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交”字加偏旁组成汉字填空。
明显的(____)果 (____)大的进步 鲜香的(____)子
(____)洁的月光 黏黏的(____)水 (____)猾的敌人
2、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贵——(____________) 战役——(____________)
庄严——(____________) 宽阔——(____________)
罕见——(_______) 凝望——(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再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 );吃饭的时候,日子( );默默时,便( )。
仿写:(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站在鲜红的党旗下,我思绪万千:在那jú shì( )动荡的战争年代,李大钊严守党的秘密,在敌人面前 nìng sǐ bù qū( ); 江姐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从容淡定,yīng yǒng jiù yì(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 jiě fàng( ),将鲜血洒在了祖国大地上。他们 sǐ dé qí suǒ( )。
6、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阅读。
毕业
我们从这里起航/走向遥远的地方/当我们走向明天/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昨日/那郁郁葱葱的日子/有过青涩也有过芬芳/更有的是/相遇相识相知/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今天,我们分别了/那可不是遗失——是珍藏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宝藏(______) 珍藏(______)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美好蓬勃。(__________)
(2)形容异常美丽。(________)
【3】诗中“歌唱”的是(_______),“珍藏”的是(________)
A.青春的回忆 B.青春的激情
【4】诗中的“昨日”指的是______;“今天”指的是______;“明天”指的是____。
【5】“起航”原指________ ,这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毕业意味着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壮丽的青春
1963年11月18日清晨,轻风拂面,细雨沾衣。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担任收容任务。
朝前看,嗬,好险的一道峡谷。两道钢轨明晃晃,亮铮(zhēnɡ)铮,像条弯曲的臂肘(zhǒu),绕过山脚,吃力地延伸过来。
七班战士紧跟着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峡谷。突然,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骤然受惊,背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道,横在路心,竖耳瞠(chēnɡ)目,瑟瑟打抖,死活不动。
雷霆万钧的车头,喷吐着浓烟,鼓起强风,风驰电挚逼近,逼近……
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30米距离,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四秒种后,脱轨覆车的惨祸,即将发生!
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越逼越近……
冲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车毁人亡!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还容得半点迟疑?
欧阳海箭步飞身,抢上路心,他脸不变色心不跳,拼尽全力把马推离了轨道……
列车停稳了,旅客们脱险了!
副班长在血染的车轮下,抱起重伤的战友,呼唤着他的名字。
风停了,雨住了,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色彩缤纷的阳光,霞光万道的天空,出现了一条彩虹,欧阳海慢慢地睁开了双眼,望望转危为安的列车,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嘴角露出微笑,安祥地合上了眼帘。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
②转危为安:______________
【2】“延”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延”字第四画的名称是______。再请你给“延”字分别加上两个不同的偏旁,并分别各组一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线画出描写欧阳海内心活动的句子。
【5】用“﹏﹏﹏”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6】为什么欧阳海合上眼帘时“嘴角露出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jiān 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标出。
【2】这三段话是按照_____顺序记叙的,主要写_____和_____两天发生的事
【3】用曲线画出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4】第1自然段围绕“____”一词来写,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是____关系。
【5】第1自然段第三句话中体现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的两个词语是 _____和______。从这句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选择词语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徘徊________(huí huái) 花瑞________(ruì ruǐ)
三蒂________(t ì dì)莲 荫蔽________(bì pì)
【2】用横线画出文章第④~⑧段中描写“我”情绪变化的四句话。
【3】本文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的叙述方法,点明了花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下文以花喻人________。
【4】文章中对白莲的描写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穷人》(节选)(4+4+2+2分)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 选择最佳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上文中,主要的写作特色是………………………………………………( )
A.人物动作描写 B.人物心理描写
C.人物对话描写 D.人物神态描写。
②上文中,第一处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列举内容的省略 B.重复词语的省略
C.引文的省略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说明了渔夫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是 。
(3)拉开帐子之后,渔夫和桑娜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也来一段对话描写。
(4)读了《穷人》这课,有人概括成四个字“穷人不穷!”,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金色的鱼钩(节选)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大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鱼汤特别少,老班长还笑的原因是( )
A.笑是因为多少还有一点野菜和鱼汤,可以充饥
B.笑是因为鼓励小战士们,让他们吃下去
C.笑是因为让小战士原谅他钓得少
【2】“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__________。
【3】从“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能看出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与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5】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当时,“我”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展开想象,把“我”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 )脚步。当持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 )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ēn( )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______) 知晓(_______) 振奋(_______)
【3】用“ ”画出一句反问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陈述句: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个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个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①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17、句子练习。
1.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广玉兰一样美好的事物呢?你喜爱它的什么?请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句子。
(1)我爱 ,更爱 。
(2)我爱 ,更爱 。
3.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为陈述句)
4.他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改为“被”字句)
18、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例如,那些抗议一线的英雄们的故事让你感动流泪了吗?肆虐猖狂的新冠病毒让你恐惧了吗?许多同胞被新冠病毒夺去了生命,你难过了?疫情期间没有在线上好好学习,你追悔莫及了吗……选择一种让你印象深刻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然后写下来。题目自拟,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