______的莫泊桑,有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多道理,如《最大的麦穗》让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

    4.《送姐姐》的作者是________,姊妹俩争着要送姐姐去________,目的是想______,结果爸爸说:_______

  • 2、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指出下列词语的指代义。

    1.桑梓:__________   2.汗青:__________   3.须眉:__________   4.巾帼:__________   5.布衣:__________

  • 4、词语填空。

    争(   )夺(   )   ( )(   )美景

    )得其(   )   力( )能(

  • 5、根据要求写出带“龙”的成语。

    (1)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______

    (2)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深藏不露的人才。______

    (3)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______

    (4)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 8、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根据下面的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材料: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我想我们有一天能够在机器上模拟人的思维,为什么不行?电脑是硅做成的,可以计算,人脑是用碳做成的,质子在大脑里的运动形成了各种概念,这是完全可以完成模仿的。果然,他和他的微软公司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移动支付正在构建智慧生活

    “五一”小长假的支付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用户群仍在快速增长,使用场景快速增加。从纸币、存折、银行卡到移动支付,支付手段已经打破“止于支付”的局限,正在构建人们的智慧生活。

    微信和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微信支付线下消费日均笔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9%;人均使用支付宝消费金额近18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逾一成。

    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迅速丰富。“五一”期间,选择用微信搭乘公共交通的人数同比增长215%;在加油站的消费同比增长116%。在超市、停车场、餐厅等大部分生活场景中,扫码支付已经得到普及。

    移动支付使用人群也正向两端扩展。“五一”期间,“00后”在境外使用支付宝的人数迅猛增长8倍,人均消费560元;微信支付也有类似数据,60岁以上用户消费笔数增幅很快,较去年同期增长154%。

    移动支付也在快速走出国门。支付宝已经让消费者在日本东京、泰国曼谷等旅游目的地实现一部手机畅快游;“五一”期间,微信支付在多个周边国家日均交易笔数大幅增长,俄罗斯增幅高达20倍,在柬埔寨、菲律宾增幅也有10倍之高。

    移动支付便利了生活。而今,支付已不仅是支付。移动支付手段的发展正在成为人们享受智慧生活的助推器。扫码购、社交支付、无感支付、自助点餐、小程序乘车码……基于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类似的场景正在变为现实,对传统行业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智慧化改造。

    移动支付带来的变化,是技术的升级迭代,也是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表现。随着经济向繁荣迈进,支付手段迅速更新。纷繁的支付手段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注脚。移动支付从线下场景支付环节开始,已经扩大到对整个消费链的打磨。不同行业数据的交叉、跨界,将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助推智慧生活加速到来。

    1这篇短文分别从线下消费逐年增加__________________和五个方面介绍移动支付正在构建智慧生活。

    2第②自然段运用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画线语句中“同比”一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一例说说移动支付在你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再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他下令,以最快速度对准吉野号前进。霎时,致远号似一条发怒的火龙,直向敌舰冲去。吉野号上的日本兵被中国官兵的行动惊呆了,有的士兵吓得狂叫着跳水逃命。

    1最快的速度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点字衬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美文欣赏。

    每天前进30公里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有两个团队竞争,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壮举——到达南极点。阿蒙森团队有5个人,斯科特团队有17个人。这两个团队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结果是,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而且人数占优,可是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

    事后有人分析两个团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充分,他们有3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1吨的物资。

    1吨的物资够吗?如果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

    阿蒙森团队准备的物资有很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的日志来看,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等着天转晴再前进。

    我觉得这件事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1请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

    率先——____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说说短文讲了一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阿蒙森团队成功的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我理解文章的题目实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读了短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①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②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③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④但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材料二】

    ⑤近来,北京实行垃圾分类,某班开展了以“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城市环境建设尽一份力。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

    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

    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愿意

    不愿意

    很了解

    不很了解

    不了解

    90.1%

    9.9%

    5%

    64.6%

    30.4%

    ⑥班级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根据此次调查,他们认为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分类设施不全,环保意识欠缺,宣传力度不够。

    【材料三】

    ⑦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特点:

    ⑧(一)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

    ⑨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污染环境。

    ⑩(二)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

    (三)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四)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还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严重地污染环境。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

    B.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渣土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C.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D.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

    【2】阅读,提取信息。

    从【材料一】中提取主要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垃圾分类

    理想的处理方式

    可回收垃圾

    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_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3】阅读【材料三】,概括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中“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的调研结果,选择其中一条人们认为的障碍,依据【材料一】【材料三】,给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障碍的合理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名著。完成下面的练习。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树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树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娅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跌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墓地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织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这里是小镇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 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尔慢慢地摘下帽子。悲痛,巨 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 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是( )描写。

    A.心理

    B.环境

    C.动作

    D.语言

    【3】上题中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想呢?你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的人生。(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玉兰花开得很旺盛。(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游峰的扫路人不但热情开朗,但是乐观自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温暖,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来的那一碗热汤,是考试失利时老师投来的鼓励眼神,是无助时朋友给你的那一个拥抱……请以“温暖”为话题,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字迹工整,段落清晰。2.真情实感,题材新颖。3.有恰当的细节描写。4.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