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青海果洛州2025届二年级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内阅读积累。

    (1)优美画卷①草原风光: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②雨中西湖: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

    ③乡村月夜: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幽雅庭院: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

    (2)艺术之美①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月光曲》)

    ②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3)爱国情怀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七律·长征》)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2、反义词:

    滚烫( )沉重( )便宜( )辜负( )炫耀( )

    稚嫩( )魁梧( )黧黑( )嘈杂( )永恒( )

    贪婪( )慷慨( )推辞( ) 暂时( )成功( )

    敞开( )恬静( )沉重( ) 机敏( )热情( )

    娓娓动听() 三心二意(   ) 身临其境(   )

     

  • 3、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强悍——________    璀璨——________    祝愿——________

    反义词:铭记——________    纯洁——________    崭新——________

  • 4、给“然”字组词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括号内。

    ①你______答应了他,就要守信用。

    ②学校的喷水池,______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③那时候自然科学不发达,_____不明白月缺花残是自然现象。

    ______不出所料,三天后小猫真的回家了。

  • 5、根据课文《灯光》内容填空。

    课文按________表达方式记述。作者是________。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________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________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等闲识得东风面,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这首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到朱熹,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 8、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对他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想法。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写的这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我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信”的解释有:①音信,信息;②信用;③书信;④听凭,随意。给下列加点的“信”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姑母写( ) 笔涂鸦( ) 

    言而有( ) 通风报(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胎换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亲历国庆大阅兵

    上午 10 时,庆典开始了,天安门城墙下 1000 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高奏国歌,接着 28 响礼炮响彻云宵。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将军一声军委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一声铿锵有力的开始。军乐团奏响了雄壮的阅兵曲,一辆敞篷红旗轿车驶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缓缓向东驶去,车上站着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他一边检阅部队, 一边 手高 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报以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的喊声。

    10 20 分,邓小平检阅完毕后,回到天安门城楼上,他用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发表国庆讲话,广场上掌声雷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武装警察和男女民兵、机械化部队组成 42 个整齐的方队依次走过来了。队列横看是一条线,竖看是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举手投足都是一条线。紧接着是金戈铁马、车流滚滚的 20 多个机械化方队开过,跟在银光闪闪的舰空导弹后面的是直指长空的金色地空导弹。当用 24 米加长汽车运载的洲际导弹方队出现时,天安门上空出现了红、蓝、黄、绿、紫、棕、橙、绛八色彩练当空舞。万众翘首,只见 8 架威武的护卫机后拉出 8 条绚丽彩绸,紧跟其后的是声震长空的 18 架重型轰炸机,接着由强击机组成的 8 4机共 32 架战机呼啸而过,最后是 18 架歼击机群排着品字队形穿云破雾腾空而去……

    一晃 30 多年过去了,但回想起盛大阅兵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因为这是一生中难忘的事情。

    (选自《江淮法治》,2015 年第 19 期)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①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______

    ②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言的延长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意思的递进

    【3】作者是按照__顺序来介绍大阅兵的。参加大阅兵的42个方队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________和男女民兵、___

    【4】看了作者描写的大阅兵,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二泉映月

    ①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②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③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④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⑤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任务,完成练习。

    阅读任务:分析文中阿炳两次听到泉声的不同。

    (1)为完成阅读任务,我仔细阅读了第 __________段。

    (2)阅读后,我知道阿炳第二次听到的泉声不同于第一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泉映月》的琴声是怎样变化的?请根据第⑤自然段内容补充完整,再仿照画线句写一写琴声改变后你想到的画面,感受音乐之美。

    琴声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选文内容想开去,从《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及阿炳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最美登机牌

    材料一:

    材料二:登机牌的一面上花丛中有两位姑娘,一位是医生,一位是市民,共同摆出爱心手势,旁边是这样一句话:春天有你更灿烂,湖北因你更美丽。

    【1】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登机牌。感谢他们_____________的精神以及为湖北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是登机牌,材料二是对它的说明。材料二中表达情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致爱丽丝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宴会和舞会。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可爱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肩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散……

    一切就像童话一样。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信仰者纪念基督诞生的节日,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在1600年后的今天,它的意义已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在这个节日里,信教或不信教的人们都以圣诞节的名义恣意而纵情狂欢,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

    1810年那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头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祗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为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叮当作响,使施与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我们所要的只是一份快乐和平安,所要倡导的和体现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在平凡的日子里,有太多使我们忽略过又期待过、忘却过又祝愿过的人和事,只要这些都于人于己能够带来快乐,那它必然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贝多芬创作《致爱丽丝》钢琴曲的全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末忙碌和欢乐使人们早已把上帝抛至脑后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十自然段说: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创作的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故事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中说:其实,过不过圣诞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

    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每年当作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约有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有一部分还可以食用。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摘自人民网)

    【材料二】

    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总觉得每桌得几十道菜才体面。最后的确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

    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儿,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对舌尖上的浪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应对办法。

    在澳大利亚,若是10人以下的小型宴会,实行分餐制,每人吃自己面前的那一份,故很少浪费。10人以上,往往采取自助式。这种自助式有别于国内的自助餐,所有食物都会堆放在外面,而这种自助就餐方式,客人能见到的食物不多,且都是放在游走于餐厅内的侍者所托的托盘当中,因每次推出的菜不多,且要吃完了才准备新的端上来,故大大减少了浪费。

    韩国20世纪末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多家韩国自助餐厅陆续推出吃自助餐交押金的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交纳押金,如出现食物浪费现象,餐厅不会还客人押金。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

    (摘自人民网)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占公家便宜、不知道珍惜。

    【3】根据材料,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打“√”或“×”。

    A.澳大利亚的自助餐与中国的自助餐就餐方式完全一样。_____

    B.舌尖上的浪费不止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______

    C.在德国,相关机构可对餐厅的浪费行为任意进行罚款。______

    D.在韩国吃自助餐要交押金,而且押金最后会返还客人。_______

    【4】读了上边的三则材料,你肯定有很多想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请你写出三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 17、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 20、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园地。(30分)

    旅游日记

    本单元,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向广阔的天地,领略了别样的异域风情。回想一下,我们都走过了哪些地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写一篇旅游手札吧,记录下你在神游各地的感受吧!

    提示:(1)可以用到文中积累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2)还可以用一用你课外查找的资料,充实你的文章。

    (3)可以尝试运用本单元所学习到的说明方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